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国行(11):洛阳歌声舞霓裳
当我漫步在日本京都,这个完美仿照大唐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千年古都的大街小巷,思绪总会情不自禁随时光的风飘远,飘到“霓裳一曲千峰上”,“舞衣晴曳碧天霞”的大唐。如果那时恰巧我也在,我一定会伴着大唐的“满耳笙歌”翩翩起舞,舞出大唐的盛世年华,舞出盛唐的千古风流。这盛世年华,这千古风流,在西安,也在洛阳。相比于声动海内外的西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洛阳,今天只是一个三线城市,可唐朝时的它却是“倾国又倾城”,“千娇百媚看不够”的富贵乡。
洛阳
洛阳
为什么作为唐朝别都的洛阳,会成为“富财雄”之地?为什么洛阳在和平年代是天堂,在动乱年代却变地狱?为什么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不断游走的洛阳会被无数朝代青睐,乐此不疲地在此建都呢?
因为这里是中原的王冠,是中华的心脏,是华夏的灵魂。唐朝诗人于邺说:“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北宋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座洛阳城,就赏透了人间的芳菲,看尽了世事的沧桑。我在酷日当空的盛夏,穿梭到岁月深处,和着时光的冷暖,在洒落一地温柔和忧愁的洛阳,一路徜徉,去轻拾它碎玉般的往事。
洛阳
洛阳
这往事,要从上天赐予它的“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说起。打开中国地图,洛阳北依邙山,南临伏牛山和熊耳山,西接崤山和中条山,东望嵩山。在山林环抱中,八个易守难攻的关口像保镖一样把洛阳围在中间。被大山围拢的洛阳,看似封闭,但位于伊洛平原的它却是一个“美女”。境内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北面有黄河,南面接洛水,东面连江淮,西面倚关陇。连绵的青山和八大关口让洛阳有险可守,而黄河和洛水又为其提供了便利的航运和灌溉的水源,浇灌出肥沃的土地。这耕地资源充足的土地不仅适于繁育足够的族群和人口,也适合筑城。地处中原腹地的它除了是关东通往关中的要道之外,还是黄河流域水陆的枢纽,四通八达,向北可抵燕赵,东南可达吴会,南到荆襄,西通三辅和巴蜀。洛阳“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的绝佳地理位置不正是河南话里的“中”吗?不正是“中国”两个字的来源吗?
洛阳
上苍赋予洛阳“天下之中”的形胜之地,不仅铸就了它粗野中渗着细腻,狂放中露着优雅的风骨,也让它命中注定会开启华夏文明的开篇之章。《易经》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代表华夏文化源头的“河图”和“洛书”发源地就在洛阳,而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6000多年前,龙马跃出黄河,身负河图,神龟浮出洛水,呈出洛书,伏羲根据这幅图案绘制了五行八卦,于是乎,河图洛书成为中国太极八卦、易经卜算和风水玄学的源头。
如果河图洛书的传说和炎黄尧舜的虚无缥缈都让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称呼略显苍白,那位于洛阳的河洛古国的重见天日,则让中华文明古国的称号顺理成章。这个湮没于历史丛林中5000多年,潜藏着华夏民族文化基因密码的古国的惊鸿一现,瞬间惊艳了世界。在河洛古国的居址内,出土了模拟北斗九星天文的9个陶罐,而这北斗星正是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天人感应”政治礼仪观的核心。
河洛古国开辟的华夏文明第一章,不是昙花一现的掠影,而是可以绵延万里的树种。这树种,在如梭的时光里,乘风而行,洒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五千年绵绵不息的繁花似锦,为中华大地披上了盛装。从夏商到西周和东周,从东汉到曹魏和西晋,从北魏到隋唐和武周,再到后梁、后唐和后晋,吸收天地之精华的洛阳像磁铁一样吸引着王朝、半王朝和割据政权与洛阳这个“佳人”朝暮共缠绵。
洛阳
洛阳
在实行两京制的西周,虽然西安是都城,但当作为陪都的洛阳建成后,周王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洛阳有“朝诸侯,颁政令,祀天帝”、“制礼作乐”的名堂和放置于名堂中象征王权,寓意定鼎中原的九鼎。从这时起,洛阳很多时候都是中国天然法定的都城,是“物流仓府,宫闱增饰,服玩相辉”的风水宝地。
这风水宝地,秦朝时被相国吕不韦占据并大规模营建,为秦灭六国做好了东方战略基地的准备。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初都洛阳,在这里,他提出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才观。汉武帝时这里是“汉国之大都”,之后被开创“光武中兴”的东汉刘秀定为国都。东汉时繁华无限的洛阳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第一次实现了与丝绸之路另一端古罗马帝国的直接对接,还兴建了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开办了古代高等教育先河的太学,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旋转的天球仪和验震器。
东汉时商业宗教、科学技术和文化礼仪全面开花的洛阳,是班固《东都赋》中的“图书之渊”,是用灵台和明堂“统和天人”之地,是“辟雍海流,道德之富”之城。
洛阳
洛阳
当光阴的星盘指向魏晋之时,曹操按诸侯之礼在此安葬关羽,随后洛阳成为短暂大一统西晋王朝的首都。这个时期的洛阳城以御街和宫苑为中轴线,开创了被以后所有王朝继承的首都规划新格局。在此期间,左思花10年时间写就的《三都赋》描述了洛阳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内容精湛,文笔优美,风行一时。因抄写的人太多,造成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衍生出了“洛阳纸贵”的成语。
同东汉一样,魏晋时期的洛阳也结满了科技和艺术的硕果。用差速器来辨认方向的指南车、形如龙骨的灌溉工具龙骨水车、还有把机关一开,乐工击鼓吹箫,歌女翩翩起舞的杂技木偶水转百戏等被发明,中国最早的地图集和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及玄学萌芽被公诸于世,而音乐家嵇康临刑前从容弹奏的十大古琴曲之一的《广陵散》也成为千古绝响。
“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的洛阳在北魏迎来了鲜卑民族与大汉民族血液相融的喜相逢时期。两种文明的兼容并蓄,碰撞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碰撞出集历史、地理、佛教和文学于一身的名著《洛阳伽蓝记》和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地理名著《水经注》、碰撞出一个世界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和贸易极其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
洛阳
洛阳
当雄才大略,刚愎自用的隋炀帝降临到洛阳时,洛阳转变了“画风”。这个既是天使,又是恶魔的皇帝差不多用了洪荒之力营造东都洛阳,把帝国的东西连接到一起,还以洛阳为中心,或开通新运河、或疏通旧运河,打通了帝国的南北生命线。洛阳也借其力,“氛氲生浩气,飒沓舞回风。宸藻我盈尺,赓歌乐岁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对洛阳的钟爱或许谁也比不上中国最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她不仅把洛阳改作了最恰如其分的名字-神都,而且修建了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名堂和象征世界中兴的天枢,还在穿城而过的洛河上搭建了天津桥,把皇宫、皇城、宫城、皇家园林和城市的里坊区“串”起来,让万国的船帆和胡人的商旅在洛河上即能仰望洛阳巍峨的气象。这气象,让白居易作诗“津桥东北斗亭西, 到此令人诗思迷” ,也让李益咏出“何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的诗句。
洛阳
如艳压群芳的牡丹般美丽聪慧的武才人,靠写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而重新博得唐高宗恩宠的女中豪杰,凭借着睿智和心机让洛阳再次响起最悠扬的歌声,再次舞出最华美的霓裳。
洛阳,像一个身着华服的美貌女子,牵着岁月的手,走过韶华易逝的流年。“她”让岁月的蔓,慢慢侵蚀“她”曾有的盛世容颜。虽然盛世容颜弹指间灰飞烟灭,但“她”却把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嫣香盈满了衣袖。当“她”的长长裙摆扫过沧桑变换的中华大地之时,那嫣香也随之扩散,香飘恒久。
部分图片由朋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