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心在黑暗与忧伤的边缘(1)—《少年往事》的虚弱感 by ling_yin_shi

心在黑暗与忧伤的边缘(1)—《少年往事》的虚弱感 by ling_yin_shi

博客

           

              心在黑暗与忧伤的边缘(1——《少年往事》的虚弱感

                           作者:灵隐士(ling_yin_shi)

 

    《少年往事》作为起手的作品不错的,有相当一定的长处。可以看出作者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同时也用事例简单勾勒出少年心里的“伤痕”与环境的“阴暗”。不过灵隐比较在意它的缺点,因为缺点使人进步嘛,哈哈。

    八个字:“感情充斥,文笔实在。”

    ——这是缺点吗?对的,是缺点。如果是优点的话,俺的评价会是这样:“感情充沛,文笔蔓延”。这倒不是俺性子虚伪,或者胆子小不敢讲出来,主要因为作者是我喜爱的人,加上她刚刚被大法师,转世灵童,也是我的朋友老法海基于心观与佛缘,用自己修炼出的读心神探之特长,给了善意,但是尖利的心学评价(岩兄勿怪。哈哈)。所以俺就隐涵了些,虽然委婉,不过根子里头也是批评。“你的,狡猾大大的有!”哈哈。

    虽然灵隐跟转世灵童背景不同,表述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看法基本一致。俺的表述并不是从心观而出发(因为不熟啊),而是基于人的思想与行为逻辑,对作者的心理以及行为去作出细致的分析。从哲学上来说,这一招属于形而下的手段,好处是接地气,能够考虑到作者的感情因素,容易让作者心开而接受。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她哭,心伤了,那就严重了。如果事与愿违,不如不说咽了吧(岩兄又一次中靶,哈哈,勿怪,小弟顽皮)。

    先上迷魂汤——无忧你不要伤了啊,嘿嘿。

    小说与诗,散文都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作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控制着情绪,控制着文笔,控制着作品的结构,反射出作者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诗与散文基本靠情绪在流淌,随意流淌,到哪就是哪,所以自由自在,沉溺其中而失去思维对作品的把握。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对写小说是绝对不够的——因为小说并不止只是情绪的涌动与爆发,而是以此为基础的思考与归纳,提炼出自己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说能够取代诗,词,散文那些韵味十足的东西——因为后者虽然灵动有韵味,但是不够系统化,不够具体话,不能完整,不能精准地把握现实生活与社会形态。现实小说大体属于Novel的范畴(Fiction的小说基本不涉及现实题材),注重对复杂,纠结现实的分析,以及人物全身心的立体刻画——外部形态,行为动机,心理活动,一直到感情的迸发,是一整套有机的,符合逻辑,实与虚并存的陈述方式。它的发展是在哲学,科学的发展之下逐渐成型并成为最锋利的文艺表述形式。代表着文艺作品,虽然也是虚幻的,但是完全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系统化,符合逻辑的创造出来。

    在这方面作者显然采用的方法与技巧不够。比如下面这段描述:

    “高三那年寒假,父亲和哥哥有时候会外出,我几乎每天寸步不离地守着母亲。有一次母亲又在指责我的时候忽然揪住我的头发,将我的头用力往墙上撞,并且用手死死地掐住我的脖子。

    死死地。

    我想我忘记不了那种窒息的感觉。

    母亲是恨我的吧。

    母亲为什么会恨我呢?我有很长时间都陷在这个困惑里无法自拔。

    而更痛苦的是,我不认为母亲有精神病,就像母亲不认为祖母痴呆一样。

    我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固执地折磨着自己,吮吸着这种巨痛像吮吸着一种活着的快感。

    那天母亲最终还是松开了她的手,在我以为我会就那样死去的时候。

    我没有反抗。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

    我的生命是母亲给的,她想要,就拿去吧。拿去,我做一次彻底的偿还。”

    可以看出作者在句式的应用方面是花了心思,目的可能是为了让读者的情绪与思考能够有些缓冲。但是最大问题在于读者不一定会接受你的痛苦,认同你的理念。比如灵隐就被激发了逆向思维——妈妈就这么不堪?以前的日子怎么活的?她这样怎样能跟父亲结合?她少年时怎么被教育的?即使一个神经质,也是需要铺垫与堆积,因为她也有历史,心理有活动的碰撞,才会形成现在的“恶”人。一切果皆有因,不可能凭空跳出来孙悟空。作者没有对这种转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造成了不明确,逻辑性不强,让人感觉只是从个人眼睛先入为主,预设立场,用很有限的日常小事证明“妈妈”不是好人,而根本没有触及“妈妈”内心的那一块。因为从道理上,任何妈妈也是小孩,小女孩,天真烂漫的走过来的。影响她的转变,那些现实的打磨,她的那些苦难,内心的煎熬完全没有提及,也没有同理心,只是做出了孩子般的逆来顺受。这表明作者对“妈妈”的角色设置不完善,甚至潜意识在心里有一种“歧视”——虽然表面上作出了恭恭敬敬,听话顺从,可是在心里是反抗的,非常看不起,鄙视的“妈妈”的行为与价值理念。这样的结果是用词虽然沉稳,但是之下的情绪非常爆裂反抗,也非常受伤。

    这很明显表明了作者是“孩子气”地看待问题。没有把作者,一个成人的经历,理念注入到少年的思维之中,把成人的理念与少年的想法作出对比,评判,甚至修正,从而让少年能够显得卓尔不群,反而完全让少年的想法像流水一般肆意流淌,控制了作者的脉搏与行文,像日记一般,纯粹记叙自己的心情。

    这样的坏处是很难打动有着人生历练的成人,也无法打动那些好奇心重,内心追求梦幻的少年读者。只有极少类似体验的人会感同身受。

    比喻一下,构思小说就像品尝一杯红酒,要含着它,让它在舌尖打转,让自己的味蕾敏感地体验每一种滋味,甜,美,苦,涩,体验直到喉头有着些许紧张,在不停渴望着的那种纠结的感受。要等待着,等所有的感受都出现了,那些最初的情绪已经凝结成一条一条,脉络清晰,那些弯曲毕现,在清晰地缠绕着。

    只有到这一刻,自己的内心也平静坦荡下来,有了你我他之外的第四人称(上帝视角,出自免疫力小妹)。在一个宁静的深夜顺应提笔,那种真爱,那种甜美果实一般的真爱才会有节制,有方位地流淌出来,才会有一个自己所珍视的作品,像亲生的孩子一般。

 

附《少年往事》全文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1220/201309/5556.html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尘凡无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