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穿越到七十年代的北京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
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六十年代更名人民路,七十年代复名王府井大街。
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始建于1956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专营商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是一家在北京乃至全国颇有知名度的商店。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里有着北京人的儿时记忆。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位于王府井大街。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1997年底经营品种达498万种)。1955年9月开业。1968年7月改为现名。七十年代初,扩建了附属业务楼和仓库楼。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由于物资紧张,城市居民使用副食本购买油、盐、肉、蛋、麻酱等许多副食品,每个人在一个月内可以购买的副食数量是固定的,每次购买的时候使用副食本证明你有资格购买,同时在副食本上记录你已经买的数量,超了就不能再买了。
朝阳区西与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幅员面积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在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北京第一条地铁在1971年就正式开通运营了!这是我国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已开通22条线路,覆盖全市11个市辖区,总里程达到608公里,位于全国第二,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火车站北广场,七十年代初开通启用,车站编号为210。八十年代初,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北京站站区段正式对外开放。
七十年代初,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试运营。1981年9月11日,在试运营10年之后,正式开放。它包括19座车站,和从西山的高井站到北京站的27.6千米线路。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原名崇德学校,位于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举世闻名的人民大会堂西侧1000米。前身是建于1911年的崇德中学。始建于1911年,是北京市建校最早的完全中学之一。七十年代,它是全市第一个正式复课的学校。
三十一中是北京市体育项目(排球)传统学校,西城区体育项目(游泳)传统校。在游泳、京昆、键盘乐、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现。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北京大兴的庞各庄被称为“中国西瓜第一乡”,400年前就有入贡的记载。现在的大兴庞各庄就有非常多的西瓜采摘园,甚至还有一个西瓜博物馆。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70年代夏天傍晚北京街上的景象。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一把扇子就能过夏天,晚上还能看到满天的星星。
北京街头卖蝈蝈的小贩,自行车上挂满了蝈蝈笼子。买蝈蝈玩是当时孩子们的童年乐趣之一。
当时的普通人收入是多少,一个普通青年职工每个月的的收入就30多、40多块。大学本科毕业的技术员职称月收入是50多块。北京的物价呢?买蔬菜水果没限制,米面肉蛋都是定量供应的。凭副食本定量供应的鸡蛋9毛多/斤。(70年代一个月收入40元的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只能买40多斤鸡蛋,对比一下现在吧)。凭副食定量供应的肥瘦猪肉9毛多/斤,凭副食定量供应的花生油0.85元/斤,定量供应的鲜牛奶要去专门的奶站去买,0.12元/瓶(200毫升容量,有婴儿的家庭才有资格,一个娃一天两瓶的定量,孩子超过2岁后自动失去购买鲜牛奶的资格。买米面都要去粮站,凭粮本定量供应的糙米0.152元/斤,凭粮本定量供应的白面0.184元/斤。关于零食吗,苹果糖1块钱/斤,水果冰棍3分-5分/根,北冰洋冰激凌0.15元/小盒。花生和瓜子呢?平时真见不到,只有过春节时凭副食本买5毛钱花生瓜子。关于青菜价格,今天大家买菜都是超市,那时候是国营菜市场,北京大部分菜市场买菜部分都是开放式大棚,菜都是乱七八糟摆着。青菜随着季节变化,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产的菜,种类少,价格大部分都1毛多/斤,秋天卖的冬储大白菜最便宜,4至6分/斤。
前面说的是自己买菜做饭的开销,那吃单位食堂的呢?我从1977年开始中午在父亲单位的职工食堂吃饭,普通素菜8分到一毛几一个,肉菜2毛钱到3毛钱一个。如果饭量属于一般,每天三顿都在食堂吃大锅饭,一天的伙食费5、6毛钱就够了。如果一个单身汉,天天吃食堂且住单位集体宿舍,也不算太亏嘴,一个月伙食费不超过20元吧。如果日常开销再少点,那一个月能省下个10块钱吧。其它开销呢?百货商店里普通一件外衣卖7块钱,一双布鞋4块钱。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有孩子的家庭呢?那时一个北京家庭都两三个娃,全托幼儿园一个娃的费用是15-20元/月,小学生的学费每学期2.5元,买笔、教科书和作业本都是开销,同时这时的娃身体长的快个个都胃口好,这样一个家庭每个月不到100块的收入绝大部分都用在吃上了,且只能吃饱不能吃好,如果顿顿吃肉那用不了到月底到了月中就要坐吃山空喝西北风了。0年代的北京没什么胖子,营养过剩根本不可能。北京绝大部分家庭的财政就是吃的财政,没什么余钱买其它东西。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属于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生活在大城市肯定是饿不着(超级大胃王除外)。那其它地区呢?我开始觉得应该是全国人民已经不会饿肚子了,但是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电视机普及率不足1%,自行车凭票供应,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当时最受欢迎的自行车品牌是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牌。一辆上海产凤凰牌26全链套自行车记得是173块,相当于一个北京普通职工4个月工资。当年中国家庭的三大奢侈品”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北京人穿的很朴素,一件衣服穿很多年很正常。为什么要穿旧衣服?并不是崇尚朴素,是真的没钱。70年代的北京居民基本上家里都没有电视,想看电视那就要看看自己的单位福利够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