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国南方小城:和温哥华相比如何?
人在美国南方小城,人口仅有一万多,据说治安超好、民风淳朴。这半个多月的一些观察和感受,再和温哥华对比,在这里随便聊聊,不知有过两地经历的别人会更喜欢哪里。
小城没看见一座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百年历史的白色洋房。我住的是一座1910年的木质双拼别墅,我这一半有1200平方英呎,超大的客厅可以举办舞会,对我来说完全是空间浪费。令我惊叹的是即便是一百多年的老木头房子,上下水、厨厕、洗衣房都与时代同步,尤其上下水处理得比北京一、二十年的公寓都强。难以想象,假如北京晚清民国的建筑保留至今,但是内部装修装备都与时俱进,岂不是更有老北京风韵,又兼能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
可以看出,这里民生第一、舒适第一,处处讲究生活的方便,而不是为了省钱而将就。比如,每个房间到处都有电源插座,几乎每一面墙都有至少一个电源插座。这一点跟温哥华差不多。明明家家有露台、宅院,却都配置了烘干机;为了小城的诗情画意,大家宁可费点电在家里烘干,也不乱搭乱晒影响市容。
温哥华几乎用不着空调,一个夏天连电扇都很少用。但是这里漫长湿热的夏季根本离不开空调。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家家户户都用比传统空调更节能环保的热泵冷暖空调(heat pump),室外机在后院,所以不影响市容。每个房间木地板上都有瘦长的百叶窗冷气孔,冷气从地板下方进入,不用在墙上打孔装分体机。人家可不将就,即便是卫生间、厨房、阳光房(相当于玻璃窗封的大阳台),也都有这样的冷气孔!我的阳光房,三面墙都是窗户,绝对的温室效应,但是在冷气的作用下凉爽宜人,又能晒到太阳。在中国,谁家会舍得在卫生间、厨房、阳台也装空调呢?在舒服和将就之间,人家选择的一定是前者,这说明这个社会的总体生活还是相当富庶的。
我入住的那天,路上还担心进家后怎么打开空调,要多久才能降下室温来,万一空调不灵了怎么办。其实担心完全多余,因为我进来的时候,整座房子里的空调已经大开着;外面犹如桑拿蒸笼,室内则一派阴凉神仙洞府——不仅空调开着,连吊扇都开着,毫无噪音。上一任租户五月底搬出,我八月22日入住,这近三个月时间空调、吊扇就那么一直开着,看来这儿的人生来就不知心疼电费。
外面即便酷热得像南京、武汉,家里可以搞得冷飕飕宛如已进入深秋。因为我喜凉怕热,温度调得低,以至于有时候我在家里还产生了错觉,总感觉是不是该开暖气了。
由于天气湿热、植被茂密,这里的昆虫也比温哥华猖獗,见过从未见过的大蜘蛛和蟑螂。而且,不到一周,两条腿都被蚊子叮满了包。温哥华年年夏天从未被蚊子叮过,更没见到过蟑螂、蜘蛛。
去了药店和超市,CVS药店类似温哥华的Shoppers Drug Mart,都是处方药房、非处方药柜台,外加便利店合三为一。因为有“便利”特点,而且CVS一向爱搞积分打折,其实就是商品加价,购买几次再返你一点小折扣而已,所以商品价格肯定比沃尔玛、COSTCO贵。如果拿CVS跟温哥华的沃尔玛比,你当然会觉得美国物价高得离谱——一桶洗衣漂白液,温哥华沃尔玛在通货膨胀前一直是2加元多,近期升到了3加元多,但是这里的CVS竟然收我8美元!疯了!面巾纸温哥华沃尔玛一盒也就是一两加元,这里竟然要四五美元。
去了Harris Teeter超市,除了西瓜、香蕉,大多数东西没觉得比温哥华的沃尔玛便宜。很多东西看似价格相当,但是换算成加元后,就比温哥华贵了。
后来上沃尔玛网上购物,于是拿这里的沃尔玛和温哥华的沃尔玛相比,才感觉到了什么叫便宜和便利。第一,很多食品、调味品都是两、三美元、三、四美元。第二,这里的沃尔玛商品之丰富令人乍舌,连机场里卖的那些名牌香水和SK-II这样的高级护肤品都有;我搜了搜沙发等家具,这里的沃尔玛网购连沙发都有很多种,看得眼花缭乱!温哥华,即便是本拿比铁道镇那家最大的沃尔玛,也从不见卖过沙发。第三,这里的网购和物流远远比温哥华发达。昨天白天网购的食品、日用品(总计198美元),绝大部分物品昨夜送到家门口,今天又来两趟,14号还有一趟,而且送货费只有7美元多。
送货过程中,会不断收到短信和电子邮件,甚至可以像Uber那样从地图上实时观察到送货人的具体位置。
考虑到沃尔玛商品如此丰富,且物流如此便捷可靠,根本不用再亲自去购物了。你的油钱、停车费、Uber费恐怕都比送货费还要贵出不少!
拼多多也很火,这里叫TEMU,同样的小电饭锅,加拿大上拼多多要60多加元,这里上拼多多买则是30美元。
初来乍到,先开始联系全科医生,以便日后有看病、检查的需要。医疗保险的网站上有推荐的名单,周边有甚多医生在接受新病人,根本不像温哥华那样,找个家庭医生比登天还难。随便打个电话,马上就给推荐了一个全科医生,并给我约了日期,第二天上午就可以去,第三天下午也可以,我选了第三天下午。网上搜了,此人虽然执业时间不长,仅四、五年时间而已,但评语奇好。
去了那家诊所,环境一流。复印了我的医疗保险卡,填了表,没有几分钟便有黑人女护士领我进去,询问一番,量了血压,称了体重,让我稍等。不出几分钟,医生便敲门进来,是个很精神的年轻白人医生,从块儿头看貌似还有健身的爱好。很是殷勤周到,效率也很高。我提出我要见一个肠胃科专家,专门做Stretta术式,能解决反胃酸病根儿的。他二话不说就在电脑上联系好了,结果第三日那个肠胃专家的诊所就来电话给我约到了三周之后。这在温哥华,估计要耗一年多时间!
这家诊所里面有自己的化验室、放射室,可以验血、拍X光、照B超,但没有CT和核磁共振,这就比温哥华大大节省了中转、等候的时间。医生说既然有一年多没验血了,那就在这里验个血吧。于是护士就把我带到了化验室。这一趟,诊所里一共就我一个病人,好像这前台、护士、医生、化验科的,都是在为我一个人服务。昨天诊所网上发来邮件,此行我自费部分是30美元。虽然温哥华会连这30美元都不要,但是为了省那30美元你就要等数月、数年。
后来又去CVS药房取过药,两瓶药片(抑酸的和抑胆固醇的),30天的分量,自费部分是3美元。貌似药瓶都比温哥华的要精致、漂亮一些。
又去了家门口的齿科诊所。疫情以来,三年没有洁牙了,顺便也认识认识牙医,以免哪一天突然又要补牙、装冠。这家诊所只有一个牙医,前台、助理、洗牙师、技师却有好几个。诊所里装饰典雅、设备先进,但又结合了建筑上的“粗野主义”,即与室外相隔的墙面保留了老旧的红砖,透着毛糙、沉重、粗野感,倒别有一番情趣。
先是一个女技师过来给我照X光,照了一圈的X光,又照局部的,连上下前牙也照个遍。然后又用照相机上下左右前后照所有牙的大特写。随后牙医和洗牙师一起过来跟我打招呼,牙医说他先去电脑上看看,然后洗牙师再过来找我。
没多久,洗牙师开始给我洁牙,先是挨个牙检查,有一人跟着她做记录,只听见她说哪一个牙龈萎缩一毫米什么的,哪一个牙龈出血什么的。洗牙过程还是挺受罪的。
洗完牙,牙医来了,问候、寒暄,客气得都有些假了。这个牙医应该有50大几或者60开外了,不仅一口超白超齐的好莱坞式牙口,还有一头修剪考究的发型,又一丝不苟地打着发胶;说话略有些口吃,不知是天生的还是紧张腼腆导致。他和洗牙师把我带进另一小会客室,他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于是我跟他说了前面的牙医的治疗建议。他说:“没错!” 于是他指着电脑上的X光图片,指出右下一颗磨牙要去看看专科牙医,右上一颗做过根管治疗的磨牙要尽快做烤瓷冠。
他们销售意识真强,我还没表示决定,前台就准备好了单子要让我签字,做一颗冠2000美元。我说:“我可以拿回家看看再签名,再给你们带过来吗?” 她说可以。
就这些检查加洗牙,让我刷卡交了401美元。我还纳闷呢,我有保险,怎么还让我交那么多?对方说,病人先全款垫付,她们同时提交给保险公司,一两周后保险公司会给我寄支票。果然,昨天收到了保险公司支票351元,自费部分50元。我当即用手机上的app存到了银行账户上了。手机app存支票,这在温哥华还从未有过。
那个牙医同时又给我推荐到了另一个专科牙医那里,不出两日,那个专科牙医诊所就给我来电话,我没接到,她们留了言。我回了电话,没人接,于是第二日她们又来电话,又留了言。我感觉这家诊所是不是病人不多,要不怎么会这么上赶着呢?不过我网上搜了一下这个专科医生,评语相当好。
人都说美国医保的诟病,我感觉只要你有雇主和医疗保险,美国医保还是可圈可点的——第一,全世界医药上最先进的技术、发明几乎都出自美国,别的地方治不好的兴许这里能治好;第二,很多新技术、新处方药,加拿大尚未开展或听闻(因为全民福利,所以纳入全民医保会旷日持久),但这里都已经被保险覆盖了;第三,从业人员多,医院床位多,不用像加拿大那样排队等候。
昨天又去赶集了,每周六上午一次,当地百姓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拿来销售,还有蜂蜜、手工香皂、果汁、蛋糕、面包什么的。我买了一纸袋蘑菇,11美元,一个咖啡蛋糕,5美元多,几个小黄瓜,3美元。也不比沃尔玛便宜多少。
总体来说,没有太多让人抱怨的地方,生活方方面面都井井有条。如果说不如温哥华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自然环境和气候,不过全世界能赶上温哥华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的城市也没有谁了;其次是文化的多元和餐饮的丰富,以温哥华的华人人口,对于中国人的便利恐怕是中国以外的最佳城市之一了;再者是户外休闲,这里是车轮上的国度,户外几乎看不到步行的人,我一个人拎着购物车去超市采购,会相当扎眼,不像温哥华处处有遛弯儿的去处,处处有步行和乘坐公交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