Redian新闻
>
ZT: 中药学性味归经

ZT: 中药学性味归经

博客

作者:中医家

摘要:

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一、四气的含义

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二、四气的确定依据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故四气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三、四气的所示效用及其阴阳属性寒凉性药物,即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具有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有些药物,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四、四气的临床意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 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炮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 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涩味,但长期以来,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二、五味的确定依据及其阴阳属性

五味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真实滋味。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昆布之咸。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功能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以功效推定其味的方法。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昧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则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因此,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五味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

 

全文见 http://m.doctorpda.cn/news/245707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uz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