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儒向道:“躺平”的价值取向
“躺平”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传统文化却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而言之,它的价值取向似乎可以说是弃儒向道,昭示儒家文化的崩溃和道家文化的昌炽。
弃“进取”而取“无为”
儒家主张入世,积极进取,宠信所谓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儒者追求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且看唐代儒生描述的适意人生:“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 (《枕中记》)
躺平族则与之相反,放弃进取之心,转向道家“无为”,任其自然,不再难为自己,不再在乎功名利禄。
正像老庄所倡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为而无不为。
弃“孝”而向“道”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
作为儿女,你首先得负起供养父母的责任。
当然你也必须尽心尽力,博得事业成功,光宗耀祖,给父母脸上增光。
但在躺平族那里,这种责任都荡然不存了。“养儿防老”? 不啃老就不错了。
“孝”的另一要义是传宗接代,保证父母死后,香火不断,不至于变成饿鬼。
要成为孝子,你得生个儿子。所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儿子是最大的不孝。
但躺平族早已宣称:不结婚、不生子。设爱生谁生去。
离弃了“孝”,意欲何为?
一心向“道”,崇尚自然之道,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弃“兼善天下” 而取“独善其身”
“兼善天下”也是儒者的理想,即将恩惠推广使之及于天下百姓。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左宗棠所谓“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都是著名的例证。
但在躺平族那里,“兼善天下”已非能力所及,只有“独善其身”了。
虽然“独善其身”在《孟子》里的原意是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但在后世的无数文人的实践中,却接受了道家“贵己”、珍视生命、保护自己的思想,显示出道家豁达的人生观与出世境界。
别的都顾不上了,只要自己过得好,感觉舒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