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印象:走近红岩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6月27日21时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因为饰演影史经典《烈火中永生》里江姐一角,她为几代观众所熟知。别了,永远的“江姐”!重看《烈火中永生》,在演职员表里还看到了父母辈的一个已经辞世的熟人名字。老一辈艺术家相继离世,他们留下的声音和影像是珍贵的记忆。
最早对重庆的印象就是来自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 说老实话,无论是小说和电影我都没好好看过细节。我从来对“残忍”、“酷刑”都是感到万分恐惧的,我实在不是个勇敢的人。那年暑假是头一回去重庆,原本没计划去白公馆、渣滓洞等地。那天有事我们上了歌乐山,一路下雨,到了山上也看不了景色。朋友建议下山时顺便去一下白公馆、渣滓洞。“你们不是没去过吗?正好也让孩子们学学这段历史”。我还能说什么呢?
下雨路滑人又多,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就是记录一下行程吧。
先到了白公馆,人很多。也许正值暑假,大多是学生。 没想到我家孩子们倒还能认真地读文字说明(有些有英文介绍),而且问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红岩》中的很多情节我都记不得了,早知道要来这的话,把书找来重看一遍就好了。
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但是它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白公馆院落中有小萝卜头的雕像。小萝卜头的形象曾深入人心。后来的演员方舒演过的众多角色,人们最记得的还是她演过的“小萝卜头”。
图中左下是革命者凭想象制作的五星红旗。1949年10月7日傍晚,关押在白公馆平二室牢房的的革命者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罗广斌提议做一面五星红旗,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他们用一床红绸被面做旗面,用一件旧白布衬衫做五星。
我们从右手边沿着宽阔的台阶下山,这些台阶都是后来修建的。当年上山很困难,雨天更甚。白公馆周围的环境很迷人,山上的树木多姿多彩,一条瀑布倾斜着奔腾而下。如果天气好,在附近爬山步行,是个好去处。:
渣滓洞离这很近。看看介绍:渣滓洞监狱位于歌乐山山脚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理位置很是隐蔽。监狱铁门索性修在了十几级台阶之下,墙头缠绕的电网、院内矗立的岗楼,只有走下台阶时才看得见。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7年12月,它成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关押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49年11月27日被大火烧毁。如今的渣滓洞,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依原样复建的。
架着电网的高墙上,写着端正的楷体大字:青春一去不复返,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另一处高墙上,一笔不苟地用隶书体写着黑森森的字: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引自《红岩》
渣滓洞内院院墙上,如今依然是这几行标语,与小说中提到的一字不差。标语正对着一栋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栅栏式的签子门禁锢起牢房18间。透过这样的签子门,三四百位曾经关押在此的革命者,只能看到手掌般大的一块放风坝、箩筛般大的一块天,再有就是电网高墙和墙上的标语。
院墙外的岗哨:
67年前,这里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血案,如今这里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
战争是恶魔,它打破了生活的安宁,毁掉了正义和善良。愿世界远离战争,愿世界和平永存!
重庆印象:夜景一隅已尽显魅力
重庆印象:两江交汇,嘉陵两岸看朝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