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36)老同学对话“老之将至”
闲话人生(236)老同学对话“老之将至”
2018年5月7日,我们一行十几个六十年前的同班同学,相约回母校找感觉。刘红钢对我说:“我可能下半年要去美国,到了纽约我再联系你。”10月11日,我与刘红钢相聚在美国时代广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深情地说:“我们越来越老了,越是要珍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相聚都是人生美好的回忆!”
2023年6月1日,巧逢“六一”儿童节,我们俩再次相聚在纽约哈德森河畔。
1958年我们相逢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同学三年,弹指挥间,六十多年了。无情的岁月,我们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不知不觉成为髦耋之年老翁了。
还记得,初三时,“招飞”体检,最后只剩下他和我、还有程冬九,三个人去汉口,住在黄浦路兵站一周时间,继续接受全面严格体检。结果他们两人的身体素质完全符合“飞行员”的标准。我因“左鼻副鼻窦炎”被淘汰。但我也知道了,我的身体其他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双眼视力都达到了飞行员的最高标准“2.0”。
因了疫情,我们差不多五年没有见面了。昨天下午四五点钟,初夏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在泽西市哈德森河畔相见,相互审视对方的气色,异口同声:“看来身体还不错!”言外之意,显然就是“老之将至”矣!
我们俩是同龄人,明年八十岁了,就是古人说的“髦耋之年”。两个“奔八”老翁,相逢一笑话“老了”。以下对话简称“钢”与“永”。
钢:“看来这几年你们在这里过得还不错。”
永:“我感觉运气确实再好不过,说来也巧啊!我们是2019年9月8日,从北京飞抵纽瓦克,返程机票是2020年3月19日。因武汉封城,航班取消了。于是,大女儿请我们老两口去温莎玩些时,2021年2月29日,我们飞抵底特律机场,女婿接我们过美加海关到了温莎。女儿预定了3月18日全家去美国黄石公园旅游的机票,不料,美国突发疫情,而且纽约是“重灾区”,加拿大封关,我们就在温莎住下来了。一家六口,尽享天伦之乐。8月1日,美加边境海关解封,我们立即回到新泽西。不久,加拿大疫情爆发。你看看,疫情追着我们屁股后面赶,就是没有赶上我们啊!”
钢 :“不知道听谁说过,人品靠谱的人,运气不会太坏!你们打疫苗没有啊?”
永:“2021年,有关报道说回国乘飞机,必须有打了疫苗的记录,才能登机。于是我们就去打Modella疫苗。我打了两针,没有任何反应,后来没有再打了。老伴打完第一针,不幸激发了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实在疼得受不了才去医院治疗,耽误了治疗的黄金时间,直到现在还没有痊愈。也许还是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吧!疫情期间,每周去超市买菜,我们都跟女儿一起去,就戴一般的口罩,也没有感染。我们在这里四年多,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也没有感冒过。”
钢:“我当时在澳洲女儿家,也打了两针疫苗。现在回头看,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
永:“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作用!美国很多人坚决不打疫苗,也没有事。还有那个核酸,我们从来没有做过!我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信吗?”
钢:“不能不信吧!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自古以来长寿都是不容易的。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逐步提高。现在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7.3岁了,离80岁也不太远了。大数据说,现在80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为18%,可90岁占比只有1%啊!我们一定要正视未来的十年啊!”
永:“还记得我们班2014年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吗?当时,我们班主任唐启金老师,已经是95岁高龄长寿老人了,还坚持站着给我们这些古稀老学生上人生最后一课,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长寿秘诀:‘一要心态乐观;二要饮食均衡;三要适度健身;四要家庭和睦。’”唐老师还与我们相约三年后回母校庆贺百岁寿辰。三年后,唐老师教过的四个班一百多学生回母校为唐老师祝寿。去年,我们敬爱的唐老师不幸染疫,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去世。唐老师生于1919年12月21日,世纪老人仙逝时整整103岁!”
钢:“唐老师讲的人生最后一课实在难得!但是,母校百岁老人有几人?我们马上就八十岁了,确实要密切注意自己的心态,凡事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古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大多数七老八十的人,心里总是放不下儿孙。我现在想开了,也放得下了。这次来美国,就是想在走得动时,再来看看,下半年还要去欧洲转一转。我们对西方民主社会了解太少了,很多事情无法理解。”
永:“具体是哪些事情?”
钢:“还记得你发的《老有所养,你到底由谁来养?——髦耋之年怎样能活出尊严?》吗?那里面写的都是真的吗?”
永:“我相信实有其事。当年,你和程冬九去空军当飞行员了。我们这个班大多数同学都考取了母校高中部,还在同一个班。有一个叫YKK的老同学,相信你不会忘记。他高一报名参军,还参加过‘援越抗美’,后来复员回武汉在工厂工作。现住在波士顿女儿家。2017年来美国,不幸患肾衰,每周要透析三次,都是医院派车到家接他去医院做透析,单人单间病房,四个小时做完透析再送他回家,无需家人陪伴。另外,政府还安排护工到家来护理三天,每天八小时。据他的亲身经历,那篇文章说的都是真的。他还说,现在这个身体状况,肯定回不去了。他已经花1000美元在美国买下了一块世世代代拥有的墓地,将来就埋在这里了。”
钢:“真的没法比!真搞不清楚美国政府哪来那么多钱给低收入者提供免费医疗和护理。我不买墓地了!即使买也只有三十年使用时间。我对女儿说了死后火化,把骨灰撒到长江,如果能把我的骨灰送到我的故乡青岛,撒到大海去,那就感激不尽了。你呢?怎么想?”
永:“哈哈!2021年清明时节,我与发小方容,她初中是母校田径队的,还记得吧!谈到扫墓,她说爬不动那座坟山了,以后我死了就不要埋了,把骨灰撒到大海或长江就行了。于是我与她约定,死后把骨灰撒了,不占一分地!其实,早在1976年,我的岳母去逝时,大舅哥决定将老人家的骨灰撒到长江。我们全家在武昌到汉口的轮渡船尾,举行仪式,大哥致悼词后,儿孙按辈分轮流上前捧一抔骨灰恭恭敬敬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当时,我就非常敬佩大舅哥与时俱进的殇葬新观念。”
钢:“其实,真如古人所言‘人死如灯灭’,何必留下骨灰?”
永:“这还是一个观念问题。似乎长辈去世后,‘入土为安’是晚辈孝顺老一辈。我以为孝顺老人,就该在老人活着时尽孝。老人死后厚葬、仪式热闹非凡,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大可不必。深层次思考,是没有弄明白‘人生三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钢:“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了,因为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后悔。善待父母与长辈,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
永:“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这代人可悲之处就是一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还记得初中生物老师讲到男女生理结构及其特点时,对我们说,这一章你们自己看吧!直到结婚生子之后,才明白‘我从哪里来’。至于‘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既没有‘教科书’更没有人生‘导师’来教你。”
我们的对话在晚餐结束时结束。晚餐在泽西市靠近河边的中国餐馆“聚缘轩”,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生相聚是缘!
借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这次对话吧:
南怀瑾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个人的身体形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生命的价值,人活着就是要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