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游牧印度 信仰的颠覆(二十五)

游牧印度 信仰的颠覆(二十五)

博客

新的一年又来了,首先祝福诸君新的一年万事胜意,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去年春节写了求象神庇佑一文,推荐大家生酮饮食,多吃海鲜肉类,少吃碳水,不知诸君有没有尝试,如果还在犹豫的,新的一年也是开始的契机,希望去年的旧文能送诸君健康。

可能是象神显灵,今年首篇也是印度故事。多名知情人士披露去年1月,美国政府已告知印方,美方不会给予印方制裁豁免,印方应当取消与俄方的S-400订购合同,以避免美印“外交危机”。但印度依然在去年12月宣布开始接收由俄罗斯提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进行部署及人员训练,首套S-400系统将部署在旁遮普地区,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还透过媒体放话“这将能够同时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空中威胁“。

如果印度的军队依然保留俄式系统,那么无论印度与美国签署多少合作协议,只能说明印度依然不相信美国。谁敢忘记老蒋当年用美式装备,但内战期间美国对老蒋实施武器禁运的历史。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被美国出卖,军队变成废物。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印度已经不管新冠病毒的所谓变种,疫苗与封城了,印度用伊维菌素与氯喹治愈了无数新冠病例,已经隐然有独立于深层政府的势头。但这个独立性可靠吗?

印度与五眼联盟一样,都是前英国殖民地,英国统治印度已经超过250年。统治期间,扶持婆罗门的高种姓成为统治阶层。有此因由,任命印度高种姓出身的子弟出任硅谷大科技公司的CEO就是情理之中了,都是出生于英国扶持的高种姓家族,知根知底,加上他们肤色略为深色,智商与英语极佳,让他们出任公关性质的CEO既符合政治正确又不影响公司营运,有何不可?而同时硅谷也大力扶持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目的很明显,要继续拉着印度高种姓阶层的心。

任何国家如果想独立于犹太深层政府都与印度一样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整个政坛与商界已经与华尔街分不开。他们的钱都在华尔街管辖的银行,他们也可能有家属已经移民欧美,相当于人质,钱与人都在华尔街手中,一个领导人要独立的困境就是一个人与整个系统作对。印度总理莫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陷入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困局,全国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绝大多数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统治者,因为他们都是大英帝国扶持起来的既得利益者,如果起义成功意味他们会失去目前占有的土地与财富。许多土邦王公宣誓效忠英国人, 为其提供物质支持, 甚至直接出兵帮助英国人镇压起义者,例如, 旁遮普最大的土邦巴地阿拉、金德以及纳巴的王公就都亲率军队帮助英国人镇压起义者。

普京参加冬奥会后,与中国签署12个协议,中国大幅增加从俄罗斯购买能源,意味独立于犹太金融集团控制的能源供应,加上武器装备依然保留俄式系统,显然联盟关系已经上一个台阶,能否达到背靠背还需观察,算是新年一个好消息。当然有人会质疑俄罗斯的可靠性,但难道拜登的人妖政府就可靠?就算拜登政府下台,他背后的犹太势力依然存在,全球各个民族国家对犹太金融资本而言都是威胁,各个民族生存才是头等大事,因此普京与犹太金融集团之间,其实不难选择。如果大家不想芯片植入,强制疫苗,禁止用石油煤,限制畜牧业,少吃肉,严格来说是没有选择。

中俄如果最后真能联手,将影响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也是犹太金融帝国的地缘政治灾难。但欧亚大陆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印度呢?难道他们能摆脱五眼联盟的命运而独立?

1600年12月31日东印度公司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特许下成立,是意欲染指“东方财富“的众多欧洲冒险公司之一。该公司一直保持雄厚实力的关键是它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单靠个人或一个企业是无法与距离本国如此遥远的国家做生意的,然而与葡萄牙皇室不同,英国皇室不愿意耗费资源给这个未来不确定的公司投资。股份制允许投资商们分担贸易的风险,必要的时候也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这种能够最大程度争取到资源的公司形式使得英国成为印度当地商人的有力竞争者。另一个角度也是以英国以全国之力去支持犹太资本为主的一个私人公司去开辟殖民地,而利益归犹太资本。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登陆印度的时候正值莫卧儿帝国富强时期,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征服印度的想法。他们只有通过谦恭的申请才可能进入印度市场。第一批船只于1608年到达印度,于今古吉拉特的苏拉特城入港。四年后英国商人通过斯沃利战役击败了葡萄牙人,由此赢得了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的信赖。1615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委派托马斯·罗伊为驻莫卧儿王朝使节,并由他与莫卧儿签订了通商条约,条约规定: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以此作为从欧洲运输商品过来的报答。公司主要从事棉花、丝绸、硝石、靛青和茶等日用品的贸易。

尽管东印度公司的海军实力对没有海军的莫卧儿帝国是一种震慑,但莫卧儿帝国依然没有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其代理店设防,英国人的贸易也必须与帝国搞好关系才能继续。而印度商人欢迎英国人,则是由于青睐贸易带来的丰厚利益。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到欧洲的商品额是36万英镑,之后短短30年间增加了2倍,到1740年又翻了一番达到将近200万镑。在1778年创作的画作《东方向不列颠献上财富》,贵重的商品一从茶叶到纺织品正从一排排亚洲港口运往英国。而大不列颠,坐在岩石上,姿态优越,他的贸易有希腊神墨丘利(Mercury)庇护。

《东方向不列颠献上财富》, 斯皮里迪恩 . 罗马(Spiridion Roma)绘,1778年, 伦敦东印度公司大厦

 

历史学家翁,帕尔卡什(Om Prakash) 估计,海外市场的需求仅在孟加拉就创造了8万个就业岗位,其主要集中在纺织业。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大企业主,他们最大限度地压榨纺织工人,将产品卖给欧洲公司赚取高额利润。英国在印度建立霸权之前,欧洲各贸易公司之间的竞争保障了印度制造商的利益。

至17世纪60年代,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自己的工厂,尤其是苏拉特的工厂在被袭击两次之后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公司开始利用军事力量自我保卫。这挑起了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儿帝国的冲突。到1700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三大管区,马德拉斯(Madras)、 孟买(Bombay) 和加尔各答(Calcutta),并以此为据点将势力逐渐深入到印度内地。

尽管这三座城市只是印度漫长海岸线上非常微小的点,然而在众多如马德拉斯的圣乔治堡(St George)等防御工事的保护下,它们很快发展壮大。印度商人趋之若鹜,在动荡的年代中寻求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他们个人和财产的保护。英国人得到印度人更深层的信任,因为他们没有像葡萄牙人和法国人那样以改信基督教作为交换条件。整个18世纪,基督教传教士是不允许在印度定居的。

孟买,一个天然良港,被当作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的嫁妆赠给了英国。当东印度公司把主要业务部门从苏拉特搬到孟买,波斯商人和工匠、源自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跟着他们一起搬过去。

由于莫卧儿王朝在奥朗则布死后一蹶不振,欧洲各家公司发现双边贸易越来越有利可图,因此个个都想在政治上压制住对手。虽然法国也洞察到了18世纪的印度政治局面将混乱失衡,法国也能从混乱的局势中趁机获利,但是法国政府专注于欧洲的王朝争斗,因而未能集中精力遏制在印度的对手。最重要的是,作为后进入印度市场的一方,他们从未像英国人那样与当地大商人和中间商建立起密切联系,结果使得法印贸易额仅是英印贸易额的一半,18 世纪中期下滑至1/4。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东印度公司不仅是印度国内政治中的大玩家,而且在印度很受欢迎,尤其是一些港口城市,不管在生意场上还是朝廷中大不列颠的光辉形象都深人人心。

从18世纪初期开始,在孟加拉的贸易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至1750年,这个富庶的三角洲、整个恒河流域贸易的出口,占据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采购商品75%。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移民英国的印度人丁.马赫迈特(DeanMahomet)这样描述达卡(Dacca,今孟加拉国的首都) :达卡被认为是印度的第一工厂,这里生产全印度最丰富的刺绣品,用的材料包括金线、银线和丝绸....设备原料一应俱全且价格低廉:肥沃的土地和其他优势使得达卡一直是印度的商业中心.....这里还是孟加拉国王的住所,他有点像亚得里亚海上的威尼斯执政官,总是在镀银的游艇上享受每一日的美好时光。

孟加拉的财富被世人认为是无穷无尽的,也使人联想到曾经的“海上霸主”意大利。在上图《东方向不列颠献上财富》中,象征加尔各答的人物位于油画最中央,且手持满筐的宝石珍珠作为礼物,这些人物正代表了英国人心目中的印度形象。

英国人决心扩大在孟加拉的利益, 自18世纪中期开始逐步滥用皇帝赐予的自由贸易权。自由贸易通行证被卖给印度亲信,非法参与印度国内的粮食和其他商品交易。1756年,抵抗法国进攻的战争爆发,英国人开始加强对加尔各答的设防。孟加拉新继位的年轻纳瓦布(孟加拉王)西拉吉,乌德,道拉(Siraj-ud-daula) 认为这是对其政权的挑战。因此在1756年6月进军加尔各答,并打败了英国军队。

于是东印度公司决定派出猛将罗伯特.克莱武(Robert Clive,1725-1774)上校。这位传奇一样的人物原来是文职出身,投笔从戎。1751年夏,亲法的钱德率军离开卡那提克首府阿喀德攻打切西纳普里(Trichinopoly)。克莱武欲攻打阿喀德(Arcot),围魏救赵。但他的兵力、装备只有可怜的200欧洲士兵,300印度士兵与几支小型大炮。而指挥他们的八个军官中,有四个像克莱武一样,是临时投笔从戎的。更惨的是有六个军官从未上过战场。英军在一场闪电风暴后夺取了阿喀德,在夺取了城镇后,英军立刻开始强化城镇中的建筑物,为即将来临的防御战作准备。克莱武也在当地组织了一支部队。数日后,钱德派出了一支由他儿子拉扎·撒希巴(Raza Sahib)和一个法国人担任指挥官的大军收复阿喀德。

由查尔斯·克莱芙(Charles Clive)绘于约1764年。

 

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第一代麦考利男爵在一个世纪后写到:“……协调防御工作的指挥官……是个25岁的年轻人,临时投笔从戎……克莱武……在一切安排妥当后,已经精疲力竭,倒头便睡。他被警报惊醒,马上赶到岗位……在发动三次令人绝望的进攻后,围城者撤到壕沟后。这场激战为时一个小时……守军只有五、六人伤亡。

后来终于有2000骑兵增援,克莱武借机反攻,扭转了形势。1754年,英法双方签署卡那提克临时条约,英方代表是托马斯·桑德斯,法方代表是查尔斯·戈达希。双方承认穆罕默德·阿里·汗·瓦拉杰为卡那提克的纳瓦布,并同意两国属地的比例要平衡。

东印度公司这次派出克莱武显然对孟加拉是志在必得。1757年2月,克莱武带领一支骑兵从马德拉斯出发夺回加尔各答,保障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克莱武与贾格特.赛特为首的银行商人一起设计,刻意与纳瓦布西拉吉起争执,指责他敲诈勒索东印度公司,意图赶西拉吉下台再扶植一个听话的纳瓦布。他们决定拉拢被纳瓦布疏远的米尔.贾法尔(Mir Jafar)将军,贾法尔答应英国人只要帮自己登上王位就会给予慷慨的回报。

1757年6月中旬,克莱武令军向金德讷格尔进发,乘艇的英军与印度军则在胡格利河的右岸伴随。在雨季期间,泛滥的恒河的河水经过三条在北部的溪流,进入胡格利河。这几条溪流,在夏季几乎要干涸。在西面的Bhagirathi河左岸,金德讷格尔以北100英里(160千米)处,坐落着Murshidabad,莫卧儿孟加拉副王首都。在普拉西以南几公里处,有一片茂密的芒果树林。1757年6月21日,克莱武冒着一场由季风引发的大雨,登陆普拉西对岸。英军共有1,100名欧洲士兵,2,100名印度士兵,9门大炮。纳瓦布的军队拥有18,000名骑兵,50,000名步兵,53门大炮,50名法国炮手。

实力对比如此明显,克莱武犹豫了。他叫来16个军官一起商量:“是立即发起攻击好,还是等到(印度)盟军支援,再发起攻击好?“克莱武本人和另外八名军官支持暂缓攻击。陆军少校艾尔·库特(Major Eyre Coote)和另外七名军官表态支持立即攻击。这时克莱武收到了一封被他收买贾法尔将军的信,令他改变主意。

历史学家麦考利说,克莱武在树荫下沉思了一个小时。诗人阿尔弗·莱尔爵士(Sir Alfred Lyall)把克莱武的想法写成了诗句:“However, that may be, he did well as a soldier to trust to the dash and even rashness that had gained Arcot and triumphed at Calcutta since retreat, or even delay, might have resulted in defeat.”

大雨过后,克莱武带着3,200名士兵,9门大炮渡河,占据了一片树林。他把指挥部设在一座猎人小屋里。6月23日,两军之间爆发了战斗,持续了一天,但是,没有多少真正的战斗。纳瓦布的大炮无法使用,因为火药都被雨水打湿了。在炮兵的配合下,英军第39步兵团(39th Regiment of Foot)发起进攻,令对方溃败并且损失了500名士兵。

克莱武命令手下的陆军少校帕特里克(Major Kilpatrick)不要攻击贾法尔将军的部队,贾法尔也果然带领大队人马离开战场,确保英军得胜。英军的欧洲士兵的损失很少,而印度士兵也只有22人阵亡,50人受伤。克莱武也因为这场胜仗而名噪一时,但这场胜仗实际上是通过私下收买对方将领,而不是通过天才的战术赢得的。无论如何这场战役建立了英国人在孟加拉的军事霸权。

克莱武男爵在战后会见米尔·贾法尔  弗朗西斯·海曼绘

 

这次胜利后英国人得到2800万卢比(约合300万英镑)的现金赔款,其中一半进了私人的腰包,包括克莱武本人。东印度公司保障了自己在几个地区的收税权以及无障碍与印度农村进行贸易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贪污风气更盛。

从此英印经济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东印度公司停止从英国向孟加拉运送金银,公司用孟加拉本省的财政收入来支付每年销售到英国的商品。正像克莱武向马德拉斯总督保证的那样,孟加拉就是“不竭的财富源头”。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犹太人能够建立全球金融帝国,的确是天意,或者人类应当有此一劫。上天先派克伦威尔帮助犹太人打下大英帝国这个基地,后派天才猛将克莱武占领孟加拉。孟加拉的富庶是英国占领印度的保证,而印度殖民地也是大英日不落的基石。不知上天有没有安排扭转乾坤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卢冠霖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