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传奇的党史专家司马璐先生逝世(ZT)
有“国共历史见证人”之称的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先生3月28日在纽约逝世。司马璐于1919年出生,享年102岁。纽约的亲朋好友发出讣告,定于4月7日在纽约法拉盛为其举行追思仪式。
司马璐,原名马义,中国江苏海安人。他早年投身共产革命,1937年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图书馆馆长,20岁当《新华日报》延安办事处主任
党内的残酷政治斗争使司马璐逃离了中共。他说,他曾根据周恩来指示把国民党支持的朝鲜义勇军策动到共产党,但是“在国民党进行追究时,周恩来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说不认识这个人,”司马璐因此得出结论,“这个政治很可怕,他利用你之后,很快就把你甩掉。”
“司马璐於1943年退出中共,继续争取自由民主,又参加了民主同盟,创办《自由东方》杂志,组织中国人民党,1949年中共建政逃至香港。”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
定居香港后,司马璐以卖文为生。凭着他对中共的了解和在自由世界获取资讯的便利,他出版了《斗争十八年》、《中共党史暨文献精粹》、《瞿秋白传》,创办《展望》杂志。
他说,中共也承认他是中共元老王明和张国焘之外拥有中共原始资料最多的人。邓小平复出后的文革后期,中共曾向司马璐购买党史资料。
独立撰稿人高伐林说,2011年他采访当时92岁的司马璐时,司马璐说,他在文革期间仿照中国大陆流行的《毛主席语录》,在香港出版了一本《刘主席语录》。
刘主席就是刘少奇,是毛在文革中打倒的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封面版式上尽量一模一样”,司马璐说。“在香港发行时大热,他很得意,被印为英法日多种文字出版。为此他发了一笔财。”高伐林说。
当代中国政治人物的活词典
2004年司马璐在85岁高龄时,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司马璐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当代中国历史,”胡平说。“他非同寻常的经验与阅历,他多年积累的学识和眼光,还有他的高龄以及一位饱经沧桑者宠辱不惊的晚年心境,使得他这本回忆录具有独特的、他人不可替代的并且多方面的宝贵价值。”
司马璐表示,有人认为中国革命是农民的革命是很荒谬的。高伐林说,司马璐在采访中告诉他,“中共对中国的农民是最少关心的,中国的领导层真正农民出身的最少;中共一向歧视农民干部,认为农民自私、短见、不可靠,中共领导人,包括毛在内,一再说,分散的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复活的温床,毛还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司马璐还认为,中国的土地改革就是一个大骗局,“认为中共分了土地给农民这块地就属于农民所有了,其实在农民手上还没捂热,就变成集体所有了。”他认为,中共这么着急把小农经济消灭掉,“说明它关心农民是假的”。
“司马璐先生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政治人物的活词典’ ,”胡平说。司马璐曾说,他一生中一个特别的经历是,他可能是见过当代中国政治人物最多的人。
“他很珍视这一点,”高伐林说。“他对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里面的重要人物如数家珍,不管他跟这些人有多少密切的接触,他至少能谈出印象来,”高伐林说。
《世界日报》退休记者曾慧燕说,可以用8个字概括司马璐的一生,“百岁寿星、功在历史。他是中国政治人物的活字典,也是国共历史的见证人。”
司马璐和戈扬的“童话故事”
1984年司马璐移民美国。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后他偶遇50多年前一起投身抗日、也在纽约的戈扬女士,“我生过两次大病,当时经常照顾我的是戈扬,”司马璐后来说。
戈扬是中共的老干部,1950年起任《新观察》杂志总编。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22年。“四人帮”垮台后获平反复职,八九民运期间应邀访美,六四屠杀后与中共决裂,开始流亡美国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末,两位老人在纽约法拉盛合购一个单元,决定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扶持。2002年83岁的司马璐和85岁的戈扬在纽约宣布结婚。
“这一段充满传奇与浪漫的因缘,正像著名学者周策纵在贺诗里说的那样:‘找遍古今中外,也找不到你们的样。’” 胡平说。
生日当天司马璐宣布将寿礼用于成立一个为两岸三地文化人的交流论坛——中华学人联谊会,并指定八九学运领袖王丹任会长。
戈扬女士2009年1月18日在法拉盛的养老院中逝世,享年94岁。司马璐过世前也在法拉盛的养老院住了超过10年。
百岁老人真假明辨
2018年7月7日,刚过99周岁的司马璐,在亲朋好友的热情祝贺声中在纽约法拉盛度过了为他举行的百岁生日祝寿会。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在拍北京共产党的马屁,那不是真实的,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世界日报》前采访主任李勇说,没有人比司马璐更了解共产党那一套,“他们掩盖、篡改历史,编造谣言,司马璐先生可以把他们的谣言,篡改历史的罪行一一把它揭发出来,这是司马璐最伟大的成就。”
大陆异议作家、《河殇》撰稿人之一的苏晓康说:“我给他写了一句词,叫做‘一生勘破革命戏,百岁渡却流亡志’。”
周日(3月28日),王丹在一份唁电中说:“将遵循司马璐先生生前对我们的要求,延续他们的理念,继续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和文化发展而努力。”
曾慧燕说,已经成立了一个“司马璐治丧委员会”。4月7日在出殡火化后,司马璐的骨灰将与其妻子戈扬女士共葬,“永远长眠在一起,”曾慧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