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hán的起源和一部Zen的电影

Chán的起源和一部Zen的电影

博客

上个世纪中,一部由名著 « 西游记 » 改编的的动画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中国家喻户晓,因此,我们自幼便知道唐朝有位往西天取经的高憎玄奘和斗战胜佛孙悟空。

然而,早在南北朝年间,南天竺(唐朝之前中国对印度的称呼)有位禅师菩提达摩(Bodhi dharma)东渡来中国布道修行,并传法于中国僧人,由此逐渐产生了中国最本土化、最大的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对于达摩和他中国徒儿们的那些事,我们却知之甚少。

禅在梵语里是“dhyāna”(中文: 禅那), 意为思修, 静虑, 指心进入不散乱的定境, 即「禅定」。

当达摩抵达中国南朝时,自称为印度禅宗第28代禅师,以“直指人心,见佛成性,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中心的佛法传道,受到了当朝信封佛教的梁武帝的热情接见。然而,双方就功德一问,话不投机,一拍即散。

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尊者答道:“并无功德。”武帝惊问道:“何以并无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尊者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于是,达摩转而北上,来到了北魏的都城洛阳,遂独自于嵩山修炼,面壁九年,其首传弟子是河南僧人慧可;此后,禅宗代代相传,每代只传一人,共传了六代:祖师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后来便有了“达摩一苇渡江”,“慧可断臂求法”,“道信农禅并举”,“惠能见性成佛“... 中国禅宗早期产生时的传说和故事。

(少林寺后山面壁坐禅的达摩和身后拜师求法的慧可)

二十多年前刚踏上瑞士这块土地时,就听到看到瑞士人谈Zen习Zen,而来自中国的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那时对禅的认识除了家父生前习作过的书法禅字,还有就是在茶屋装饰氛围中佯装感受到的禅意;如今人人皆知Zen是日文「禅」字拼音,可那时的我也是懵了:禅的拼音怎么就成了Zen?不应该是Chán吗?

 (图片来自网络)

留白,一团墨,一条线,这些中国画的意境和特技,在日本的禅画里发扬光大,表露出无限的禅意。

许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年的这段囧事。

当时在外文世界里,只要一提到「禅」,几乎都是Zen,诸如Zenshu (禅宗),Zendo (禅堂),Zazen(坐禅)等, 而汉传禅宗的Chán鲜为人知,即使是现在上Youtube搜一番,结果也是寥寥无几,难怪禅宗被很多西方人都误以为是日本的精神和文化产物,这是我们疏于弘扬呢,还是其它原因?

不过,好在不少日本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2009年,一部不太出名的,由日本角川映画拍摄的电影"ZEN”,讲述了十三世纪上半叶一个的真实故事,再现了一段有关的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

1224年,贵族出身的道元,因政界权斗自幼丧父丧母,削发入寺;可在日本佛界他并没找到解除痛苦的法则,于是听从导师的指引,西渡大宋寻求真理,在途中偶遇一位大宋禅寺的厨师,受其点拨,来到了宁波府的天童山(禅宗五山之一),拜在中国禅宗支派曹洞宗第十三代长翁如静法师的门下静思修行,得法后重返日本弘扬了禅宗。

奈良时期 (710-784)后, 中国的禅宗就不断地传入了日本,那时到大宋学习的日本僧人有很多,因此镰仓时代(1192-1333)的道元并非第一人,他的师傅西荣法师也曾两次入宋取经,不但取得了中国禅宗支派临济的宗法,还将中国的种茶饮茶的文化也一并带回了日本;不过,道元是第一个把中国曹洞的宗法传回日本并加以弘扬的日本僧人。后来,荣西从中国传回的临济禅, 与道元从中国传回的曹洞禅, 形成了日本禅宗的两大流派。

道元在日本建立的永平禅寺,据说整个建筑格局都与宁波的天童寺一脉相承,该寺恪守禅林清规,几百年来力图保持曹洞特色和风格,如今已是日本曹洞宗第一巨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电影历史的背景。这是两个有着云泥之别的国家:大宋和平稳定,商业繁荣,国富民安,社会文明;自盛唐兴起的禅风禅理在民间普及,厨师的觉悟便反映出了当时大宋百姓的心态和素质。于此对照鲜明的是,当时的日本却处在极其动荡的镰仓时期,派别斗争,民间烧杀抢掠,奸淫横行,良妇变成妓女,连僧人也无心修行。道元从大宋学习归来后就创立了曹洞宗,却遭致其它派别宗门的忌恨和驱赶。然而,乱世中的道元遵循如净禅师的教导,注重“安住内心”,始终只管打坐修行,他的宗法慢慢吸引了人们,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信仰的兴趣,逐渐成为颓废社会人心所依,甚至还感化了当时的武家掌权滥杀者,使之皈依,诚心向道;镰仓幕府的”护国兴禅“使得禅宗后来在日本兴盛起来......

有关日本的文化历史,了解得并不多,但看如今的日本社会和人心,仍不禁感慨,与镰仓时期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发生了巨大的反转。值得思索的是,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有传承的关系,可如今两个国度发展出的面貌迥然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兴盛于镰仓时代日本的武士道,和日本茶道花道一样,也是受禅宗影响产生发展的,在镰仓时代,禅宗有“武家禅”之称,也有人说“日本禅宗是武士的宗教”...... 然而,都产生于文明中,“武士道”却最终走上了反文明的道路。

-----------------------------

禅宗不仅对日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由日本人首先介绍给了世界。

上个世纪初,一位叫铃木大拙(DT Suzuki)的日本佛教学者,熟谙英文,周游欧美,把禅学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来传播,很合普通人的口味;他介绍的禅不只是持戒修习,还结合日本的文化,通过日本的Wabi(侘寂),书法,日式茶道和花道等,向西方展示了禅的意境,审美和艺术,这让西方人对日本禅宗的兴趣大增,而他本人也因此闻名于西方的人文学界。后来又有一些日本僧人步其后尘到西方弘扬禅法,Steve Jobs 的禅师(下篇详述)便是其中之一。

1934年,铃木也到过中国,由南向北,走访了遍布在江浙沪杭及北京一带十几家的历史悠久的佛院禅寺(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报国寺、白云观、雍和宫等),还去北京大学、中国学院,拜见了中国僧人及知名人士,包括鲁迅、胡适、蒋梦鳞等人,之后他完成了一部《支那佛教印象记》,详细地记述了此行访华的印象。没有读过他的文章,只是想象,当时的中国能给铃木的印象恐怕已不再是曾经的大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如同当初印度禅宗传入中国被发扬光大一样,汉传禅宗传入日本后也得到弘扬,不仅丰富和改造了日本的文化,还传递给了西方;虽说如今世界只知学生不识先生,未免让人遗憾,甚至有几分难过,但如果禅能给世界带来新的启示和动力,也是让人欣慰的。

中国禅宗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典籍里,禅宗的历史将永远是其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一篇。

(待续)

 

©2021北欧风轻雨绵AllRightsReserved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欧风轻雨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