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锁加国 高价机票,19个人的航班,隔离全得靠外卖
作者:Min Luo
2020年4月24日 阴
上有老下有小,
海外移民两头跑,
照顾小惦记老,
忠孝双全难做到。
这是我常挂嘴边的打油诗,写的是我的心境,是中年华侨的无奈。
我的老乡倪先生和我年纪相仿,最近也很无奈。从去年十一月起,他八次飞越太平洋,只因上海的老父亲生病了。鼠年春节,噩耗传来,倪先生急急回国奔丧,临行前还不忘微信我说,他可以帮忙带个箱子回国。那时武汉告急,急需医疗物资,华侨都是通过人肉捎带来支援武汉一线医院的。
清明节过后,倪先生决定打道回府。此时加拿大疫情严峻,并于3月25日出台了《隔离法》,入境客强制隔离十四天,违者不仅有100万的罚款,还可能坐牢三年。
打了上半场,又打下半场,倪先生在上海和温哥华两边都得被隔离。只是倪先生一人回归,夫人继续留守上海,孩子又在多伦多读大学,孤苦伶仃的他如何面对十四天的隔离?谁又能帮助他平安度过隔离期呢?
温哥华没有居委会,但绝对不缺好心人,我的好朋友Elaine帮忙联系了“大温回家(加)隔离互助群”,群主LILI很快给出三个接机选择:A,自己有车并且可以找亲友帮忙开到机场的,入境客可自己开车回家,义工可协助接回司机。B,自己有车并且钥匙在家人、友人处,但无亲友可以接机者,义工群会派出两名义工两辆车前往接机。入境客自己开车回家,义工车接司机返回。C,对无车且无人接机的入境客,义工群尽可能帮忙联系有负压车的司机接机。倪先生选了C项,隔离互助群在他回沪前两天就落实了接机义工,并告知了联系方式。
因为疫情,上海温哥华的直航飞机已取消,倪先生只能转道成都坐川航回温村。一张机票四千四百加币,这是平常的三倍价钱。空客330飞机拥有三百多个座位,登机的只有19个乘客。虽然每个乘客可以葛优躺,但十四小时的飞行,航空公司只提供一顿正餐,一米七五的硬汉饿得前胸贴肚皮,两眼冒金星。
倪先生也是个热心人,走一路,好事也做了一路。他帮同机的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填联邦健康申报表,帮他们做翻译,两位老人下机后被要求开箱检查,倪先生一直陪伴在侧,直到把老人家送到家人手中,他才放心地离开。
接倪先生回家的是一辆银灰色的本田车,白色塑料布将车厢一分为二,司机和乘客全程无接触。
倪先生说司机是背对着他,且戴着口罩,都没看清志愿者的脸,他只知道义工姓周,是三十来岁的小伙子。尽管饥肠辘辘,人有些晃晃悠悠,但倪先生还是记得座位上有张卡片,上面写着:谢谢你自我隔离,愿你平安度过隔离期。加国华人永远心连心。
倪先生上午到家,下午义工Elaine就把菜送到了他的府上。菜单是倪先生事先拟好,微信推送的:菠菜,小青菜,豆苗各一包,烧鸭或烧鹅饭一份,ENVY苹果7个。FREE RANGE鸡蛋一打,牛奶一桶。Elaine是很会做菜的妈妈,她照单采购时,还买了葱姜蒜和蓝莓、桔子等水果。Elaine 把菜送到倪先生家门口,两人无接触交接。
倪先生望葱兴叹:“我除了会水煮青菜,水煮菠菜,其他啥都不会做呀!”Elaine又在微信上推送了很多送外卖的饭店给倪先生,一日三餐靠外卖,这也是很多移民的生活常态。
昨天我和倪先生电话聊天,他说温哥华隔离生活不压抑,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有鸟语花香相伴。我们也聊到了义工Elaine,我告诉倪先生,Elaine也是上海人,我们仨的孩子在同一所中学,是师兄弟。Elaine的大儿子今年中学毕业,小儿子只有四岁。
Elaine曾经是上海滩出色的媒体人,今年二月,当《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用大号字体写出“中国病毒”China Virus时,Elaine立刻给省报总编芒罗(Harold Munro)写信,大声地说NO。二十分钟之后,她就收到总编的回电,现媒体人和前媒体人在电话里坦诚地交流。Elaine告诉总编早在今年一月,温哥华华人已组织起“我们的家园义工群”,“大温回家(加)隔离互助群”、“BC华人互助会”等,几千个义工活跃在温哥华的各个社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防疫抗疫。
Elaine的述说,让总编动容、进而感动,马上派出记者进行追踪采访。而这几个月里,Elaine 俨然成了省报的特约通讯员,她源源不断地给西人记者提供华人志愿者的动态,省报上也不断有了华人的声音,华人的正能量报道。
本周是“全国志愿者周”( National Volunteer Week),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我要对挺身而出,帮助加拿大的数百万志愿者们说声’谢谢’,无论你们以怎样的方式回馈社会,你们都在使我们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并在使我们度过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心是志愿者最好的舞台,奉献是志愿者最美的语言。感谢千千万万个无私无畏的志愿者们,因为有你们,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作者介绍: Min Luo 罗敏,上海人,70后,两个孩子的妈。曾是上海电视台记者、编辑。08年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现全职相夫教子。面对瘟疫,不甘当“坐家”,我拿起生锈的笔,记录这特殊时期不平凡的每一天。希望我的文章是一丝烛光,尽管光亮很小,也能带给您一抹光亮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