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盛宴· 台北菊花展(多图)
深秋初冬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台北的士林官邸都会举办菊花展,今年的菊展是第二十周年庆,所以,花展特别隆重,展出的菊花品种繁多,有近百种,台北的人们在深秋初冬时节享受了一场菊花盛宴!
我这是第三年次观赏士林官邸的菊花展,每次到了菊花展,仿佛感觉自己走进了花的海洋,铺天盖地的菊花,数不胜数,每次都发现有新的品种出现。这几天,台北天气不太好,烟雨蒙蒙,即使这样,也挡不住菊花娇艳欲滴的绽放。一朵朵挨着一起的菊花,色彩艳丽、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它们或仰或倾,或聚或散;有的怒放着,有的含苞着,有的开始在凋谢着,它们在微风细雨中似歌似舞,看得我眼花缭乱,忍不住也欣喜若狂的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心里想着,要是能抱一盆回家该是多么的好。
菊花,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的花卉中,唯有菊花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中,菊花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与梅、蘭、竹合称“四君子”。
据史料记载,在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后来在日本发扬光大,最后成了日本的国花。十七世纪中叶,荷兰商人又将菊花引入到欧洲,十八世纪传入法国,十九世纪进入北美。如今,中国的菊花遍及全球。
有着悠久赏花历史的菊花最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说,其中最喜欢菊花者可算是陶渊明了,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出自陶渊明笔下。《史氏菊谱》中有这样一句话:“菊所以贵,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 人们认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隐士。
我那天去看菊花展时,菊展已接近尾声,我看见有的菊花已经开始凋谢,花瓣萎缩,变色,但我发现,凋谢的花下面很少有落下的花瓣。菊花残谢之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樱花那样一片一片掉落,落英缤纷。不过风雨大了,还是能吹落花瓣,对此,宋朝时期还有一段“王苏改诗”的典故。
有一天,苏东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王的案桌上有詠菊诗,只写了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见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花瓣,于是,他步王安石的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水果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之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事物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再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又有一日,正是风雨交加,苏东坡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见到了菊花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他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最后,苏东坡是否有向王安石道歉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说,就是因为苏东坡的错批了王安石,王安石才把他贬到黄州的。
王安石与苏东坡既是朋友,也是“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和责任援救过苏东坡。他们之间的恩怨人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
这次的台北菊花展展出了近百种菊花,它们除了颜色各异,大小不同之外,菊花的花瓣真是千姿百态,有舌状花瓣、管状花瓣、丝状花瓣,以及匙型和叠球状花瓣等等,不同的花瓣形态决定了菊花的种类。在众多的菊花品种里,我特别钟爱“雏菊”。
雏菊是菊花里最小小的那种,野菊花基本上属于雏菊种类。雏菊虽然没有像其他菊花那般的大气和妩媚,也没有像牡丹花那样富贵高雅,没有像玫瑰花那样耀眼芬芳,也没有像月季花那样绚丽多彩,但是,它们小巧玲珑,淡雅清新,低调而不失优雅。在我的心里,雏菊代表了纯洁无暇的爱,代表了和平与希望。
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有一篇是这样描写雏菊的:“乡间有一条大路,路边有一座别墅,在别墅附近的一条沟里,长着一丛美丽的绿草,绿草丛中长着一棵小小的雏菊。太阳温暖而光明的照着它,它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生长。一天早晨,它的花盛开了,光亮的小小花瓣,围绕着一个金黄的太阳的中心撒开来,尽管它长在草里,人们不会看到它,它也许要算作是一种可怜的、卑微的小花,但它却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它可以把头朝向太阳,瞧着太阳,静听百灵鸟在高空中唱歌。”
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也能看见路边绿草丛中的小野雏菊花,基本上是黄色和白色两种。有时候,我会停下脚步,弯下腰,细细地观赏它们,看着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向世人传递着快乐的信息。有时候,我会用手轻轻抚摸它那些小小的花瓣,触觉感受着它们朴实无华的美,然后,我用手机把它们拍下来留作纪念,在我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许多这样的小雏菊照片。
初冬,百花凋零,唯有菊花不惧寒冷,傲然开放,台北的菊花展打造了八个主题的展区,在疫情期间,为台北市民提供了一次菊花花卉大派对。
这些都是我在菊花展里拍的,很多很多品种,不能全部都发:)
12/11 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