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台湾的“类共存”防疫策略可行吗?

台湾的“类共存”防疫策略可行吗?

博客

热门博主杜鹃才女在我的上一篇博文留言中说:“应该把美国和中国的防疫策略加起来除以二,可能比较合理。” 虽然防疫措施不能像数学那样简单的加减乘除,但杜鹃的“折中”设想不是不可行。

 

自今年3月份开春以来,台湾的疫情芝麻开花节节攀高,感染人数逐日上升,进入4月那更是快速增长得吓人,从3/30单日新增56,到今天4/20单日新增2386。奥蜜克戎已经明目张胆到来了台湾,台湾前两年那种低感染率的日子肯定回不去了,好日子过完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Omicron疫情,当前台湾的防疫策略处在了十字路口,是放弃以往的“清零”还是转向“与毒共存”?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两年多,台湾看到了大陆清零的代价,也看到了一些国家急速与病毒共存之后的混乱局面,台湾政府根据台湾的状况,最后决定先采用“中间地带”,这就像杜鹃说的“加起来除以二”的非清零非共存的策略,台湾的学者专家们称之为“类共存”,非全面“清零”,也非放任病毒肆虐式的“与病毒共存”,类共存的主要目标是“减灾”,做到“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轻症”。

 

台湾的这个中间地带的时间不会太短,其过程也不会轻松,台湾现在是“忍受低限度的传染,不忍受会冲垮医疗系统的确诊数”。然后,等待条件许可,台湾再慢慢走向全面“与病毒共存”,与世界的疫情策略接轨,开放入境旅游,缩短隔离时间。

 

台湾的“类共存”防疫策略能否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来?将有几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加强疫苗接种是关键。打疫苗就像是开车系安全带一样,它没有办法预防车祸,但是,一旦发生了车祸,这个安全带就可以救命。据台湾防疫指挥中心的资料统计,台湾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第一剂超过84%;第二剂超过79%;第三剂55%,75岁以上老者第一剂76%,第二剂68%,第三剂51%。这样的接种率与新加波和韩国相比还是偏低。因此,现在台湾施打疫苗的民众越来越多,前段时间南部还有些人游行示威反对打疫苗,现在疫情严峻,民众打疫苗开始踊跃。我已经预约好了,这周六23号打第三剂,我的头两剂是去年夏天在纽约打的。

 

其次,是抗病毒药物的提供。台湾已经订购了大量的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 和Molnpiravir 。所有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由政府支付,轻症患者在家居家隔离时,社区药局将提供服务,药师把需要的药送到家里。

 

从4/14日开始,台湾每天新增超过千人,未来感染的人数必将大量快速地增加。这周一开始,台湾启动了“COVID-19确诊个案居家照护管理措施”,除了药局负责送药到家以外,每个社区成立有专门的服务中心,为居家隔离者提供送餐、送日常用品、收垃圾等任何生活服务。居家隔离者的宠物也可以负责看管。如果轻症者出现中症或重症,也有专门的服务将病人送到医院。政府也设立了“健康益友app”,网上提供看病就诊服务。

 

目前台湾的防疫规定:(1)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出入公共场所、电梯、公共交通全程戴口罩;(2)进入超市、商场、餐馆、影院、医院等需要扫QRcord ;(3)出入特定娱乐场所要求疫苗接种三剂,并戴口罩;(4)台北,新北、挑园和高雄市医院禁止探病;(5)长照机构住民几个大城市禁止探视;(6)外籍人士的商务活动者可以入境。

 

根据其他国家新冠病毒感染率与“病毒共存”的统计数据推算,台湾专家们预测,台湾的感染率将在10-20%左右之后才会达到群体免疫。台湾防疫指挥中心说,台湾将来有230-300万人感染。

 

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台湾的总感染人数为30147,其中2022年1月以来13000多人,台湾奥蜜克戎疫情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台湾目前防疫的“三大减灾”策略打疫苗、备药物和轻症居家隔离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台湾能否平稳走向全面“与病毒共存”,最终与国际接轨?一些专家学者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台湾的“类共存”是可行的,因为台湾的全民防疫意识比较高,民众自律素质高,台湾的疫苗覆盖率还算比较高,比日本高。另外台湾的医疗系统也很完善,能够应对Omicron的中、重症治疗,现在台湾的疫情99.50%是无症状和轻症。

 

尽管台湾的疫情在持续升温,但岛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工作和生活状态基本正常。大型的演唱会和宗教等活动照常进行,风景旅游点依然开放。相信台湾能慢慢走向与病毒彻底共存的轨迹!

 

台湾民众排队疫苗接种

 

 

4/20 写于台北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歲月沈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