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天一览楼》1部1章(8) 崔瑞亭娶妻
第01章 天京突围 崔阳春隐居菱塘(8)崔瑞亭娶妻
高邮湖的水清澈且平静。
湖畔的大多数人家都是靠水吃水,或捕鱼捉蟹,或养鸭收蛋,亦有行船卖劳力的。当然也有农人,湖边的田地平坦肥沃,冬天整片麦苗的墨绿,到初夏换成了油菜花的嫩黄,配上湖面上的白帆,无不在人们心底唤起对明天的希望。
在菱塘,过半数的居民信伊斯兰教,大家在镇上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日问候着,有事照应着。小镇不大,每个人都能当作自家亲戚一样相待。崔家的日子就更没话说,乡民们有的称崔阳春为大夫,也有人称其先生,总透着敬意。崔阳春夫妇从战火中冲杀出来,没想到能在这秀丽的湖湾小镇落脚,不但有了家业,还添了儿子,二人有时甚至觉得这哪里是菱塘,分明一个世外桃花源。想起以前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真可谓是白云苍狗、东海桑田。
温馨的生活固然好,但平顺的日子里发生的故事,不多且平淡。我就不在此多讲了。
时光在这湖天一色间悄悄地流逝,崔家的独生儿子也渐渐长大成人。崔阳春按照祖传的方法向他传授诗书、医术和武术。到光绪爷登基坐皇位的第二年,崔瑞亭满十三岁,正式跟着父亲坐堂,边学徒,边打下手。用现今的说法叫做基因强大,崔瑞亭很快显露出聪慧的天资,不但书读得好,医术学得也快,竟连他父亲也常常暗自惊奇:“这孩子,莫非是个人物?”
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崔瑞亭十六岁时,他父亲发觉,在这菱塘镇上已经没人能够教得了儿子读书,就把他送到九十里以外的扬州府,进入官学书院。数年后,崔瑞亭在扬州参加乡试,中举得了功名,来年春天进京殿试又高中三榜进士,吏部堂下掣签,外放浙江省布政司任都事。虽只是从七品小官,但在许多考生还在等待候补官缺的情形下,他已属幸运。而且,浙江好山好水,是个美满的去处。
待儿子载誉而归,崔阳春又在望湖楼摆了三天酒席,宴请菱塘乡邻。年过七旬的马五爷也来了,被推到首席坐下,看着同一桌笑逐颜开的崔家父子,他说:“感谢真神把你们一家送到我们镇上来,不但让我们有了好大夫,现在还出了一个进士官老爷。这是我们菱塘桥的福分啊!”
崔阳春也有些激动,端起酒杯敬马五爷:“五爷言重!若非当年五爷收留,若无乡邻相帮,哪有我崔家今日?”转脸又道:“瑞亭,不管你当什么官,也不管你走多远,菱塘才是家。这里的乡亲们都是你的亲人,这里的恩情,你永不可忘!”
“是!瑞亭谨记在心。”
崔瑞亭去做官,李氏自然高兴,但想到儿子要远走高飞,心里又是百般地不舍,每每在崔阳春面前流下泪来。崔阳春好言相劝,说儿子大了,理当施展抱负,我们不能耽误了他的锦绣前程。况且他谙晓医道,相信他能照顾好自己。
李氏说这些道理很好明白,只是他此一去山高路远,不知何日才是归期,怎能让人不牵挂?其实崔阳春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两口子商量了一阵,决定在儿子行前给他娶个媳妇。是呀,崔瑞亭的确到了娶妻的岁数,他日后有了孩子,家里的老两口就不会那么寂寞了。再说,去浙江赴任要到来年秋天,路途虽要耗时良久,可离启程之日还有几个月,利用这段时间办儿子的婚姻大事,正好。
这边刚透出一丝口风,说媒的人便蜂拥而至。谁不知,谁不晓,那崔家药房的小先生,不仅人才一表,又有功名在身,前途无量。通常都是男方遣媒使登女方家门下达提亲。这倒好,女方的媒人们纷至踏来,最远的能来自扬州府。崔阳春对这种事毫无经验,都交李氏定夺。李氏左挑右挑,最后看中的姑娘是湖对面高邮镇上吴孝廉家的小姐。双方父母满意,三媒六证齐全,过年前,崔家用婚船、花轿把吴家小姐迎娶进门。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齐全了。
崔瑞亭大婚之后,仍去药店和父亲一起坐堂。自从崔瑞亭高中,有病没病的都来看小先生,许多人见着就要下跪,都被小先生拉起来,说道:“请起、请起!还未到任,不必行礼。”
到了夏末,崔瑞亭该启程去浙江了。全家人和邻居们将他送至码头,挥泪相别。崔阳春想掩饰离愁,找个空只身回了药店。
还有一个人,也要强忍泪水,因为不能让人看到离别的痛楚,难为情。当然也不愿崔瑞亭增添牵挂,为官也不易。
这个人就是崔瑞亭的新娘吴氏。此刻,她已经有孕在身。
吴氏是吴老爷的幼女。吴老爷是何许人,前面一笔带过,你万不可认定此人在我的故事里不甚重要,恰恰相反是太重要了。这么说吧,若无此人,便没有我后面故事的精彩,至少结局会完全不一样。也或许,我根本就没有写下这些文字的冲动。
请你听我慢慢道来。
《文学城》CuiGe的博客: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80563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