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打假《自然》论文:欧洲的冠状病毒不大可能对人类构成什么威胁

打假《自然》论文:欧洲的冠状病毒不大可能对人类构成什么威胁

博客

引言

虽然新冠疫情大势已过,但相关病毒仍然是科学家和大众的热门话题。道理很简单,科学可以帮助大家预测未来,防患于未然(虽然萨斯和新冠都是漏网之鱼)。

昨天,自然科学的顶级杂志之一——《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刊登论文,题为“Genomic screening of 16 UK native bat species through conservationist networks uncovers coronaviruses with zoonotic potential(通过自然保护网络对16 种英国本土蝙蝠物种进行基因组筛查,发现潜在的人畜共患的冠状病毒)”《自然》很久没发表类似的论文了。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英国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Vicent Savolainen

《自然Nature》的很多(?全部)子刊都是收费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也不例外。一两千美金一篇论文,想交钱的人还太多。在上面发一篇论文,在国内被看成是“重大成果”。英国鬼子就这么厉害,收了你高价,还让你痛哭流涕地感激不尽!这是题外话。

他们的新发现

他们从英国的蝙蝠粪便中分离测得了9个冠状病毒序列。这9个病毒包括4个甲型冠状病毒alphacoronaviruses,一个是乙型支系A冠状病毒(Merbecovirus还有4个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Sarbecoviruses。这9个病毒里,甲型冠状病毒感染猪、猫熊、蝙蝠之类的动物,跟人类没什么关系。尽管中东爆发过乙型支系A冠状病毒感染的MERS(中东呼吸道综合症),对人类威胁也不大。而威胁大的是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萨斯和新冠都是支系B冠状病毒Sarbecoviruses

取样太少

这篇论文的猫腻和重大缺陷在于,取样太少。在他们所建的进化树上,只有7个欧洲和非洲的样(Sarbecoviruses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12个亚洲的样。而且他们的进化树上,也没给出枝长(branch length;衡量DNA序列差异的指标)。单看这么小的一棵树,英国样就显得很重要了,跟亚洲样(包括萨斯和新冠)看上去很近。给人的错觉就是,喔啊,他们发现的英国冠状病毒也很可能会感染人啊。这就是他们论文的重点,可能这也是能在《自然通讯》发表的重要原因。因为这吸引眼球啊。杂志高兴,作者们高兴,但读者被忽悠了。

事实上,如果合理或者尽量全面取样,就会发现,欧洲和非洲的冠状病毒跟萨斯和新冠在亲缘关系上距离很远,在DNA序列上差异非常大。

为啥跟萨斯和新冠在亲缘上差异大的冠状病毒,就不大可能感染人呢?亲缘关系由基因序列决定,而基因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序列,包括病毒的刺突蛋白——感染人类细胞的唯一武器。

进化盲枝与遗传多样性

他们论文的结论主要是“英国 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适应,才能感染

人类,其人畜共患风险需要更密切的关注(While UK sarbecoviruses would require further molecular adaptations to infect humans, their zoonotic risk warrants closer surveillance)”。这是他们的卖点。

在进化生物学里有个名词叫“进化盲枝”或者叫“进化的死胡同”(evolutionary dead end),是由短期内选择性有利但最终导致谱系多样化降低的性状造成的。

如果他们的进化树有足够多的取样,就会发现,欧洲和非洲的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Sarbecoviruses实际上都是进化上的盲枝、死胡同、孤岛。那里的冠状病毒遗传多样性不高,仅存在大约12个有分子上区别的进化枝(lineages)。这些进化枝形成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迄今为止还没在欧洲和非洲的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观察到活跃的进化(遗传多样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那里的相关的蝙蝠的种类不多。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进化活跃,有非常高的多样性。所以,冠状病毒的危险区在亚洲。下面这棵树取样也不多,但好一些。

冠状病毒的进化,除了普通的进化机制(突变、遗传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外,基因重组(recombination)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岩洞的一个蝙蝠身上,可以分离出数种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在分子水平上会发生重组,大大加快进化速度。

所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这篇论文的噱头,基本上算是忽悠。

其他相关研究/报道

《自然Nature》很会做生意。除了发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那篇论文外,他们在《自然Nature》上做跟进报道。于是有了题目为“Trove of new coronaviruses uncovered in bats — but threat is unclear(在蝙蝠中发现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但威胁尚不清楚)”的文章。作者为Ewen Callaway。不外乎科普《自然通讯》那篇论文,再采访欧美大学中的所谓“专家”,推销给他们的论文和论文中的发现(英国佬真是善于这种一条龙的忽悠服务)。Callaway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威胁尚不清楚”,让读者产生许多遐想。他采访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Pullman)的分子病毒学家迈克尔·莱特科(Michael Letko),盐湖城犹他大学的分子进化生物学家泰勒·斯塔尔(Tyler Starr) 。这两位“专家”口吻类似,呼应《自然通讯》那篇论文的结论,英国的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威胁(可以引起类似于新冠那样的疫情)。笔者查了他们发表的论文,他们确是病毒学家,但跟生物亲缘学相关的进化生物学方面还是非常欠缺。

Callaway的《自然Nature》那篇报道还提到另一篇bioRxiv上的预印本论文,题目为“英国马蹄蝠中发现的 乙型支系B冠状病毒; 序列变异和流行病学(Sarbecoviruses of British Horseshoe Bats; Sequence Variation and Epidemiology)” 。这篇论文稿子倒算中规中矩,但也有类似的问题,虽然他们的结论不像《自然通讯》那篇论文那么大胆。

生物进化与科学界的噱头

笔者对那篇《自然通讯》论文的通讯作者Savolainen还有些了解。他跟笔者原来是同行,都做植物亲缘、分类和进化。他作为第一作者有两篇有花植物亲缘的论文被广泛引用,笔者做博士和博士后研究有花植物时,也经常引用他的两篇论文。他后来转做病毒。这也说明研究植物和病毒(以及别的生物类群)进化在DNA水平确实相通(哈哈,难怪“一个衣衫褴褛的植物学家”写了那么多受欢迎的关于新冠的科普文章!哈哈,难怪“一个褴褛的植物学家”写了那么多受欢迎的关于新冠的科普文章!如果您再怀疑笔者写的关于病毒进化的文章,就是您傻了。哈哈)。做病毒进化当然比做植物分类与进化更容易生存。也难怪笔者的大学19个同班同学中,只有4个还在真正做植物学研究。

按说,Savolainen这样一位植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当然懂得生物亲缘学(phylogenyphylogenetics)中取样、枝长、支持率在重建进化树中的重要性。但如果取样完美了、枝长和支持率都给出了,那他们这篇论文就没有卖点了。笔者曾经不止一次指出,新冠溯源之所以还没有结果,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亲缘生物学家(phylogenetist)的参与。而Savolainen是亲缘植物学家(plant phylogenetist)出身,却在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这样带有忽悠性的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实在不该。

另一方面,也说明有的科学家为了发表论文、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有可能不告诉读者真相的全部。科学界也有不少人贩卖噱头。而有影响力的杂志,可能为利益驱使,与所谓的“专家”一道起舞,忽悠读者。当科学与利益结合起来时,就有人铤而走险。

Stay critical

Mainz员。微信:gonggashan1. email: [email protected];公众号:一个衣衫褴褛的植物学家。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eiteng
相关阅读
首次在自然界发现具有furin蛋白酶切割位点的Beta冠状病毒,补上病毒进化证据的关键一环石黒 一雄Sir Kazuo Ishiguro OBE FRSA FRSL, Nobel, Japanese-British n认真、较真儿、抬杠和杠精的区别是不是:划时代的《自然》论文PLoS Biol | 新研究发现蛋白DYRK1A促进高度致病性人类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机制鹤冲天 记梦经历生后方秀惟的格少了年轻时的冲劲但多了一个份从容内心平静就犹如一滩泉水《やまばと(山鳩)》美国入境档案--居浩然,1947年旧金山四十岁以上女性减脂的误区,你中了几个?建议取消五一長假第 三 章30万死! 致死率90%的冠状病毒或已扩散,有史最大规模,猫岛变坟场谷雨有感警惕!这一病毒多地暴发!“对人类构成持续风险”宾州长木公园,春的气息中国足球,战略不行三大名牌手机苹果、三星、华为到底哪个好zt事不三思恐怕忙中有错气能一忍方知过后无忧道理服人那怕英雄是虎律条不犯甚么官法如炉导致超过30万只猫死亡!这是怎样的冠状病毒?会否传人?没下山,没转姆新闻速递 | 美国农业部表示:冠状病毒可能在鹿中广泛传播,并可能传播给人类晨跑—-You can never win臨黃庭堅《諸上座帖》AI会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吗?|创投变辩辨看不明白的阿布神庙竟然是个大外宣第 四 章谷歌最新《自然》论文:大语言模型构建的AI医生,比人类医生更出色75岁深度学习之父突然离职谷歌:痛悔毕生工作,警告AI会对人类构成「灾难性」威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