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入口中,情意藏心里(知青岁月)
吃粽子,想起朋友
嘴馋,贪吃,尤其是插队淮北农村捱穷的时候,可是,没有比那天更叫我想吃点好的了,因为那天是端午节。
早上,正在刚开盖的火热的窑洞里出窑。本该等几天,等刚烧好的砖瓦吹凉了再出窑,可是,订货的等着要,而且,要赶着烧新的砖瓦。于是,几千块还烫手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提起来、转出窑去。。。工作不是很累,只是特别热,灰尘也多,比较沉闷,以往,我会哼些小调,唱些小曲,可是这会,想着母亲包的粽子、回味着糯米的香甜,哪有心思唱歌?
----“大黄,今个咋不唱啦?”一位大婶居然点唱了。我说,今个,想吃粽子啦。“啥叫粽子呀?”----咳,淮北盐碱地,不种稻,也没湖划龙船,难怪不过端午了。好了,我就解释给他们听了。可是,越是解释,口水越是多,手里的活又不能停,我简直快窒息了。。。“人逢佳节倍思亲”,从来没这么强烈地感觉过!
“大黄在吗?”有人在窑外的小公路喊我。
听声音,是附近矿工新村的上海籍矿工老杨,美术爱好者,在矿上小有名气,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小城市好多革命委员会的招牌都出自他的手艺,包括公安局。他的绘画技艺一般,可是,他收集的资料却是我这个穷知青学习的好材料,尤其是他对我的格外友善和亲切,在插队时期有这样的忘年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受益不浅。反过来说,他在我身上除了偶然听我的胡乱笑话哈哈大笑之后,没有任何受益吧?
我立即跳出窑洞,拍打着身上的半寸灰土。
“哈哈---我差点认不出你啦!”老杨在小路上抬头笑着,原来,我忘了扫去头上、脸上的灰啦。
“杨师傅,有信吗?”公社的信寄到小学校,有时会遗失,为了安全,我的信都转到老杨的家了。
“没信,今晚,收了工来我家吃粽子。”
“嗷,谢谢侬,杨师傅!”我完全不记得啥叫作客气啦!
“嘿嘿,谢啥呀。”老杨转身走了,我却偷着流泪了。。。
再回到窑洞里干活,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调啦。。。
----------------------------------------------
后记:我回去过淮北四次,到上海也四处打听,不知找过老杨多少次,他退休回到上海,消失在一千多万的人海中了。。。
苍天不负苦心人,35年后,我终于和老杨通上电话了!
他还健在!退了休,还在上班!还记得我,我们各自的兴奋就别提了!。。。。。。
-----------------------------------------------------
于是,马上约了当年的老知青,一起欢聚。。。。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江上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