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日本(20):大唐在飞歌
京都,是幸运的。因为梁思成的大笔一圈,这个如水般精致风雅的古都没有在二战美军的枪林弹雨中灰飞烟灭。而日本的另一个城市,也跟京都一样幸运,那就是离京都咫尺之遥的奈良。也因为梁思成的大笔一圈,这个完美继承大唐底蕴的“社寺之都”得以完整保留,让世人,特别是国人,不必在西安的曼舞霓裳中梦回大唐,而是在奈良众多的世界遗产和角角落落中去领略大唐在飞歌。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面积只是京都三分之一的奈良却存有8处世界遗产,比京都单位面积拥有的世界遗产还多。这也不奇怪。作为日本的第一个首都,受道教“藏风得水”的风水观念影响而定都于此的奈良比京都建都早80多年,受大唐影响也比京都早,比京都深。第一批遣唐史从奈良出发,日本第一个仿照大唐长安而建的都城也是奈良,但都城面积只是长安的四分之一。跟京都一样,奈良的宫城也位于城的中轴线北部,棋盘式的大街划出方块形的坊里,街巷中线直对一个城门,设东市和西市,中轴线大街亦称“朱雀大街”。
这个被日本史家称为“赋有国际性小长安”的奈良,无论是地理位置、整体布局、罗城装备、还是里坊规划、大街美化、园林组织,特别是寺院修建风格都与长安极其相似。我们没见过大唐盛世,没见过大唐的青瓦、红柱和粉墙,但行走在奈良6座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寺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处处渗透着儒家文明和道家阴阳五行学说的长安城就在眼前。那大包大揽地照搬照抄,不仅在修建风格上,也在佛像雕塑上,这让我们感叹日本人奇妙吸收中国技能的能力怎么如此惊人。为了这些大唐博物馆的寺庙,我们在酷日里往返奔波,去寻觅大唐的身影,去聆听大唐的歌声。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第一站是离奈良市中心最远的,也是日本第一个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的法隆寺(Horyu-ji)。法隆寺离车站真远啊,为了它,我们不得不在没什么街景,也没什么荫凉的大路上往返一个多小时。位于盆地中间的奈良,8月比京都还热,而我们的雨伞,也落在了京都的公交车上。在烈日炎炎下暴晒的结果就是迅速地变成天然小麦色皮肤,可当我们跨过1400年的门槛,看到法隆寺的那一刻起,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物有所值。
走进法隆寺的石碑,也就走进了长长的林荫道。也许因为路途遥远,这个日本现存年代最久远,在日本佛教中拥有极其特殊与崇高地位,是日本众多佛教徒朝圣之地的古刹居然没什么人,不过,那正是我们喜欢的氛围。不像京都的天龙寺,虽也是世界遗产,却以庭园扬名天下,而法隆寺完全凭借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木造结构建筑群而声名远播。这个比故宫建筑面积还大20%的法隆寺,是我们在日本寺庙中见过的最大建筑群。寺内的48座佛教建筑,其中11座建筑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分别被放置在东西两院中。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虽然我们不太懂建筑,但在静谧的环境中,静静欣赏这些由敢跟隋炀帝叫板,开辟日本大化革新的圣德太子修建的古建筑,还是被那种别样古朴的美,直中心灵。西院深深覆盖着的廊檐和廊檐下的斗拱、栏杆及支撑它们的凸肚状支柱汇聚了日本飞鸟时代,即中国隋唐时代的精粹,那青瓦和重檐歇山风格透露出了古代日本对当时中国佛教建筑的崇敬和模仿。厚重的寺门和站立在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与东西延伸的回廊的帘子窗形成对照性组合,雄壮优美地将并建的五重塔和金堂环绕起来。最进深的正面是大讲堂,西侧是藏经楼,东侧是钟楼。这种配置被称为日本独创的法隆寺特有的伽蓝配置,创造出日本新的美学意识,至今对日本寺院配置产生着影响。
站在西院伽蓝中门的中央,我们仿佛正与上千岁的老者对话。在世界上最早木构建筑的金堂里,陈放着由樟木制成的日本最古老的四天王像,天盖上的飞天和凤凰纷飞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金堂和五重塔在寺院横轴上成左右非对称形态的配置,不仅让地位本不对等的二者平分秋色,也开辟了日本建筑的先河。在西院的大宝藏院,各种珍贵材质制成的观音像、如来菩萨像、日光和月光菩萨、阿弥陀像,百万塔及从中国传来的白檀造九面观音像和画有飞天的金堂小壁画等稀世珍宝遍布博物馆,那是我们在日本见到的真正的宝物馆。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以梦殿为核心的东院伽蓝,比西院小得多,与西院通过狭长的甬道相连,梦殿的八角圆堂里供奉着据说是按圣德太子的容貌及身材所制的救世观音木像。作为日本最早兴建并最早登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日本佛教兴盛奠定基础的古寺,法隆寺可谓“黄袍加身”,本该荣耀张扬,但它因人流的稀少却又是谦卑内敛的。如果说看着它,就像看古老中华南北朝和隋唐的倒影,那唐代高僧鉴真亲自指导兴建的奈良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Tōshōdai-ji)则完全是盛唐的倒影,就像梁思成先生说的那样,“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
比法隆寺晚建100多年的唐招提寺虽然现在地处奈良的郊区,但在奈良时代,这里却是首都的中心地区。面积差不多是法隆寺二分之一的唐招提寺跟法隆寺一样,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却因为遮天的松柏和来自中国的桂花、牡丹、芍药等名花异卉而绿树成荫,因而比法隆寺更幽远宁静,更有韵味。那一树一木 ,一花一草,都渗透着京都银阁寺里的丝丝禅意,那曲径通幽处滴滴答答的水声,诉说着岁月的变化沧桑。空寂的唐招提寺,许我一处清凉,也许我禅房花木深。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法隆寺
唐招提寺
这里也如法隆寺,分布着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和鼓楼等建筑物,正面7间、侧面4间、有8根巨大廊柱的金堂是经典的大唐寺庙结构。硕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平缓的举折,褐白相间的色调,简洁的鸱吻,雄浑而庄重,优雅而华美,经岁月的涤荡呈熟糯温润之色,在湛蓝的天空下,生出一种古雅幽远的香气。正如梁思成先生撰文《唐招提寺金堂与中国唐代的建筑》中写的那样,金堂凝练了往日大唐的盛景,这让我们在青天白日下就可以梦回唐朝。
步入金堂,三尊金箔剥落、容貌姿态迥异,却都和睦而安详的千手观音、卢舍那佛与药师如来佛像诉说着历史沧桑。金堂后面传经布道的讲堂,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后迁入寺内。当平城宫城随风而去,人们却可以通过这个讲堂窥到当时宫殿的一瞥,实属幸事。而唐招提寺,甚至日本佛教所有的幸事和所有的华彩绚烂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虽双目失明却还是东渡扶桑的鉴真大师。他的坐像,被安放在御影堂内,而他从中国带去的经卷被储存在讲堂里。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意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在此修行的道场。鉴真东渡不仅对日本的佛教史,甚至对在盛唐文化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的繁荣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开创了日本三师七证授戒法的律宗,也让唐招提寺一度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日本作家井上靖曾在他的《天平之甍》中将鉴真比喻为天平年间的一座高山,如同唐招提寺金堂屋脊之上的唐式鸱尾,俯瞰奈良城1300多年。
虽然这座被称作“绝尘名刹”的寺院几经修缮,大唐木结构建筑的技艺和风格已略被改变,但千年的唐风遗韵就像荷池里鉴真生前最爱听的潺潺流水,润育着奈良,润育着日本,印证着鉴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谶语。纵然盛唐已远去,纵然鉴真大师已“化作了日本的泥土”,但寄托于土木之上的这段文化渊源,并不会随着历史飞扬远去。无数次回眸,唐招提寺这朵在大唐文化浇灌下绽放的绮丽花所散发出的清香,必会携一身古意,永远绵延至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