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遇见於梨华
我第一次见到名小说家於梨华,是在一个她的新书发表演讲会上,她穿着粉红色的外套毛衣,黑长裤,精神焕发,有老年人的健康快乐型像。
於梨华女士是来自台湾著名旅美女作家,素有“留美学生文学鼻祖”之称,对旅美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凭借英文小说“扬子江头几多愁”获美国米高梅征文首奖;“又见棕 榈,又见棕榈”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作品“梦回青河”、“付家的儿女们”被搬上荧幕,脍炙人口。
她最后写的“彼岸”是近年来潜心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讲述一个美国华裔中产阶级家庭三代女性人生悲欢的故事,夹叙夹议地刻画了一个移居美国的中国家庭三代人的不同生活轨迹。以现实的题材典型化地反映了老龄化、婚姻之痒、单亲家庭与代沟这三大社会现实问题,题材既贴近当今现代人的生活又具有独特性,真挚动人,感人肺腑。
於梨华女士在谈到她写这本书时说,要想得到读者的喜欢,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要悲悯、公正、真心诚意。她每天下午3--6点在书房写小说,第一个小时就是慢慢地把自己融化进去,等到出来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被书中人物的感动得难以自控。她丈夫都受不了,不敢见她,但又为她的进展感到欣慰、高兴。她丈夫每天都要等她从书房出来,半小时后,才敢跟她讲话,一起吃晚饭,否则,於梨华还是沉醉在书中的人物,没醒来认知自己是於梨华,他的太太!
当有人问到,为何结局要把那么优秀的主人公何洛笛安排死去?於梨华女士深情谈了她自己的感受。她说,在美国呆了50多年,特别是这些年常和美国的老人生活在一起,感觉他们对死不仅一点也不怕,更认为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那些80--90岁的老人,即使坐在轮椅上,他们也会笑着对你说:I am a 80 years old youth(我是80岁的年轻人),是那么的乐观、轻松。主人公何洛笛是一位画家,一生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她爱她的家人,更爱她的外孙女楚眉,既然自己癌症到了晚期,面对死亡,她无所畏惧。所以於梨华女士说,最后她花了较多的笔墨,细致描写了主人公何洛笛画家对大自然的怀念,让她很有尊严地死去。
於梨华女士在回答有关代沟的问题时,她体会到在美国不仅存在代沟的差异,还有文化上的差异。她希望通过小说,能够让年轻人,特别是第三、第四代的年轻人,能够吸收中西文化的精华、长处,更好地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物。
当有人问她,已过80的您显得那样精神、年轻,皮肤又保养得如此细洁,能不能介绍一下您保养的秘诀。於梨华女士笑了起来,谢谢大家的夸奖。她说她很注意锻炼身体,每周1、3、5上午,她要打网球每次1.5个小时;每周2、4、6上午,她要在健身房每次锻炼70分钟;周日到外面去走步,而且是倒走,每次2000步。中午睡个午觉,保证下午3--6点的写作。
虽然她的小说里的老人不怕死,但她本人却怕死的要命,在她的写作演讲会上,敏感的她居然掉下了眼泪:“凡人都不免一死,但是我还是对死,非常迷网,无知和惧怕!”
我看完了她的“彼岸”,曾问了她一个有趣的问题:“您在书中说加州的养老院的10楼是临时太平间,放刚死的老人遗体。”
我好奇问;“真有这样的老人院吗?老人上楼时,如果按错了电梯的扭,到了10楼开了门,是太平间,不是很尴尬吗?也很恐佈吧!尢其是深夜,阴阳相隔,未来的天堂,先现眼前。。。。”
於梨华说:“加州还真有这么一个老人院,因为在很乡下偏远地方,临时用用,怕传染病传给健康的老人!”
没想到,2020的5月1号,於梨华真的去世了,89岁,死於当时最严重感染的新冠病毒,是她的老人院的看护传染给她的。
人最怕的事,往往就发生在她身上上,她的儿子是感染科的名医,也没法把妈妈救回来,大慨她的高龄,还有特效药,注射针那时都还没问世呢!
於梨华跟我住的不远,我们有时通通电话,讲讲她的演讲和写书,她说她的“彼岸”,由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还有人打算把它拍成连续剧,像她的很多小说那样拍成轰动的连续剧。
我常问她:“何时开拍连续剧?”
她总是开达地答:“那得花很多钱的,观众对性感美貌的女主角比较有兴趣,我书里的白髪老太太们,可能会让连续剧赔钱哦!”
她走后,我还常常想念和她通话的乐趣,有时真想播她的电话号码,再次听听她那幽默的说话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