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210) 中西矛盾和世界内卷
最近,这篇文章很火,“终于有人把内卷和囚徒困境讲明白了”,我想很多人都看过,我就只是简单做个摘要。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小镇。小镇上有很多鞋店,这些鞋店每天上午10点开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午休,下午2点到晚上6点继续营业;每周一至周五营业5天,周末休息。夏天最热的那几天,鞋店老板们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南方的海边度假;冬天最冷的那几天,鞋店老板们也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北方的山里滑雪。多年以来,小镇上的常住人口没有什么变化,鞋的品质一直优秀,供货也稳定,所以,小镇上的鞋的供需关系一直处于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状态。
后来有一天,一户人家出于不明原因从大城市搬来小镇上,并且也开了一家鞋店。小镇虽然小,但也算具有一定规模,鞋的供需平衡还不至于因为新增一家鞋店而被打破。但是,那座大城市的人民以勤奋、能吃苦著称。果然,这户来自大城市的人家也具备这些特点。他们家的鞋店每天早晨7点就开门了,中午也不午休,晚上直到11点才关门;周末他们也正常营业,夏天和冬天他们也从不去度假。渐渐地,他们的“勤奋”得到了回报,他们鞋店的生意明显好于小镇上的其他鞋店。以前小镇人民吃完晚饭后是无法买鞋的,但现在,他们几乎随时可以去大城市人的鞋店买鞋,也就没什么必要光顾其他鞋店了。
但小镇老板们也不服输,他们纷纷效仿大城市人民的作息时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他们的“勤奋”也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营业收入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那么,此时的小镇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由于小镇人口并没有增加,鞋的需求量保持恒定,跟以前一样,所以每家鞋店最终的营业收入没什么变化,并不会增长。但营业时间从原来的每周5天,每天6小时变成了每周7天,每天16小时。
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变长了,但收入却没有增加。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卷(involution)。
如果这个故事用于打工人身上,那就是996和955模式的区别,而打工内卷的由来就更加心酸。
大城市里有一家皮鞋款式设计公司,原本每一位打工人都是9点上班5点下班。后来,一位从小镇来的打工人进入这家公司,他本没有从业经验,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在简历上和面试时都说了谎。于是开始打工时,他非常吃力,每天5点下班时他都无法完成工作,只好继续加班到9点才离开。
有一天,老板买了一个跑步机放在自己办公室里。从那天起,老板都会在完成工作后跑步健身,要在8点左右才离开办公室。所以他发现,这位小镇青年每天在8点时还没下班。于是,在下一个月的公司例会上,他表扬了小镇青年的刻苦精神,并宣布要他发奖金。此后,其他打工人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想,反正我下班之后也没什么事情,不如等8点以后再走,让老板也看到我加班,也给我发奖金。于是,加班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他们获得奖金,但一段时间过后,随着加班的人变成了大多数,老板对这些“勤奋刻苦”的人见怪不怪了,奖金的事也不再提了。反而是那些下班后有事要做不能加班的人经常被老板批评,甚至被扣工资。于是,打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了,但收入并没有增加,内卷害了每一个人。
因此,内卷不会创造价值,而且会危害每一个人。如果打工人不觉醒、不抗争,管理者不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内卷,而任由内卷的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受害者,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会降低。
如果我们把这个内卷的现象放大到国家层面,就会看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当西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个人权益成熟后,它们就成了那些小镇的老鞋店店主,习惯于955,而且会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享受和消费,这时的中国,就成了那个从大城市来的新鞋店店主,他全家都非常勤劳,不光是996,甚至还会997,同时东西卖的很便宜,生意马上就成为镇上最好的,但是,整个镇上的消费并没有增加,反而因为大家都要增加工作时间,而变相减少了消费时间和消费金额,这样,整个世界就开始内卷了。
这里的中国制造就是那个内卷的来源,它争夺了西方消费市场中很大的份额,但是这些还只是存量竞争,真正的增量不多(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低价和品质问题而产生的重复购买,但是对比高价高质产品的低频消费,总体的增加金额也有限),最后的结局是中国一个国家把几乎同样大小的西方市场拿去了一个大块,这个让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受害者,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幸福感(除了那种纯粹的资源出口国以外)都在降低。
但是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和中国有矛盾呢,不是说他们只是消费者,而不是做鞋和卖鞋的吗,故事的转折就出现在,当中国踏入了中高端的制造业,这样就会和西方国家产生直接的市场争夺,就如同那个新来的店主以前是从其它人那里购买中高档的鞋,现在他自己一家大部分自己做,这样其它生产中高档鞋子的也没有了市场,更加会失去购买力,剩下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一家拥有从制造,到销售的全部能力,赚了全镇上多数人的钱,成为家财万贯的大富豪。
这个时候,大富豪(中国)是不是该满心欢喜,也不是,因为这个结局是内卷化的结局,那就说明整个世界的购买力没有增加,只是把财富重新分配,大富豪(中国)成为了通吃高中低端的唯一赢家,整个世界都会和大富豪(中国)有矛盾。
当然,这个还不是现实,现实是,中国在低端制造有统治地位,在中端制造有一定影响力,在高端制造上还刚刚起步,所以这个矛盾还没有全面激化,但是因为有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雄心,那就是高中低端制造全面接管,以全世界伟市场,世界人民主管消费,中国人民主管生产。看到这个可能的愿景,世界人民怎么会不感到担忧。
故事如果只是讲到这里,肯定就太过于片面了,中国除了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其实中国也拥有巨大的增量消费市场(很多是从无到有),如果能充分开放,对于其它国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可以减少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整个世界的幸福感,这个可以算是全球内卷化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但是很不幸,中国似乎只是对于资源和农产品,还有一部分的高档消费品有比较大的兴趣,外加中国政府有意扶持中国企业进行全面的替代性产品开发,这种巨大的增量消费市场,对于其它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会有多少份额,还是说,最后中国自己的增量消费市场又会回到内卷化,就如同现在的“内循环”,让中国的企业充分分享中国的市场,同时,通过中国市场的开放设置,让其它对于中国市场有兴趣的公司,包括国家对于中国言听计从,这个也是事实。
总结一下,现在的中西矛盾,表面上是制度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而它的核心是世界范围内卷化的体现,就是中西国家在中高端产品(还有少数的中高端服务)上的竞争趋势,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西的矛盾是在2015年以后加速,因为那个时候是中国制造在中高端制造开始崭露头角,而且加上中国制造2025展示的雄心,以及一带一路的推出,这些引起了中西方(记住,不只是中美)矛盾的全面爆发。
其实,中国如果有解决问题的真正诚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全面透明公正的开放中国市场,同时按照国际规则管理市场和企业,这样应该可以让其它国家对于中国市场雨露均沾,利益共享,打破全球化的内卷,甚至有可能重新打造出一个新的全球化,就是以中国市场为主体之一的全球化,而不是单独以西方(包括欧美日为主的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市场,当然,鉴于中国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加上中国还有海量的低收入人口,就是说放弃一部分的自我市场非常为难,同时,对外贸易的市场是中国顺差的来源,也不可能轻易放弃,所以,这个解决方案看上去很美,却是基本上不可行,当然,中国政府会继续用进口作为筹码,不过也可以肯定这些会继续作为诱饵,而不会是真正的全面开放,毕竟有限度的开放,才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以,这个世界性的内卷还会继续,中国和西方的矛盾基本上很难在短期内真正的解决问题,去全球化和区域化会继续成为趋势,而和中国的脱钩也还会继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