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总统的家 不知他曾债台高筑
图片来源:Monticello
参观弗吉尼亚大学的时候,校园导游对我说,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故居离学校不远,但她也说不清有多远,旁边有位来自波士顿的游客悄悄地对我说:真的不远,只有5英里。
参观完大学后,直奔托马斯·杰斐逊的家--蒙蒂塞洛(Monticello),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不过,门口有块牌子上写着:明天早上我们8点半开门,欢迎欢迎。尽管从所住民居往返蒙蒂塞洛需要三个小时,但还是决定第二天再驱车拜访。
记得大学时代最爱的一本杂志叫《英语世界》,不知道现在这本杂志还存在吗?《英语世界》里有一期介绍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其中提到了他还是一名建筑师,以及园艺师,自己设计建造了自己的家园。记得当时感觉特别震惊,《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居然还能自己盖房种地。要是有机会亲眼去看看,该多好呀!
一眨眼,三十年过去了,我终于站在托马斯·杰斐逊的家门口,还进去逛了逛。
在游客服务中心购票时,一位上了年纪的售票员跟我们解释了几种游览方法,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贵的那种,95美元一张票,由专业人士带领进行近两个小时的“深度”游览。
售票员还提供换两美元纸币的服务。两美元纸币上的人物就是托马斯·杰斐逊,背面是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的画作《独立宣言》,站在C位的就是托马斯·杰斐逊,两美元在流通市面上不常见;5美分硬币(nickel)上人物也是托马斯·杰斐逊,背面的建筑物就是他的家--蒙蒂塞洛。蒙蒂塞洛是意大利语,意思为小山,杰斐逊的家就在小山头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山虽不高,但想起中国古人有句话很有道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作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杰斐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家。他设计了蒙蒂塞洛的每个环节,在40年期间不断建造和修改蒙蒂塞洛的建筑物和景观,使其成为一建筑地标和世界遗产。这座古老的建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杰斐逊的许多个人物品,以及一些历史文物。
从远处看,这座庄园仿佛一座梦幻般的城堡,令人心驰神往。
图片来源:Monticello
走近蒙蒂塞洛的主建筑,并没有特别恢宏的感觉,相信很多现代家庭的建筑都比它奢华,不过,想到它建于两百多年前,不得不佩服杰斐逊的匠心独具,尤其是那广阔肥沃的土地上,各式花木菜蔬茁壮成长,让人感受到此处真乃为世外桃源。
穿过庭院,我们进入故居内部。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宽敞的大厅,布置很有古典气息,让人仿佛回到了18世纪。室内还采用了大量的自然光线和明亮的色彩,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感到舒适和自在。
杰斐逊担任总统期间的杰出成就包括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以及路易斯和克拉克远征。在故居里看到了远征的战利品,值得炫耀。不可思议的是,大厅的半身像中,竟然有杰斐逊的死对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看来这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图片来源:Monticello
杰斐逊酷爱读书,尽管大多数的藏书后来低价卖给国会图书馆,在庄园里还有小部分是杰斐逊的珍藏。
一楼杰斐逊的书房
在杰斐逊的书房旁看到了他的床,不像是高个子的床,安睡的地方更像是一个衣帽间。故居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节约空间, 亦注重养生,杰斐逊不喜欢躺平睡,上身用枕头垫高,这样可以保持肺部呼吸顺畅。在他的床边,有一个洗脚盆,据说,杰斐逊喜欢一起床就先用冷水洗脚。
这是一间客房,麦德逊总统夫妇常来串门,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星期甚至一个多月。
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客厅玩游戏、听音乐和交谈,这里是婚礼、舞会和其他重要社交活动的举办地。 墙上挂着杰斐逊的大部分艺术收藏,包括许多他钦佩的人的肖像。图片来源:Monticello
在这个餐厅里,杰斐逊和他的家人或客人一天吃两顿饭,餐桌是折叠式的,餐毕,餐厅就可用作活动场所。他家的黑人厨师跟着他去过法国,因此,他家的餐桌上餐饮一半弗吉尼亚风格,一半法国风格,味道好且丰盛。图片来源:Monticello
茶室是用餐时的休息区,也是杰斐逊一家的阅读和写作区。杰斐逊将茶室称为他的“最尊贵的房间”,在那里展示了拉斐特、华盛顿、富兰克林和保罗·琼斯等朋友和革命英雄的半身像。图片来源:Monticello
穿过蒙蒂塞洛的一楼,走上狭窄的楼梯,探索二楼和三楼的私人区域,包括标志性的圆顶室。一路上,领略到独特的建筑特色,并参观重新修复的空间,这些空间揭示了蒙蒂塞洛家庭生活的复杂性,通过工作人员的详尽解说,了解到在这座房子里生活和工作的其他自由人和奴隶,更全面地了解了《独立宣言》作者周围的复杂世界。
极其狭窄的楼梯
二楼,杰斐逊女儿“管家婆”玛莎的房间,低矮的两扇窗户让她随时可以监视庄园里的动静。图片来源:Monticello
二楼,杰斐逊外孙女儿的房间。
介于2楼和3楼的一个神秘的空间
参观完室内建筑,行走在花园中,欣赏园中各种花卉,有的在美国并不常见。杰斐逊曾出使法国,欧亚大陆的奇花异草出现在庄园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屋前的两棵椴树(linden tree)树冠如盖,想象着初夏季节繁花满树,花蜜四溢的情形,该有多么的浪漫、典雅和迷人呀。
还有广阔的菜园和果园让人一见钟情,春天来临,果树繁花似锦,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杰斐逊好品酒,在法国期间曾广游欧洲各大产酒区,并运送佳酿回美国,还在庄园里广植酿酒葡萄。
站在屋前的大草坪上,看到一位穿着18世纪服装的绅士穿过草坪向我们走来,咦,那不是托马斯·杰斐逊吗?
原来,这是一位特型演员,从他的服装、举止、言谈来看,真的是栩栩如生,与想象中的区别不大。他在我们面前站定,模仿杰斐逊的口音和姿态开始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言毕,开始回答游客们的提问。
对眼前这位神似托马斯·杰斐逊的演员我深感佩服,所有的刁钻古怪的问题,他都能从杰斐逊的角度来回答,真的是一本活生生的会行走的教科书。后来我发现,这位演员酷爱杰斐逊,以前在一个商店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时沉浸在阅读有关杰斐逊的历史书中而丢了工作。最后,竟以化身杰斐逊谋生。
很荣幸地得到了两次拷问“托马斯·杰斐逊”的机会,我问:你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印象怎么样?
“托马斯·杰斐逊”颇为尴尬地笑了一下,便侃侃而谈两人的分歧:
我认为政府应该限制权力,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支持农业和小型企业,而汉密尔顿则认为政府应该具有更多权力,以支持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托马斯·杰斐逊”接着又说:
在治理国家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分歧,但是,我们也有过互相妥协,有过合作...不能不否认汉密尔顿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对他的死我感到很遗憾。他是一个有荣誉感的人,而且深得很多女人的喜爱。
说到这里,“杰斐逊”的嘴角现出一丝狡猾的微笑。接过他的女人话题,我继续问:
杰斐逊先生,在您夫人去世后,您有过女朋友吗?
“杰斐逊”显得很镇定:
作为一名绅士,我对此不予回答。
其实,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托马斯·杰斐逊在他夫人玛莎逝世后,与他的奴隶莎莉·海明斯(Sally Hemings)一直保持着关系,并有子嗣。这是一个多年的秘密,因为杰斐逊并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记录。直到20世纪才逐渐被历史学家们揭示出来,并成为了杰斐逊生平的一个重要议题。
杰斐逊的夫人玛莎于1782 年去世,享年33 岁。他将他的婚姻描述为“十年风平浪静的幸福”。他没有再婚。在他们的六个孩子当中,仅有两个孩子,即玛莎和玛丽活到成年。玛丽因难产而死于 1804 年,而玛莎则和她 11 名孩子中的大多数孩子从1809年至1826年居住在蒙蒂塞洛。
后来,历史学家还发现,杰弗逊的夫人玛莎与女奴莎莉·海明斯是同父异母的姊妹,也就是说,自玛莎去世后,杰斐逊一直钟情着小姨子。原先的猜测,现在DNA一下就明了了,扯远了...
有游客向“杰斐逊”提问:
听说你有一些债务?
“杰斐逊”扬了扬眉毛:
岂止是一些,我欠了很多很多的债呢。
匪夷所思的是,出身贵族家庭的第三任美国总统,8年的总统生涯竟欠下了巨额债务,离开白宫抵达老家后,仍然入不敷出。杰弗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00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将近一半的债务。
尽管手头拮据,自1816年起,杰弗逊全身心投入筹建弗吉尼亚大学的运作之中。杰弗逊积极游说、到处募捐用于建校。从他的故居可以看到弗吉尼亚大学的校园。据说,他常常用望远镜注视着远处的大学,像一个监工一般。
从蒙蒂塞洛露台上看到远处的弗吉尼亚大学
杰弗逊的财务状况在他的晚年变得越来越糟糕,不得不卖掉一些财产来偿还债务。逝世后,留下了一些未偿还的债务,由他的家人来偿还。据说,当杰弗逊经济极其困难的消息传开之后,美国各地还为之众筹了16000美元,大概美国人实在忍受不了一个美国前总统竟然为债务和医疗费用而烦恼,还欠一屁股的债。
1826年7月4日,当美国人为《独立宣言》诞生五十周年而举行纪念活动时,杰弗逊在蒙蒂塞洛已经昏迷了好几天,在离世前突然恢复了清醒,并说出了他的最后一句话:“Is it the Fourth?(今天是4号吗)?”
他终于实现了最后的愿望:活到了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享年83岁。几个小时后,他多年的宿敌后来的笔友,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麻州与世长辞,享年90岁。亚当斯的临终遗言是:“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却不知这位老友兼对手已于数小时前撒手人寰。
杰斐逊死后,葬在自己的庄园,详情请参看另一文清明,走过两块墓地。
为了抵债,庄园出售给他人,一度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后来,有一位犹太人名叫Levy买下了整座庄园,细心恢复,最后由托马斯·杰斐逊基金会接管。
近100年来,蒙蒂塞洛一直由托马斯·杰斐逊基金会维护并向公众开放,该基金会拥有杰斐逊5,000英亩种植园中的 2,500 多英亩。作为一家私营的非营利性 公司,该基金会在维持其保护和教育双重使命方面,没有依靠任何联邦、州或地方政府资金。1987年,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学术村一起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蒙蒂塞洛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地方,短短一天对我来说时间还不够。游览蒙蒂塞洛后的体会是,人类历史是人写的,有时候从故纸堆里或是老箱子底翻出一片纸,一条证据,历史教科书就要被改写。
如今的美国与建国初期类似,党派之争情形仍然恶劣,倘若杰斐逊转世看到如今的政坛风云,他不会有半点陌生感的,只是看到舞台上杰斐逊的形象,再聪明的他也是万万没有料到的:这、这难道真的是我吗?
图片中间紫衣者为杰斐逊,音乐剧《汉密尔顿》中的演员均为有色人种。图片来源:Monticello
还有一点感受是,人尽量要活得久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宿怨会慢慢消除,就像杰斐逊和亚当斯一样,如果汉密尔顿能够像他们俩活得那么久,也许能帮助他俩改善一些经济处境,投资些好股票,不至于欠一屁股子的债;也许他们还会聚在一起拌拌嘴,辩论一下,例如政府的角色和职责、个人自由和权利、联邦和州权力等等,也可能会讨论一下他们对美国未来的看法和愿景,以及如何保持美国的独立和自由等等。
行走在庄园里,胡思乱想过去、现在和未来,那本《英语世界》真的是一扇窗,欣喜的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将少儿时的梦想变为现实。恋恋不舍准备离开庄园时,看到好几辆校车停在门前,看到一群群学生兴致勃勃地在庄园的商店里买纪念品,与其中一位老师聊了聊,她告诉我们这是一群五年级的学生,来自肯塔基州,孩子们能够来此朝圣真的是一大快事。
杰斐逊坚信,受过教育的公民是民主生存下来的根本。在弗吉尼亚大学游览时,有学校的教授对我说,他们一直担心哪天杰斐逊的塑像也要被推倒了。我的答复是:历史会给出答案,即使他的塑像被少数人推倒,他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也有一座丰碑,他在1776年起草的《独立宣言》的理念--“人人生而平等” 和“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都将得到保障”--仍在鼓舞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参考资料:
尊重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请扫二维码关注小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