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琐记(三)外孙勇夺双节棍第一、外孙女这个“小学霸”有点变卦,孩子们的聪明机智敏捷调皮冲破成人的思维天花板,等等
外孙勇夺双节棍第一:上次全市空手道晋级及表演比赛外孙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退缩了,没敢报名。这次又要举行类似比赛,外孙对参加双节棍项目的晋级及表演比赛跃跃欲试。晚饭后,外孙自己常常主动练习练习。武术比赛、表演者都要以气势夺人。双节棍表演时要高喊一声“啊呀!”结束时要高声报告自己所属拳馆的缩略字母。外孙在训练时一直不好意思大声喊,我们全家最担心他不好意思喊叫,因此全家人个个为他做示范。最后我们全家人个个都能高声喊出来,唯独外孙声音还不够大,好在他的分贝也一点点在增加。
因为外孙特喜欢耍双节棍,所以练得比较顺手,练得也很高兴。有一次,他妈妈在他练习双节棍的时候为他配上周杰伦唱的《双节棍》,正在练习双节棍的外孙和一旁观看的外孙女觉得这首歌很滑稽很搞笑,哈哈哈笑个不停。虽然他们听不懂歌词内容,但是这首歌的节奏正好吻合双节棍的表演动作,周杰伦的独特发音也触发了孩子们的笑点,他们要求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双节棍》。这和让他们弹琴时候的氛围截然相反。每次练琴两个孩子都一脸的无奈:唉声叹气、如坐针毡,扭来扭去、讨价还价、废话连篇……后来外孙决定学完这一本钢琴教材就不再学弹琴了,外孙女则决定学完这个月就不再学弹琴了。
外孙参加双节棍晋级及表演比赛的这一天,孩子们也起了个大早,7点左右就在爸爸妈妈的率领下出发了。9点46分,女儿发信息报喜:外孙勇夺双节棍同龄段的小组第一名!“比赛时他喊的声音特别大,一点儿都不紧张。我们得知这一喜讯一叠连声地表示祝贺,最主要的是祝贺外孙走出了“不敢参加比赛,不好意思大声喊叫”的阴影。
与外孙同场比赛的其他两个小孩都比外孙高大,看年龄也应该比外孙大一点。他们在比赛时都出了状况,一个忘记了动作,僵持了一段时间。一个表演还没结束就迫不及待向考官提了个什么问题。只有外孙发挥得特别好,神态自信,目光坚定,从头至尾动作到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他的喊声清晰嘹亮,最后礼貌地向女考官鞠躬,赢得考官的朗声赞许和鼓掌。女考官用手示意外孙退回自己的座位,外孙退回原地席地而坐的动作也都很专业。孩子们表演结束,三名女考官当众评定名次,她们一致认定外孙是第一名。主考官向外孙颁发了一枚金牌。他所在拳馆的教练眉开眼笑地跟他合影留念。
凡是和外孙接触过的人都夸外孙心肠好,一个在他们班级担任志愿者的学生家长表扬外孙经常帮自己做事,比如往墙上贴孩子们的作业。班级的志愿者“班级妈妈”夸外孙在学校是妹妹的护花使者,她对我女儿说:“有一次我在班里做志愿服务,我儿子往你女儿扔了一块小木头玩具,你儿子立刻冲到我儿子身边教训我儿子。”
一天在课后班,外孙女被一个男孩子打了。她很气愤,也不示弱,拿球扔向那个男孩。男孩又跑来要打外孙女,外孙女向哥哥大声呼救:“哥哥,救我!哥哥,救我!”外孙闻讯赶到,两个男孩立刻扭打成一团,那个男孩紧紧抓住外孙的手腕不放松。情急之下,外孙使用空手道一个招式,迫使男孩松开了紧紧攥住自己手腕的手。课后班老师及时赶来,急忙拉开两个盛怒下的小男孩。老师批评了先打外孙女的小男孩,既表扬外孙保护自己的妹妹,也指出他不应该继续和男孩子打架。外孙回家后告诉妈妈:“当时那个男孩紧紧攥住我的手腕不松手,我没有办法挣脱他,就用空手道的一个招式迫使他松开了手。”妈妈以前告诉他不能用学到的空手道去打架,他向妈妈解释自己是正当防卫,不是恶意挑衅。
我女儿到外孙教室做志愿者看到一个小男孩把自己的喝水瓶子递给她的儿子,开始她还不理解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喝水瓶子递给她儿子。后来看到她儿子帮助这个同学拧开喝水瓶子的盖子,她才恍然大悟,同时也看到这个男孩的右手手掌受伤了。她想起昨天晚上儿子告诉她有个男同学摔倒在水泥地上的时候把右手掌蹭破了,流了很多血。外孙女听到这个事故还哇哇大哭了很长时间,流了不少眼泪。原来外孙在默默帮助这个受伤的同学开、关喝水瓶的盖子,帮他倒水。有个女孩对我女儿说:你儿子说“他爱我。”女儿问这个小女孩:“他什么时候对你说的呢?”这个女孩一脸懵圈:“我不记得了。”有个小男孩则说:你儿子“是我最好的朋友。”后来在学校举行户外活动唱《要对别人好》这首歌时,这个小男孩坐在外孙旁边,别的孩子都看着前方边唱歌、边做动作,这个男孩则始终面向外孙唱歌、做动作。分组活动时好几个小孩都问外孙:“我能和你在一个小组吗?”
妈妈带他们到游乐场玩的时候,几个明显有点智障的孩子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活动。其中一个小男孩单独玩,不搭理别的孩子,别的孩子也不搭理他。外孙主动走上前跟他说话,但是这个小男孩没有什么反应。外孙回来跟妈妈说:“他可能没有爸爸妈妈,好可怜。”当时只有外孙一个孩子主动跟这个小男孩小男孩说话。
有一天晚饭后,外孙拄一根短短的棍子,深深地弯下腰,模仿老人慢腾腾地走路,边走边“解说”:“姥爷老了就会这样走路。”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姥爷。他妈妈听到后吵他,意思不尊重姥爷。我讲:“事情都是相对的,姥爷活到100岁的时候能这样走路就是有福之人了。”
我们请外孙做教练教我们空手道,每次外孙都先让我们做两个仰卧起坐、两个俯卧撑。每次姥爷做时候都显得困难,外孙都连忙从背后扶起姥爷或从前面拉起姥爷。似乎我们始终没有达到外孙的要求,所以至今我们还停留在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这两个准备动作上,脸空手道的边还没有沾呢。
外孙女这个“小学霸”有点变卦:最近,外孙女学习遇到了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也难怪,因为她在班上有点超前,所以老师给她布置了一些超前的作业让她做,她做的作业难度有点高于同班同学。当电脑上的作业要求把“I”和“will”缩略在一起的时候,她把握不住。平日非常喜欢看电脑屏幕的外孙女这时非常讨厌、害怕电脑屏幕,仿佛电脑屏幕里有个怪物:她整个人蹲到桌子边,只露出眼睛很不情愿地看着屏幕上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记不住开音节的读音。碰到自己不会做的时候,她就跟妈妈强调:“我才5岁!我才5岁!”
早晨,妈妈催促孩子们关上电视赶快上学。妈妈催了几遍,外孙女才很不情愿地关上电视。她一边穿鞋子一边满脸不高兴地咕噜:“我希望所有的学校都是非法的,这样我们就不要上学了。”这时的她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要好好学习、上大学才能学习好”的“学霸”思维。外孙问妹妹: “那你怎么学习新知识呢?”外孙女回答:“你教我。”看来“小学霸”有点变卦了。
外孙外孙女比赛由大到小往下数数,外孙女输了。按说整数数完了,比赛就结束了。但是外孙女心有不甘,又要求往下数分数。最后两个孩子都稀里糊涂,分不出胜负。
孩子们的聪明机智敏捷调皮冲破成人的思维天花板:外孙活泼好动,喜欢爬高上低,打篮球、空手道、双节棍、游泳都是他的爱好。最近,他又迷上了舞剑。现在仅仅是模仿别的孩子舞剑,他也耍得像模像样,自己还给自己拍视频,视频最后鹦鹉学舌笑眯眯地对着镜头说:“你如果喜欢我的视频,请订阅!”我们看后都大笑起来。她妈妈说:“这孩子肯定油管视频看多了。”
有时候孩子们外出参加活动带回来一些糖果,爸爸妈妈就让外孙、外孙女掌管自己的糖果,这就像让猫看管鱼或老鼠一样。外孙经常自己趁爸爸妈妈不在眼面前的时候像猴子一样敏捷地跳上柜子的台板上去拿高处柜子里的糖果吃。有时候他还和爸爸妈妈捉迷藏,把糖果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口袋里、沙发垫子下、低处的柜子里、书包里,等等。
有一次,他妈妈到学校接孩子迟了,外孙当着很多附近高中正放学的同学的面批评妈妈:“你来得太迟了!你是最后一个接我的!”
外孙第一节吉他课后,高兴地背着大大的吉他向全家人宣布:“我到弗罗里达去!再见!”很帅很酷很潇洒。听到儿子的宣布,他妈妈心里“咯噔”一下慌了神,不由自主地发感慨:“儿子,我的心理还没有准备好呢。”女儿经常议论她的一些同事当孩子渐渐长大后滋生的不安、担心、挂念……以及以宠物填补孩子的空巢生活状态。我们每天散步都看到邻居一个老太天天在车库翻看一堆老照片。有一天她把手里的照片拿给我们看,那是一张她女儿少年时代的照片。她指着照片说:“她现在长大了,在纽约。”去年圣诞节前,我们看到她老伴早早就挂起圣诞彩灯,后来他们的女儿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圣诞节。这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态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人类共有。以前听说这边亲情淡漠,看来有失偏颇。我们女儿也渐渐产生了害怕孩子长大、担心孩子们离开老巢出远门的心态。
受到哥哥“到弗罗里达”的启发,外孙女迅速拉着自己的小粉红色拉杆箱跟在哥哥后面声称 “我也要到弗罗里达!”好在兄妹俩这一次仅仅到车库门边往黑黢黢的路上探了个头立刻退缩进屋,外孙说:“外面太可怕了。”
外孙女班级有个小男生,在课后班先动手打了外孙,自己反而哇哇大哭。后来妈妈接兄妹俩走到学校门口,巧遇打外孙的那个小男生,外孙向妈妈指认叙述:“就是他先打了我他自己还先哭……”旁边走过另一个男孩也指着那个小男生讲:“对,他就是这样经常打了别人自己还哭。”课后班管理老师批评外孙,外孙极力为自己分辨,但是似乎老师不信他的。
一天,外孙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用喝空的80ml的小塑料酸奶瓶“自制”酸奶,就是把牛奶倒进这个小塑料酸奶瓶里。小瓶子不稳,不小心被他碰翻了,里面装的牛奶全淌到灶台上,他赶快拿纸擦,但是擦不干净,我又擦了半天才把灶台擦干净。
一天早晨外孙走近校门口时,说“折磨人的一天开始了。”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校长又要训话了。昨天,我假装成其他同学吓唬校长,大声喊‘嗨’。校长说下次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把你送回家。”看见校长他也不问好,还小声向妹妹讲校长的坏话。他妈妈问他们讲什么,问哥哥,哥哥讲:“我不告诉你。”问妹妹,妹妹讲:“我也不告诉你。”孩子们有点“离心离德”啦。
有一天,外孙指着班级照片讲某某小女孩是自己的“真爱”。妹妹也向妈妈报告哥哥有了新女友,算起来是第四个了。但是我女儿说搞不清楚儿子讲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听他叙述的事情往往真假难辨。
外孙从学校带回来一条姜黄色的电动玩具蛇,能像真蛇那样蜿蜒曲折地游走,还跟妹妹说这是真蛇。妹妹看了一眼冷静说:“这是假蛇。”妈妈问他在哪里拿到的? 外孙讲:“是我找蜘蛛时在操场捡的。”妈妈不相信,追问他从那儿拿的。外孙哭起来,说是某某同学送给他的。他妈妈还是不信,打电话问家长,家长说:“我们家没有这种玩具蛇。”第二天早晨妈妈把这个玩具蛇交给老师处置。老师和家长都教育外孙不能随便触碰别人的身体和物品。
在庆祝家人结婚纪念日时,外孙唱起了《婚礼进行曲》,还模仿主持人高喊交换戒指。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学到这一套的。庆祝家人生日快乐,外孙已经不仅唱生日快乐歌,而且还像模像样地跟着节奏挥舞双手“指挥”,有那么一点“小指挥家”的味道。有一次吃完晚饭大人还在为吃生日蛋糕整理餐桌。外孙外孙女围着放在厨房里的蛋糕像两只围着锅台转找机会偷油喝的小老鼠,兄妹俩似乎达成一种默契,都只是用手指头在蛋糕表面点来点去,再舔舔自己的手指头而已。但是外孙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突破底线抠了一小块蛋糕。外孙女突然爆发不满,啪地一巴掌结结实实地打到哥哥左胳膊上端。哥哥哪里忍得下这口气?眼看战火燃起,站在他们旁边的我连忙放下手中才收拾过来的碗筷本能地先护住离我近的外孙女。听到这边“战鼓擂”,孩子妈冲进厨房抱住满脸怒气要打妹妹的儿子。我始终护着外孙女,他们的妈妈始终拽住要冲过来锤妹妹的外孙。我甚至已经对外孙不打妹妹誓不罢休的气势压倒,妥协地对他们妈妈说找个合适的部位让他打妹妹一下消消气。说时迟,那时快,外孙伸出的拳头已经蹭到妹妹的身上。好在哥哥的怒气和拳头都在我们的拉扯和劝导中降温,他自己先噗嗤一声笑了,拳头也只是轻轻碰到妹妹。他妈妈趁势提醒女儿赶快“sorry”。外孙女乖巧地连声说了四五声“sorry”。妈妈乘胜追击下令“开始吃蛋糕!”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奔向餐桌坐到各自的椅子上,在蛋糕的诱惑下兄妹俩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以犯错误不重样、创意迭出的本事看,外孙可以名列前茅。
比如最近外孙就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一个男同学给全班每个同学起绰号,他给一个女同学起的绰号是“小狗”,这个女同学很生气,叫外孙打这个起外号的男同学。外孙居然像“护花使者”一样听了这个女同学的话打了这个男同学,后果是全天“光头”——老师在给家长的小纸条上没有给他画一根头发。有3根头发才说明上午、下午、课后班表现都很好。“剃光头”肯定是最差的啦
妹妹像“督导”一样教育哥哥:“你不能听别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再做。”
过两天外孙又因为“学术之争”而和另一个男同学打起来了:他和这个男同学争论虫子咬人吸血后去干什么,两个孩子鸡同鸭说,各说各话,观点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用拳头征服对方,掐起架来。结果两个人都被老师“剃光头”。
再后来的某一天,外孙在学校路边捡到一个打孔器,带进教室,把班级的图书打上了孔。老师要求家长教育他要爱护公共财物。外孙在家里也有不尊重别人、不珍惜物品的情况。妈妈让他递给妹妹一个小面包,他居然不假思索地把小面包扔向妹妹,正好砸到妹妹的头,被爸爸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外孙的这些错误让女儿防不胜防,女儿天天叮嘱他不要犯某类错误,妈妈叮嘱的旧错误不犯了,他又整出个新花样犯新错误。
这不,这天外孙又被叫到校长室了。他妈妈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的倒很轻松:“全班同学唱歌时我唱得太快了。”我们估计他唱得不是一般的快,甚至还可能是搞笑的快。但也许是为了衬托自己犯的错误不大,外孙叙述基本情况后还加个注释,说:“今天校长是对我最温和的一天,没有吼。”又有一天,外孙把自己的袜子塞到妹妹为参加班级活动带3件东西给同学欣赏的小篮子里。
外孙女在后院水泥地上用心画画,画了很漂亮的一幅彩色粉笔画,外孙用水枪三下五除二把妹妹的画作冲洗掉了,还美其名曰:“为大家清洗地面。下次还可以再画。”
我女儿对自己儿子的“小错误不断”防不胜防,也很伤脑筋。我安慰女儿:“俗话说,小错误不断,大错误不犯,你也就慢慢教育吧。”
学校分别召开每个学生的家长会,虽然只涉及一个孩子,但是参加家长会的有分管校长,项目主管,班级老师。老师想方设法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据老师介绍,外孙在学校始终很兴奋,特别好动。老师用“沉静法”让他坐到一边安静一会儿。但是他根本无法安静,坐到一边依然玩得十分开心。老师改用“10根头发法”:每天上午、下午、课后班3个时段表现好,就在给家长的纸条上画3根头发。集够10根头发可以到玩具箱拿一个小玩具。这个方法也失灵了。以后又采取“5根头发法”:事先列出多项选择,如果他集够5根头发,就可以到“实现箱”选择一项可以实现的小愿望。此法似乎效果也不明显。
兄妹俩经常跟着电视学唱一些歌曲,并不完全是儿童歌曲,有些还像情歌。比如最近,他们学会的一首歌是《你曾静经常给我打电话》。兄妹俩玩玩具的时候一起哼唱这首歌,气氛倒很和谐。
外孙女把鼻子尖抓破了,妈妈给她贴一块创可贴,感觉好一些了,就取下创可贴。但也许是因为快愈合了皮肤有点发痒,外孙女又不停地用手抓,抓出血了,她又害怕。妈妈又给她贴上创可贴。如此再三。我们都替她担心。她妈妈讲这一次不完全愈合坚决不取下创可贴。外孙女不管好自己的手,还指责哥哥把他自己的手抓破了。
女儿买了很多彩色的缝纫线,外孙女问她:“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线?”女儿回答:“我这么大年龄了聚的衣服多,颜色也多。”外孙女说:“你不是聚的衣服多,你是要俏。Fashion”
爸妈叫他们刷牙不要到处走动,有一天,她爸爸发现洗手间地板上有牙膏沫,就问是谁刷牙到处走动了?外孙女立刻反问:“是什么颜色的?”因为她和哥哥用的牙膏颜色不同,她用的牙膏是粉红色,哥哥用的牙膏是浅蓝色的。一看牙膏沫的颜色立刻就能判断是谁刷牙到处走动了。可惜她爸爸的回答很不专业,居然讲:“我没有看清楚。”真是糊涂官断糊涂案,只能不了了之。
坐在妈妈的车上,看到路边有几个青少年在商量什么事情。她告诉妈妈:“这是不良青少年在商量涂鸦的事情。”妈妈问她:“车窗户都没有打开,你怎么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后来巧合还真开来一辆警车,她得意地说:“你看,我说他们是不良少年吧。警察来抓他们了。”编的有鼻子有眼的。平时自己玩的时候她就喜欢自言自语编故事。
看我们翻箱倒柜整理东西,外孙女立刻问:“你们要回国了吗?”
外孙女埋怨爸爸妈妈跟她相处的时间没有跟哥哥相处的时间多。
外孙女斗气的时候很能沉得住气,有一天妈妈接他们回家,因为妈妈没有等她而是自己先进屋, 她生气地抱着双膝坐在车库屋角的跑步机上,大气不出,一动不动。明明看到我们都在找她她仍旧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有一次晚上和妈妈生气,外孙女利用“灯下黑”原理,藏近妈妈的被子里。她妈妈到处喊着找她,她也不回应。后来还是她妈妈看到被子有一点点动,掀开被子,才发现她。还有一天临睡前和妈妈生气,她居然拿着小枕头躲在小桌洞下,准备整夜睡在里面,看样子要打“阵地战”“持久战”,长期“抗战”。还有一天晚上临睡觉,先是听到女儿、女婿、外孙喊外孙女的声音,又见女儿慌里慌张地边从楼梯上向下走边问我们“你们看到妹妹下楼了吗?”外孙则快速到楼下找妹妹。我说:“没有看到她下楼。你们怎么带的?”看楼下没有,他们又折回楼上。过一会,听到女儿在楼上批评外孙女的声音。后来问女儿才知道,外孙女因为生气藏到哥哥房间的衣帽间里,外面找翻天她就是大气不吭不出来。
有一天她告诉妈妈:“老师说你们那个时候有恐龙 ,后来到我们这时候就灭绝了。”妈妈纠正她:“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才有恐龙。妈妈那时候也没有恐龙了。”她不相信妈妈的解释,固执地说:“反正我相信老师的话。”
有一天晚上外孙女不想睡觉,说需要等妈妈来再睡。她妈妈生气了,急不择言,说:“你现在大了,能做任何事情。”她立即反问妈妈:“我能举起汽车吗?我能举起你妈?”
外孙女画妈妈有很多只手,说这样妈妈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
外孙女想用妈妈的电脑看视频,跟妈妈讲了妈妈不同意。又画图向妈妈一步一步地讲解步骤:画了妈妈的桌子说:“在你的桌子上有一台电脑”——画一条从妈妈房间到她自己房间的路线说:“你把你的电脑拿到我的房间”——又在自己的房间画一张桌子说:“你把你的电脑放到我的桌子上。“
外孙女把妈妈的电脑笔用坏了,不敢告诉妈妈,就用“掩耳盗铃”的办法把用坏的电脑笔藏起来。
姥爷发现外孙女很不好的卫生习惯,手喜欢摆弄脚趾头,我们批评她,并且告诉她妈妈。她妈妈让她到楼上穿袜子。路过我们身边时,她的手里正拽着几个在空中漂浮的气球,她用这几个气球推推我和姥爷,算是给自己出了一口怨气。
还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外孙女还不愿睡觉。她妈妈催她睡觉,并且说某某同学肯定已经睡觉了。外孙女反驳妈妈某某肯定没有睡:“她家离学校很远,要开车很长时间才能到家。现在怎么能睡觉?”她妈妈问她:“你怎么知道的?是她告诉你的吗?”她回答:“不是的。”妈妈又问:“是同学讲你听到的?” “不是。是她妈妈告诉我的。你不要告诉老师。不要告诉任何人。”外孙女的消息来源成谜,但估计无风不起浪。后来我女儿回忆依稀听说过这回事。这说明有的学生并不住在这个学区,也通过一定的操作进了这所学校。我们家外孙女住在这个学区内上这所学校的学前班还要参加抽签,她家住得很远根本不在这个学区怎么也进了这所学校上学的?不得而知。
有一阵子,外孙女特别热衷于吃饭前为每个人摆上刀叉、铺上餐巾纸,还不让我们随意入座。所有人都要排队站在餐厅门口等待发牌入座。她还调动哥哥的积极性,让他站在前面发牌、引导入座。我们委婉地告诉她,不需要每顿饭都这么麻烦,还浪费餐巾纸,浪费水刷洗没有用过的刀叉。她不听,仍旧热心地做饭前的服务员。后来她自己也渐渐降低了对此事的兴趣,才算罢休。
前面曾经写过的街坊邻里老Y家的孙女A跟我们家的外孙女在课后班是好朋友。有天吃晚饭时外孙女说A提议她们俩可以安排“Play Day”,即互相到对方家里玩,甚至住在对方家里。外孙女还安排“她奶奶可以到我们姥姥姥爷的房间玩。”因为女儿女婿很忙,此事没有落实。但是因为老Y带她孙女散步时在我们门口遇到过我们女儿正带两个孩子在门口玩。所以老Y的孙女A知道我们家的住处。但是我们的外孙女却不知道A的具体住处。不知道外孙女从哪里知道A家有钱,认定A家住在有石狮子的房子里。虽然我女儿开车路过A家时指给她女儿看过,但是她女儿不认可,坚持说A住在她妈妈经常开车路过的另一家门口有石狮子的房子里。看来只有“Play Day”可以纠正她的错误认知了。
复活节捡彩蛋,工作人员介绍规则:每个小朋友最多可以捡拾10个彩蛋。介绍完规则工作人员问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每个人最多可以捡几个彩蛋?”其他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回答:“10!”只有外孙女像啦啦队那样高声反复回答:“10!10!10!10!”
外孙女所在的学前班定期举办有趣的”画册展”活动:每个小朋友就老师给出的同一个主题各画一张画,然后由老师贴塑、装订成一本画册。每个同学轮流把画册带回家供全家人欣赏。
一次老师给孩子们的绘画主题是:如果给你$100,你想用它做什么?外孙女画的是一只宠物狗,她想用这$100买一只宠物狗。很多小孩想用$100买玩具,有的小孩想把$100存进银行,有的小孩想把$100送给爸爸妈妈,有的小孩想用$100买食物给穷人,有的小孩想把$100送给穷人。看这些画很有趣,既知道孩子们想什么,又能看到他们呈现的画面。
早晨两个孩子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妈妈做好了果汁问他们:“你们谁喝果汁请举手。”外孙女举起手,还问妈妈:“妈妈,你能猜到这是谁的小手吗?”
外孙女点餐要烧烤口味的酱爸爸可以吃,要餐厅口味的酱妈妈可以吃,自己最喜欢吃的冰淇淋给哥哥留了一大半。
爸爸生日那天,早晨醒来眼还没有完全睁开,就对着爸爸喊:“爸爸生日快乐!”把“天使”给她掉牙的$5放在爸爸的枕头上,说是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当然两个孩子都为爸爸的生日画了画,还在上面写了祝贺爸爸生日快乐的话,爸爸看到画感动得连声道谢。
外孙也很可爱,这两天外孙女有点链球菌感染,嗓子痛,咳嗽。但是外孙女不愿意吃药。外孙和爸爸妈妈一道苦口婆心地劝妹妹吃药,最后提出妹妹如果吃药,他把自己得糖果全部给妹妹。要知道,糖果可是外孙得最爱。在糖果得诱惑下,妹妹吃药了,哥哥也遵守诺言把自己的糖果都给了妹妹。
一天晚上妈妈有事9点多才回来。两个小孩不时扒开窗帘往外瞅。终于听到妈妈的车子停在车库门口,两个孩子像小燕子一样从楼上飞下楼,外孙女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她妈妈抱起她。只穿着三角裤头的外孙一面高喊着“妈咪” “妈咪”,一面在我们的床上打滚。打了几个滚后,外孙也扑向妈妈。我们女儿抱着她的女儿,她的儿子紧紧拥在妈妈身边,娘三个高高兴兴地簇拥着上楼了。
孩子日新月异,不,是“秒新分异”,“分新时异”,“时新天异”,不断涌出新动作、新话语、新思维,可爱之处写都写不完,所以我的短文时刻在增加新内容,续成了这篇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