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槽春晚,是文明修养的底线(改发)
这是前年夸春晚的旧文,很快被和谐了。今天重读,预感也适合评说今年春晚。天不变道亦不变,春不变晚亦不变,槽不变吐亦方便。略做修改,以下是正文:
春晚才有几十年的历史,却几乎成了新的节日传统了。以前大家不把自己当外人,对春晚的吐槽、挖苦甚至嘲笑构成了大众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了。自从去年,微博对“攻击春晚”进行封号训诫后,国人才忽然意识到,不能拿人家的客气当福气,世界的喜悦并不相通,虽然各怀春情,但各阶层的叫春难以共鸣。春晚确实有送快乐的意思,但国人总不能把人家的这点小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吧?于是,不吐槽春晚就体现了现代人文明教养和道德修养。
一说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常人一旦被质问“你还是中国人吗?”会立马调集各项指标:我爱长城长江黄河,我爱饺子火锅春晚,我是中国人!
听质问者的口气,“中国人”是个荣誉称号,至少是有一定级别的职务称呼,像过去称呼的“大官人”似的。就像一首歌唱的:
手牵着手/ 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好像都是厅局级待遇,挺拔、崛起和局气。要不好多加入外国籍的明星咋都悄咪咪地冒充中国人,回来演《xx大业》啥的?贪图级别待遇呗。
以前,有些爱国励志帖子,都要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就有威胁意味——被当成外国人,就是被降级处分了哦!
春晚,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可能槽点很多,但吐槽春晚就有违“唾沫星子不可外扬”的戒律。歌舞不入你法眼,小品相声打不中你的笑点,需要反思的是你!你要自责:我为什么油盐不进、刀枪不入?难道我跟祖国生分了吗?
平常的日子里,骂声书记是草包就被跨市抓捕,说句郑州水灾就被誉为“递刀子”,多宽的槽子不够你们吐的?一年三百六十日,也就除夕春晚跟你们客气一下,咱不能拿客气不当福气吧!春晚在表演跟群众举案齐眉时,咱们却举槽齐牙,可劲地吐槽,不厚道哦!
小不忍则乱大谋。春晚不仅仅是一套文艺节目,而是暗含政策谋略,在蹦蹦跳跳的歌舞和嬉皮笑脸的小品中,有大主题贯穿始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能太晚;古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来晚了人更急。抱怨春晚逗不乐自己的,是不解春情的人。
所以,顾全大局而又有修养的中国人都不会吐槽春晚。不要以为春晚没门槛,没有慈悲心没有忍耐心没有意志力的人,不配看春晚。一个连春晚都忍受不了的人,怎么指望他们能忍受生活的挫折?怎么能指望在绝望中与他同行寻找希望?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与之谈人生,不能忍受春晚的人无法跟他抱头痛哭掏心窝子。
你可以不赞美春晚,但不吐槽春晚应该是修养的底线,就像不嘲笑残疾人是文明人的标志一样。不挖绝户坟,不踹寡妇门,不砸要饭碗,不吐槽春晚,这“四不”应该作为中国人的新传统武德。
契诃夫小说《带阁楼的房子》里,男主人公的朋友感叹高贵人家有教养:喝汤碰洒了不算啥,真正的修养不是不洒汤,而是汤洒了,主人家装看不见。
春晚年年把汤碰洒了,而且从头洒到尾,但有修养的中国人应该做到“身上有汤水,心里无汤渍”。噫!微斯人,俺谁与归?
所以,我很赞成微博上不把吐槽春晚的跟帖放出来。这是爱护大家,因为吐槽春晚会拉低中国人修养的平均水平。
已经忘了牛年春晚的具体节目了,反正都是满台的欢呼奔腾,大家都做雀跃状。今年虎年春晚,编导更卖力,智能舞台效果逼真,壶口瀑布的奔涌把观众心里冲得七零八落,服装的亮、透、瘦、皱秒杀太湖石意境,凸显人体呼之欲出的性感,诉说着天上人间的盛景。为了让大家快乐,真是拼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一不留神让姜昆奋勇登场了,把相声弄成了“响声”,让大家体验了一把“含笑的泪”——为他的拼命搞笑又不好笑而怜悯到流泪。可能是编导在追求有缺憾的美学效果,故意让姜昆上台拉低晚会的整体水平,也是把“老骥伏枥”打回“老牛占槽”的原型。
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