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祭(下)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希特勒上台接手德国之时,正是苏联大肆杀戮俄罗斯白人。正如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道:“我们不能说所有犹太人都是布尔什,但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布尔什。真相就是对犹太人最大的冒犯。从1918至1957,疯狂血腥恐怖的犹太人屠杀了6600万俄罗斯人。”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当时的德国人着想,列宁时期苏联高层犹太人占大约七成,所以苏俄革命还有另外一个当时更流行的名称就是“犹太布尔什”。德国的邻国苏联正在进行一场犹太暴乱,或者说正在进行一场种族屠杀,而一战后的德国魏玛政府也是犹太人占据各个高位,德国国内也不断有犹太人领导的左翼革命。
而且当时苏联的特务组织克格勃的前身契卡把沙皇尼古拉二世杀害。据说1918年7月17日,叶卡捷琳堡来了一辆特别列车,其中有一个身着犹太拉比黑色服装、戴面具的人。拉比受到了当地契卡负责人斯维尔德洛夫的欢迎。拉比进入了伊帕切夫地下室,在墙上写上“沙皇献祭,王国毁灭!”。指挥杀害沙皇全家的斯维尔德洛夫也是犹太人,亲自执行“枪决”的行刑队头目雅科夫·尤罗夫斯基(Yakov M. Yurovksy)也是犹太人。下图是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害的现场还原。
在当时杀害国王是逆天的行为,因此全世界都对沙皇寄以无限的同情,当时一直传说沙皇的小公主安娜塔西娅公主殿下侥幸依旧活着。而荷里活也拍了一部经典电影《真假公主》,由英格丽·褒曼主演。
《真假公主》最后一个幕催人泪下。全体屏息凝神,等皇太后傲然端庄走下来,锣鼓喧天,一切好像是昨天,犹太人没有叛乱,冬宫最温暖。那盛大场面,让人回到《战争与和平》那个繁荣时代的舞会。这是导演对昔日皇族的敬意,也是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同情与怀念。
而德国一战后由社民党控制的魏玛政权签订《凡尔赛公约》。左翼都以卖国为本能,战争进行期间就在后方搞罢工,掌握政权就签订一个卖国条约。这个条约分割了德国的土地,并且,对德国的军事进行了极大的限制,还规定德国赔偿巨额的赔款。在此条约中德国损失了百分之十三点五的土地,百分之十二多的人口,所有的殖民地,百分之十六的煤矿产业和一半的工业等等。
因战争而消耗过度的德国还要支付赔款而增加国内税收,这对战后一片萧条的德国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民众们极力反对战后的新条约,并且,视此“条约”为国家的耻辱。
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在德国投降后,盟军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当时西线的德军仍在法国北部。而且,当时列宁与德军议和,在3月俄罗斯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夺得大量俄国在东欧之领土与赔款。这代表德国打败了俄罗斯,也表示当时德国仍有胜利之机。可见德国的失利并非军事方面的问题,而是,在国内有“反叛者”。而且在德国投降时仍有德军驻留在法国和比利时内。
在巴黎,德军也几乎胜利,东边战场也打得苏俄节节败退。但是社民党与其支持的左翼组织发动工人罢工,使战争后勤供给不足,物资无法及时充分的供给,而导致了德军的失败。
德国并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只要社民党政府没有“卖国求荣”,德军就算求和,也不可能签这个屈辱条件。而社民党政府唯一理由就是也相信盟军会根据美国威尔逊这个白左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会宽待德国。详细可以重温《幕后黑帝》。
更关键是苏联要把他的意识形态全球推广的野心一点也不掩饰,当时德国国内犹太左翼的叛乱背后都是苏联的影子。可以说希特勒是临危受命,或者说,德国人已经没有退路。
据戴维.欧文的《希特勒的战争》考据,当希特勒占领波兰华沙后,在华沙外交部大楼的废墟里的档案中仔细搜查出的文档显示,波兰驻华盛顿和巴黎的大使打来的急电清楚表明罗斯福竭力唆使法国和英国与德国打仗。与此同时,他还重新武装了美国,并促使美国人民做好战争的思想准备。
1938年11月,罗斯福的私人朋友、驻巴黎大使威廉 . 布立特曾向波兰人简要说明过,总统的愿望是“德国和俄国交战”,于是各民主国将攻打德国,强迫她屈服。1939年春天,布立特引述罗斯福的话,说他决心“一开始不参战,但结束时要参战”。毫无疑问,美国要打仗,但“需要法国和英国先开战”。波兰人说布立特给巴黎带去一个“装满指示的小提箱”,其要点是向法国外交部施加种种压力,使她不与极权主义国家和解。与此同时,华盛顿对英国正进行“各种暗示性的恐吓。”布立特曾告诉波兰外交官,不是思想意识,而只是美国的物质利益支配着华盛顿。在1939年8月间的危急存亡之际,是什么使波兰强硬拒绝德国的要求,华沙的文件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希特勒只能在各国准备好之前,打败苏联,这样才能避免美苏两国的联手。1933年2月份,希特勒在一次德国工业家的会议上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他这个哲学。他说:“如果我们要把对手彻底粉碎,首先必须把全部权力都拿到手。只要一个人的权力仍然在增长,他就不应该发起打击对手的斗争。只有在他知道已经达到权力的顶峰再也上不去的时候,他才应该进攻”。
一定要等待相对力量积聚到最大的时候再出击(指决定性的出击,还不是占领莱茵兰这种小赌博),这条原则构成了希特勒战争计划的基础。在1937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他把1943年-1945年规定为标志德国力量能达到顶峰的年头。希特勒的依据是,在那之后德国的优势会越来越弱,只能往坏的方面变化。相比起其他强国,德国的战备已经达到顶点,因为德国的扩军是从1935年开始的,到了1943-1945年,现役的主战装备将面临过时的危险。而其他投入战争晚的国家,会把更先进的装备带进战场。
从人口结构来看,1943年以后要再扩军,只能从年龄更大的人口里招募,军队的人员素质也会走下坡路。从军需供应来讲,从1943年以后的任何一年,德国的粮食供应都不会变得更好,维持一支庞大武装部队的困难会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会让支持战争的热情下降。
同时还有出生率下降、纳粹领导人老化的问题。总之,希特勒得出的判断是:从1937年到1945年,是德国最好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幸运女神的恩泽还眷顾德国的时候,解决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问题。事实上德国优势的消褪确实是在1943年,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3年初结束,北非的阿拉曼战役是在1942年末结束。希特勒其实是相当有远见的。
1939年8月份在进攻波兰之前,希特勒有一次对司令官们的讲话说:“对我们来说,不难做出决定,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我们只会有所得。我们的经济状况是这样:由于各种局限性,我们不能支持到几年以上”。也就是说,继续等待下去德国不会因为积蓄力量就更强,因为其他国家力量的增长幅度会更大,必须在这个时候出击,摧毁对手,德国才能取得更大的优势。
问题是希特勒的算计,罗斯福也知道,德国这些统计数据也不是秘密。不要忘记希特勒的竞选经费,国家贷款与技术输出都是华尔街一手包办的。美国资本集中在电力、钢铁、化工几个大的行业中,大展拳脚滚雪球,恰恰是这里生长出的垄断寡头,为希特勒的竞选活动提供了主要资助,进而为他发动的战争承担经济支持。1924年到1933年,在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
这三家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投资者直接进了他们的董事会,顺便说一句,战后他们都没有因为给希特勒的政治献金受到审问。
因此希特勒知道罗斯福扶持他是希望他发动战争,这样美国可以联合其他所谓民主左翼国家出兵,而希特勒也知道,如果他不争取时间消灭苏联,美苏迟早联合进攻德国。希特勒正如美剧《24小时》里面的杰克·鲍尔(Jack Bauer),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苏联的任务。
后面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了,希特勒虽然是天才,他进攻苏联的计划也是完美与大胆,不过他手下将领不理解,执行不力,最后功亏一篑。
德国的战败令2000万人无家可归,同时还有1700万难民;柏林的一半房舍沦为瓦砾,科隆70%是残垣断壁。尼莫斯多夫村是最先被苏军攻占的德国领土,所有老人、女性和孩子都被残忍杀害;在柯尼斯堡市(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郊区,遭到凌辱的女尸“或是散落在路上,或是被钉在当地教堂的十字架上,德军士兵的尸体则挂在近旁”。
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二战”时曾任苏军大尉炮兵连长,他在回忆战争经历时这样描述过他的部队在进入东普鲁士时的情景: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把德国妇女的内衣套在自己身上,热闹的就像是混乱的集市。有人因为在外衣的外面套了太多的内裤而难以移动。坦克兵们把战利品装满坦克内舱,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穿过狭窄的炮塔坐到里面去。
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时期的难友科佩列夫也曾参加过苏、德战争。让科佩列夫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部队里居然会允许士兵每月往家里寄回一个5公斤重的邮包。这简直就是一道暗示士兵可以占领区里抢劫平民的特许通知。科佩列夫相信,正是这样的规定直接地刺激了士兵们的劫掠行为。
尤为可笑的是,一般军官们的待遇加倍优惠,每人每月可以往家里邮寄两次这样的邮包,而将军们的邮寄次数则不受限制。
苏军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随军摄影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捷伊拍摄了很多被世界公认为经典的“二战”照片,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展现了苏军士兵在帝国大厦楼顶上打出苏军战旗的场面。在照片引起轰动的同时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图中那个举着双手支撑打旗士兵的军官居然在两手上各戴着一块手表。这对于以抢劫德国居民手表而闻名的苏军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穿帮镜头。
在差不多三年多期间,估计共有二百万名妇女被强奸,其中有些更是被人轮奸。单在柏林,就有十三万妇女遇害,其中有一万人因不堪打击自杀。有些妇女不想落到红军手上而自杀,有人因奸成孕,感到羞辱而将亲生女儿杀死,还有学校女生集体自杀。
被强奸的妇女在战后由于受惊过度,一直都不愿再提起这件事,由于红军被视为将德国从纳粹手上解放出来的英雄,他们犯下的罪行被视为禁忌,无人敢再提。受害人中包括德国前首相科尔的夫人,她在2001年自杀身亡。当年被强奸时,她只有十二岁,和母亲同时被红军强奸。
索尔仁尼琴回忆说:最幸运的是那些没有被强奸就被枪毙的德国妇女们。
早在1990年,著名女权运动家海尔克·桑德与芭芭拉·波尔合作编写并导演的电影《Befreier und Befreite. Krieg,Vergewaltigungen, Kinder(解放者与被解放者--强奸、儿童、战争)》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激烈的讨论。随着越来越多揭露红军暴行的书的出版,很多隐瞒了50多年的受害人,都纷纷打破缄默,并公开这段被人忽略的历史。
德国军队全面放下武器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此后在苏军各部队中偶尔有约束士兵放纵行为的指令下达,但真正全面而有效的整肃军纪却是始于驻德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在8月3日下达的整肃军规命令。这道命令指出:“这些行为(注:意指抢掠、人身暴力和“可耻事件”)使我们在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眼中的形象受损,特别是在战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法西斯主义者发起反对红军和苏联政府的运动……”。
由此可见,捍卫荣誉和防止反抗是朱可夫元帅下决心治理军纪的两大原因。但是这两点在此前就不重要吗?难道苏军高层在此前并不了解士兵们都对德国平民做了些什么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之所以苏军会在大范围内发生肆无忌惮的胡为,高层的一度默许是惟一解释。纵兵三日,以飨将士,这种胜利之师的做法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罕见,只不过苏军的放纵行为长了一些。
有尸体挂在路灯上,妇女被强奸,简直就是爱德华 .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记载的犹太叛乱的重现。犹太的血祭怎么可以缺少?
其实早在德国战败之前,美国人已经想好自己的血祭计划。1944年美国财政部长的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他具有犹太血统。1944年8月中旬,摩根索在游历欧洲时偶然得到了一本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编写的军政府人员工作手册。这本手册确定了对德国居民供应食品的数量以维持每人每日2000卡路里为目标,理由是,若标准再低,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了。手册还规定德国可以保留一些重工业。摩根索认为手册的标准过于宽大,并在回国后将该手册交给了罗斯福。总统为此十分恼火,公开批评手册的起草者对德国人过分宽容,并下令迅速收回所有手册。
看来美国是要在战后的德国制造饥荒。
在与总统取得一致意见之后,摩根索迅速起草了一个以严厉苛刻著称的计划——“摩根索计划”。这一计划意在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声称他们想从德国得到的是“和平而不是赔偿”,主张在最大范围内拆卸德国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理由是大规模拆卸可以在盟国的重建中发挥作用,同时,一个缺乏工业设备的虚弱德国不会再度威胁欧洲的安全。
尽管计划已十分苛刻,摩根索仍认为其不够严厉,随即又出台了第二份更加激进的方案: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的工厂和设备——一切重工业,例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机床厂等;德国只被允许生产日用消费品,如家具、迈森瓷器、德国啤酒等;对德国最重要的矿区鲁尔区实行“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e),关闭德国经济命脉所在鲁尔的煤矿,并淹没它们。“摩根索计划”无疑是过于严厉了,并且不具备可操作性,正如丘吉尔所评价的,摩根索把自己的想法引向“超逻辑的结论”。
由于与总统良好的私人关系,摩根索的对德政策取向对罗斯福影响较大。
在1944年9月召开的美英作战委员会魁北克会议上,摩根索受到特别邀请并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了他的计划方案,并于9月15日得到两位领导人的草签同意。但会议结束后,“摩根索计划”在内阁遭到了国务院和陆军部代表的联合反对,场面僵持不下。加上在EAC(European Advisory Commission,欧洲咨询委员会)中的苏联代表也表示“摩根索式的思维方式是苏联政府无法接受的”,罗斯福最终放弃了对“摩根索计划”的支持。尽管如此,罗斯福的态度并未宽容起来,他于12月6日致函国务院表示:盟国将允许德国发展一定工业满足自身需要,但不允许其发展出口;德国必须归还所有掠夺来的物品。如此一来,德国参与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构想被断然否决。
真实的原因估计是这个计划太疯狂,有损美国形象,还是由红军代劳比较稳妥。
经过两次大战,然后苏联红军的暴行,基本把欧洲血性男儿杀光。只是他们还不能把欧洲直接变成苏联,因此美军监督下,白左控制三权与传媒教育,同时实行假惺惺的民主选举。通过传媒教育弱化欧洲民族主义,灌输政治正确,爱国主义在欧洲已经成为禁忌。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威利·布兰特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勃兰特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引起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这就是著名的“华沙之跪”。从此把德国人的自尊打碎。而作为奖赏,勃兰特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
重新认识二战是保守主义真正回归的体现,川普任重道远,下回我们一起探索犹太人的贩毒史。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