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相见,不如怀念
曾经在《兰州牛肉面: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提到过,虽然父母是地道的江南人,但我从小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西北出生长大。二哥却不同,他可是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对江南的绵绵情意远远胜于我这个西北妞。读了麦二哥的这篇忆江南,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出现的是这段不知出自哪位作家之手的美文,它似乎道出了麦二哥对江南故乡那魂牵梦萦的思念和割舍不断的乡愁。
“也许,前生或者今世,那一个情字,早已入了眉际,挥之不去,任你一路种下菩提树。只是,这一念之外,些许言语,我们便各自流转,失散在红尘万丈里。”
让我们来看看麦二哥的这份“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的情思。
---------------------------------------------
童年的事能记住的并不多,原本就模糊的事会随时间流逝而一再淡忘,只有那些在脑海里不断再现的往事如烙印一般,清晰而难忘。
我童年是在江南的乡下度过的,父母远在西北工作,外婆带着我。我们住在村子里,不远处便有一条小河。我童年几乎所有的记忆便是与这条河有关。这河叫什么我并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这河便是玩耍的天堂,天堂是无须名字来区分的。
这河应该是支流,雨季的时候河水上涨,河水漫过岸堤,雨水混着河水,搞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岸,出了门就在水里趟。每当这个时候,外婆便牢牢看住我,唯恐我出去被河水冲走了。平时外婆也不让我去河边玩,怕危险,所以我一个南方河边长大的孩子不擅游泳也是外婆安全教育的结果。
下雨天不能出门玩耍,我就站在门口望着雨,一边希望雨停了能出去玩,一边又希望雨再下大些,雨大了河水就漫上来,站在门口台阶上就能看到鱼儿在水里跳跃。河水上涨的时候,鱼也会迷失了河道,随波逐流,待到岸上的水退去,那些到处溜达的鱼儿便搁浅在地面上,任由大人小孩活捉了回家。
平日小河里的水并不深,如果是几天没下雨,河水如小溪一般,在河道里浅浅流动,小孩都喜欢在河底玩耍。我出门时外婆也会习惯性叮嘱几声:不要下河玩。印象中,夏天我们小孩很少穿鞋的,都光着上身,只穿条小裤衩。这身打扮,是最方便下河玩的。河床里有大大小小的石子,我们便用石头垒出个小通道,把小溪流拦在小通道里,溪流里游动的小鱼和小虾汇集在小通道里,小孩们便抓着玩,如同玩捉迷藏。
河水清澈透亮,小鱼欢快摆动,小虾青色透明,小孩子在河里戏耍,这便是我对家乡的印象,一直不能忘怀。
及至我长大后,发现餐桌上的虾是粉红色的,与我儿时记忆中青色透明的虾相差甚远,还以为是不同的品种呢。小时候,餐桌上是见不着完整的虾的,外婆家常吃虾酱,一种南方海边用小虾腌制发酵的佐餐食品,咸香味,如同北京的豆腐乳或韭菜花。挖几勺虾酱放小碗里,再放几片肥肉,蒸米饭的时候放在锅里一起蒸,闻起来很香,吃饭的时候用筷子蘸着虾酱,有咸味有油花,是下饭的好伴侣。我小时候不可能就着一碗虾酱长大的,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些,如同家乡的小河。
少小离家老大回,七岁时我离开了家乡去父母工作地上小学,之后上学工作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回去,对家乡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心中念念不忘的便是那条河。后来有了一次短暂的寻根之旅,站在河边,我发现这已不是我心中的河。河水已不再透亮,河里漂流着废弃物,空气中弥散着怪味,河边很多违建和垃圾。
我见此情景一脸愕然,陪同我一起去的当地省会的朋友也有些愧疚。“相见不如不见,不见不如怀念”,怀念总会把美好放大到极致。我怀疑自己儿时记忆的准确性,朋友则愧对眼前的景物。
又若干年后,当时陪我的朋友郑重其事告诉我,河道整治已有很大效果,青山绿水又回来了。我想我还会再回去看看的,只为了故乡的那条小河。
(照片摄于2013年2月,上海朱家角古镇)
麦二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