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货在俄市场开挂
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普遍预料,在西方一轮比一轮更严苛的制裁下俄罗斯经济会凋敝,甚至崩溃。但实际情况是,2022年俄罗斯经济运转比预期要好,仅萎缩2.1%。这主要因为俄罗斯在油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对欧洲出口下滑不大的同时,却增加了对印度、土耳其、和中国大陆的油气。尤其是印度,俄罗斯2022年输送到印度的能源收入提升了1000多倍。由此,俄罗斯2022年的油气收入为2007年以来最高。俄罗斯老百姓依然兜里有钱,心中不慌。于是,他们继续需要买买买 -- 从手机,到汽车,到一切。但西方制裁使全球品牌纷纷逃离俄罗斯,人们再难消费从麦当劳汉堡、苹果手机到丰田、宝马和奔驰汽车这类西方舶来品了 (下图1/2 INVENTURE/TOI )。一年过去了,俄罗斯人还好吗?是的,他们还行 -- 依然有汉堡吃,有智能手机用,也可以买到质量好的汽车。只是,这些商品不再是传统西方国家生产制造,而是大多来自曾经令俄罗斯人不屑一顾的中国大陆。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如今在俄罗斯,小米和其他大陆智能手机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要知道在截至2021年底时,大陆品牌还只占俄罗斯40%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在西方品牌退出后的一年里,大陆的汽车也在迎头赶上 -- 包括哈弗(Havel)、奇瑞(Chery) 和吉利(Geely) 在内的大陆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从10%飙升至38%。中国大陆与俄罗斯间的距离似乎比人们想象的要近得多,尤其是当北京坚称在乌克兰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时候。
普遍认为美国是俄乌冲突的是最大赢家之一,如果不是最大赢家的话 -- 更紧密地团结了西方盟国,输出了更多的油气。印度也堪称赢家 -- 廉价自俄买购原油,经炼制后加价出口给西方国家,三哥赚翻了。中国大陆呢,也算得上赢家 – 俄罗斯帮助分散一哥美国对大陆的压力、帮助提供更可靠的部分油气资源、帮助吸纳大陆电子产品和汽车。
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多后的今天,中国大陆消费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实际情况。
智能手机
冲突发生前,俄罗斯市场上就有不少大陆智能手机出售。据报道2021年12月时,大陆手机占据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近40%的份额。全球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现在大陆品牌以95%的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小米和Realme 的手机目前位居销量榜首 (下图 The Moscow Times)。曾经三星和苹果共同占据了53%的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如今则降至3%。Counterpoint 副总监斯崔杰(Jan Stryjak) 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小米、Realme和荣耀(Honor),这三家中国科技巨头旗下的品牌,“迅速做出反应,抓住了机会”。该出版物报告称,与上一季度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他们对俄罗斯的发货量分别增长了39%、190%和24%。
大陆其他电子产品也在俄罗斯攻城略地,扩大市场份额。华为去年成为俄罗斯第二大笔记本电脑销售商,市场份额在2021年还是第八位。根据日经亚洲的一份报告,美国惠普在2022年则从前一年的第一位跌至第四位。
汽车
在大陆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大剧侵入俄罗斯家庭的同时,其汽车开始占领俄罗斯的道路。随着大众汽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Mercedes-Benz Group) 和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等制造商退出市场,大陆包括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微型货车制造商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s Co) 和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 Co) 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这三大集团2022年在俄的新乘用车和小型商用车总销量市场份额为16.5%,较上年的6.3%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根据数据提供商Autostat的数据,俄罗斯人在2022年购买了创纪录的大陆汽车数量 (下图 CNN)。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尽管俄罗斯汽车市场下滑,但去年中国大陆在俄新车的销量仍逆势增长。如果当前的制裁不予撤销的话,大陆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肯定会继续上升。
俄罗斯汽车分析师别斯帕洛夫(Vladimir Bespalov) 对路透社分析大陆汽车在俄市场增销时表示,西方汽车品牌撤离俄罗斯后,俄罗斯本土车企制造的汽车产量,尤其是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总部位于北京的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 的创始人涂乐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在市场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中国人很高兴填补这个漏洞。”中国大陆汽车趁虚而入迅速进入俄罗斯填补了空白,哈弗(Havel)、奇瑞(Chery) 和吉利开始在俄罗斯热销 (下图 THE STRAIGHTS TIMES)。现在俄罗斯本土车企的大路货汽车售价只要150万卢布(23,961美元),保有相当的低端汽车市场份额。而中国大陆“高品质”汽车的售价却超过250万卢布还需求旺盛,正填补西方车企撤离后空出的中、高端市场。
俄罗斯的困境
俄罗斯政府当然不希望看到大陆企业在俄罗斯一家(一国)独大的情况。于是在今年3月,俄罗斯宣布了平行进口计划,授权零售商在未经商标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产品(走私?)。该政策涵盖从豪华服装到汽车等各种产品。于是俄罗斯人有能够获得苹果和三星的产品了,但它们的价格离奇的高 -- 第三国的商贩冒险销售禁运产品的目的,就是要大赚一笔。虽然这些“名牌”售价极高,可在使用时甚至比不上正常出售的大陆手机。Counterpoint 分析师拉斯托吉(Harshit Rastogi)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到了俄罗斯用户在这些高端进口产品方面面临的问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他写道,买到这些后门进口的苹果和三星“高档手机”的俄罗斯人难以下载在俄罗斯被屏蔽的应用程序,因而使用时经常卡顿。通过平行进口购买汽车的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一些俄罗斯人仍在从哈萨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购买奥迪和梅赛德斯 (下图 THEWALLSTREETJOURNAL)。但无法获得正常的汽车保养,一旦出现问题,也无法保修。因此,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天不取消,俄罗斯就得继续购买使用他们曾经不屑的大陆产品,或者质量不敢恭维的俄罗斯本土大路货。
陆企可能遭遇的雷
大陆企业在俄罗斯似乎一片光明,可以就这么一直在俄罗斯市场上躺赢,直到西方撤销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实际情况更复杂,大陆企业,尤其是车企,的内心也有煎熬。因为雄心勃勃的大陆大型汽车制造商还有一个大目标,眼睛一直盯着西方市场,尤其希望进军欧洲和美国 (下图 INSIDER)。毕竟,西方的车市更大,赚大钱的机会更多。据彭博社报道,吉利及其创始人李书福麾下包括沃尔沃汽车公司和Polestar 汽车控股公司。吉利和沃尔沃旗下的Lynk&Co 品牌在柏林、巴塞罗那和米兰等城市提供每月租车服务,吉利旗下的Zeekr 品牌正在与谷歌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 合作。如果吉利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太过扎眼,吉利汽车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因为,与许多站在乌克兰一边的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发动的战争几乎是零容忍度。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研究助理教授鲁迪亚(Marina Rudyak) 告诉彭博社,大陆的奇瑞、长城和吉利汽车之所以没引起注意,是因为它们在欧洲或美国并不知名。一旦这些车因为在俄罗斯市场成功而上热搜,欧洲人对乌克兰的支持有可能让这些大陆车企得不偿失,丢掉它们在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的确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而且,大陆当前在俄罗斯市场的位置也并非前程无忧 -- 当战争结束,国际品牌重返俄罗斯后,没准儿俄罗斯人更愿用欧洲人的产品。毕竟,俄罗斯人自认是欧洲人,且向来不屑欧洲之外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世界上没有躺赢的好事儿。大陆企业可得想好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
Aleksashenko, S. (2023). Russia after a year of sanctions. ALJAZEERA. 链接 https://www.aljazeera.com/opinions/2023/2/28/russia-after-a-year-of-sanctions
FP Exoplainer. (2023). Big Beijing Steps In: How Chinese brands are replacing iPhones and Audis in Russia’s sanction-hit economy. Firstpost. 链接 https://www.firstpost.com/business/chinese-brands-smartphones-cars-russia-economy-sanctions-ukraine-war-xiaomi-12235702.html
He, L. (2023). China is helping to prop up the Russian economy. Here’s how. CNN. 链接 https://www.cnn.com/2023/02/22/economy/china-russia-economic-ties-ukraine-intl-hnk/index.html
He, H., Zui, M. & Wong, K. (2023). Ukraine war, 1 year on: for Chinese businesses, perils and pitfalls as supply chains have chang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链接 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210625/ukraine-war-1-year-chinese-businesses-perils-and-pitfalls-supply-chains-have-chan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