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外文嚼汉字(236)“加冕”、“戴冠”,coronation
加冕式、戴冠式:coronation。加冕式、戴冠式。a coronation (ceremony).enthronization、enthronisation、enthronement、coronation、investiture。
在中国冠和冕是两个概念:冠,就是普通人的帽子,人人都可以戴。
冕,则大不同,它显示尊贵,显出身份,是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所以《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然而冠与冕又密不可分,大约类似于皮和毛的关系。也就是说,冕必然是含着冠的,是由冠衍生的,由于冕的发明,而将冠分出了身份等级。
冕、弁都属于冠,而不能与冠并列,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佩戴的阶层不同。冕:古代中国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冠: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弁:贵族家庭男青年,二十岁也会有,象征治军权,能有军队当然不是一般贵族家庭能戴的,后来由于用于兵装也代指下层武官。帻:平民百姓也能戴,家居外出也都能戴(当然款式有所不同)。
冕,古代中国汉族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冕是形声字。从冒声,从免,免亦声。“免”意为“拖拉”。“冒”与“免”联合起来表示“拉住帽子(以防被风吹走)”。本义: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红色。冕顶有长方板,前圆后方,盖谓天圆地方,称为延(綖),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并横插一玉笄(簪),以别住冕。
笄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丝带,谓之纮(紘),其下垂缨;又各用一条名叫紞的丝绳挂下一个黄色绵丸,谓之黈纩,或饰玉,谓之瑱。因两瑱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
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剃发易服”在中国亦随之终结。日本天皇、国王都叫“戴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