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婆婆,北方媳妇和躲不过去的猪队友
我婆婆是上海宁,当年我在考虑自己婚姻问题的时候,有过一个原则就是不找上海人。因为小时候看过王安忆的书,觉得上海人好精细,我一个粗枝大叶的北方人可能适应不了。
只可惜认识我老公的时候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错误的以为他和我一样是北方人,等到关系稳定去他家才发现墨菲定理又应验了,但悔之晚矣。
出国前我有点傻白甜,我婆婆呢当年是大学老师,习惯和年轻人相处,我去她家还挺喜欢和她聊天。另外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在一起生活过,有一次在上海过春节,我婆婆带着我走街串巷的逛大上海,气氛基本上挺和谐的。
后来我们到了国外,他家弟弟过了两年也出来了,公公婆婆退休以后尾随而至,慢慢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要说有矛盾其实也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有时候婆媳关系有问题并不一定是婆媳的问题,有可能你身后隐藏了一名猪队友,我们家的猪队友就是我婆婆的儿子,我的老公。
我老公作为一名猪队友,隐藏的挺深。时不时在婆媳关系里发挥一下超常的感知力,非凡的神助攻,把埋藏在灰烬里的小火星成功的点燃,然后再摆出一副夹在老娘与媳妇中间备受折磨的表情,可恨又可气。
我婆婆耳朵有点点背,和她说话声音要大点。有一次我在大声冲着我婆婆说话,不知道怎么刺激到我老公的神经末梢,他跳了出来。本来很普通的交流,在我老公的参与下突然让我有了一种恶毒媳妇的错觉。更可恶的是他顺手还带上了我公公,让我公公来评判一下他说的对不对,一向精明的老公公这次成功的被他儿子带进坑里,卷入了这场莫名其妙的口角中。
我老公闯完祸以后就跟没事儿一样,扭脸去看郭德纲了,一边看一边乐,我蹲在厨房里默默地揪着上海青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事情的走向为什么会如此诡异。
纠结了两天,我的情绪自然不高,而我公公婆婆也保持安静,大多数时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呆着,这个时候猪队友又消失了,早出晚归的对我们避而不见。
我想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首先我对公公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是很接受的,其次我公公婆婆比较知书达理,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和我们一起更是客客气气。为什么我们双方都有良好合作的意愿却到最后演变成了严重打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我思来想去,最后确定问题的根源是中间夹了一个猪队友。
一开始我试图和猪队友沟通,发现效果非常糟糕,为了改善家庭气氛,我只能直接和公公婆婆对话。我亮明态度,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于他们的儿子不止一次的在我们大家都在场的时候以维护我婆婆的名义要求他们选边站,我能理解,但不太接受他们的选择,这种行为让我觉得我在被他们一家三口针对,我希望他们能换位思考,体会一下我的感受。
当然我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三方来对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目前第三方不但起不到润滑剂的作用,还是一个拆台能手,所以为了保证我们能够达成一个长期的良性的互动,希望大家能够慢慢适应这种对话方式。我公公婆婆一再表示他们根本都没在意,但是这次谈话后,他们又开始很放松的在公共区域活动了。
都说姻亲难处,我觉得如果双方可以互相包容减少误会,也不见得不能相处。尤其是人在海外,小家庭是常态,缺少亲人的感觉让人孤独,所以更应该珍惜身边的家人。
不过我也的确发现南北方在某些方面是有差异,比如说在我们家,如果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有矛盾,我的父母都会通过先批评自己的孩子来缓解矛盾,如果孩子有委屈也是过后安慰。而我婆婆家则是非常护短,永远站在自己孩子一边,其实这往往会激化矛盾,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个不同就是交流习惯的不同。我自己原生家庭成员之间说话比较直接,大家彼此关心,但是语言上的表达不太婉转,经常是说着说着就小刀子乱飞了。可是我公婆家说话不会太直接,对孩子说话,尤其是孩子成年以后,他们说话经常是非常含蓄,这也造成了一些沟通上的不适应。
这些差异很难说是个体差异,还是地域文化差异,而姻亲关系又的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婆媳关系在任何一个文化背景下都一个经典话题,是一个和同事聊天的保底话题。
我衷心的希望天下的婆婆们都可以心胸宽广,为了儿子的家庭幸福,一碗水端平,学会维护媳妇。也希望天下的媳妇们都可以明白婆媳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善待这种缘分,生活可能会更容易快乐。至于说猪队友,我衷心的希望他们可以变成珍稀物种,越来越少,如果不幸你家里有一个这种被保护动物,那我的确也没好办法,目前只能靠郭德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