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儿子在飞机上救人了!
作为海二代,儿子一家的生活比我们那时好多了。他夫妻俩都是医生,经济上已经自立了,一年有60多天的带薪休假,就常常举家海外旅游。这次,到台湾旅游过程中,还在飞机上救了一个心脏骤停的病人。这里出了事,还不是谁都能去救,需要出示医生资格证。而且法律规定,作为医生,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不去救,但如果做了,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比如处理失当,要赔偿的。儿子听到广播上喊医生,还是犹豫了一会,见没人出来,才决定去的。
幸运的是,他抢救成功了,航空公司为此给了他一个证书。从此他可以享受这家公司航班30%的机票打折。
我以前在中国也是医生,还是军队的医生,接受过战地急救训练。当医生时,有过无数次医院内心肺复苏的经验,但在外面,除了野战演习,只有一次在饭店救过一个殪住了的女孩,还真没有心肺复苏的经验。
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心脏无休无止地跳动,难免会出个问题。只要停上几秒钟,你的意识和行为就中止了,正在开车肯定撞车,如果停上几分钟,你就不可逆地死了,就算救过来,也已经脑死亡,成了行尸走肉了。而心脏骤停的机率并不低,据美国的统计,一年中在医院外有35万次的心脏骤停的事故,其中很多人都死了!
心脏骤停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我,有一次在地铁里忍大便就心脏停了,多亏有人救援,否则死得不明不白,被大便憋死,死因还不好听。特别是,有些骤停就是不明不白的,既无基础病,也无征兆。再好的电脑也会死机,再好的汽车也会卡一下,生命不止,跳动不已的心脏卡一下壳,从概率学上说不可避免,但对一个人来说,这就可能是生命的终结。而且如果发生了,并不一定刚好幸运有医生或有急救经验的人在场,叫救护车最快也得半个小时,有点急救知识,对自己和对家人,都是非常必需的。
心脏骤停者会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诊断并不容易,特别是摸脉搏,有时会把自己手指动脉的搏动当病人的搏动。看病人是否呼吸,胸部是否起伏往往更为可靠,嘴唇变紫要几分钟后,那可能太迟了。如果判断不清,马上急救是明智的决策。心脏没停被压几下无碍,心脏停了不压,就没有以后了。
让心脏复跳在医学上有两种方法,化学方法,是用药物注射激发,这通常要在医院急救室,有些特殊技术,我就会直接心脏注射的技术。物理方法,就是电除颤器,现在除了医院,在很多公共场所都有这东西,有基础病的人,可以买一个。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记是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通常附有使用方法,如果可能,马上寻找这东西,急救车来了,也是首先使用除颤器,所以你能越早使用,存活的机率越大。平常能够关注一下AED的用法,适当训练,到时候就会用得快。
但现场比寻找除颤器,打电话更紧急的,就是心肺按摩。心脏的作用,就像一个泵,而血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从肺里得到的氧气运到全身,把全身收集来的二氧化碳从肺里排出体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心脏停跳、呼吸停止时,脑细胞开始在数分钟内死亡。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5分钟,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从而导致脑死亡。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例外情况。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在医生没到来之前,或除颤器没准备好之前,就要开始心肺按摩,其目的就是用人工的方法,让心脏搏动,使得全身的血液流动,让肺部呼吸,使得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交流。
医院外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通常被称为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进行胸外按压:首先将被救者平放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将头向后仰,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双手重叠,用掌心放在胸骨下方,然后使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每分钟100到120次。如果可能,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应该进行人工呼吸。捏住被救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1秒钟,每5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但如果人工呼吸不可能,首先保证胸部按压,因为随着胸部的起伏,空气也会进出。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维持被救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的风险。
理想的情况下,CPR应该只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如果您没有经过CPR培训,不要贸然去抢救,在国外,你可能面临法律问题。但如果病人是你的亲人,救命是第一考虑而法律问题则是其次了。
很多人都买了汽车电池启动器,以防万一电池坏了无法启动汽车,但有时到该启动器坏了也没用过一次,这东西和买保险一个道理。如此看来,家里买个ADE,去接受CPR训练还是很必要的,万一你的家人发生了事故,后果可比汽车电池坏了要严重得多。未雨绸缪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