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九 家书
家书带雨到苏州,阅罢内容心内忧。
父老亲朋云雾里,飞鸿无计落枝头。
春节前,史维华接到家中来信,说家乡今冬非常困难,叫他过年不要回家。并且随信寄来了四十元钱。说是把老宅子上那棵皂角树卖了。
过年不让回去,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春节一家团圆,这是中国几千年的风俗,所以一到春节,在外地的人都会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地往家赶。今年不叫回家,可见家中是十分困难了,大概是怕回去,过不了艰苦生活,父母才不叫孩子回去。
那棵皂角树,还是维华的爷爷小时侯栽的,至今已经九十余年了。树干已有五尺粗,高有四丈,长得枝繁叶茂,一个虫都没有,十分可爱。而且这是一种药材树,每年周围都有许多人来采枝叶,采针子治疮肿。所以过去许多困难的时侯,父母都没有舍得卖它,把它当作传家宝一样看待,今年居然把它卖了,可见是万般无奈了。
史维华接到家信和钱,心急如焚。他不知道家乡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对于父母姐妹,亲戚朋友,父老乡亲,他们如何生活一概不知。夜里他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既然家中来信,不让春节回去,又寄来了钱,肯定是迫不得己,如果强行回家,徒增父母烦恼。因此他想来想去,便按父母要求,过年不准备回家了。
史维华决定写封信给老同学大队书记维宪。让他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家庭。但他又一想,不行,家乡肯定每家都困难。而且,大队书记要考虑全大队的群众生活,哪能只照顾你一家啊!再好的关系也不行啊!千万不能让老同学犯错误,想到此,他把已经写好的信又撕掉了。决定写封信回家安慰一下。
但他还是不放心,又提笔给祝康叔叔写了一封信,委婉地谈了家乡的灾情,群众的生活困难。信发出十天后,他接到了叔叔的回信,告诉他安心学习,坚定信心。他已经给大哥寄去了五十元钱,五十斤粮票,维华见到这封信,喜出望外,他从心里感谢叔叔雪中送炭。
这样一来,放寒假时见同学们纷纷回家,维华也就稍微安心了。
在春节前两天,苏州文联在观前街召开文笔会。史维华得到消息后,便约了班级没有回家过年的苏北的几个同学一起去观看。
联欢笔会上,史维华见到了蒋吟秋先生,连忙过去打招呼问好。接着便观赏他画梅花。
杜达文低声问:“你怎么认识这位老先生的?”
维华告诉他曾经与温故园小组同学一起到先生家拜访过。
史维华一边观看蒋吟秋画梅花,一边心里却冒出一首诗:
昔日园林遍踏游,丹青题字有吟秋。
联欢会上重相识,笔下梅花雪带羞。
维华看完蒋吟秋先生的梅花,一转头见范烟桥先生正在那里挥笔写诗,他便忙近前观看。待其写完后,他上前打招呼说:“范老,新年好!”
范烟桥抬起头来一看,见是位青年学生,便说:“请问,你是--?”
维华说:“我们几位都是苏大的学生。我在上初中时就读过你的《作诗门经》,受益非浅。今天始得一见,幸甚幸甚。”
范烟桥连忙伸出手握住维华的手说:“你好你好,那本小书是我年轻时所作,粗浅的很,请勿见笑。”
维华忙说:“岂敢,岂敢,你永远是我们青年人的老师。”
“你也写古诗吗?”范烟桥问,打量着眼前这个青年人。似乎发现了志同道合者。
“我从看到你那本书后,我就开始学诗、写诗。不过写得不好,有时还不合格律。”维华如实回答说。
“有兴趣就好。写诗主要看意境,神韵,要有诗情画意,个别出律的地方无关紧要。像杜甫、李白、苏东坡这些大家他们也有出律的地方。”范老先生说。
“今天得到先生指教,我更有信心了,谢谢。”维华礼貌地答谢。
杜达文、陈芳、任铭几个同学见史维华和范烟桥谈得那么带劲,低声说:“今天是小夫子遇见了老夫子,说古道今格外亲。”
别了范烟桥,他们又观看苏州书法家费新我作书。费新我是书画名家,与南京书画家林散之交往甚密,双方时有笔墨往来。
费新我学名斯恩,原字省圣,又字立千,号立斋。后改名新我,湖州人。他是用左手运笔而名闻遐迩的,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其书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肆意无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为江苏国画院一级画师。
启功曾赋诗赞曰:“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
同学们都围看他用左手书写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幅之内,浓淡相间,大小错落,巧拙互用,跌宕有致,千姿百态,纵横捭阖,他人难以做到。
同学们都看呆了,左手能写出如此漂亮而韵味十足的字确实不易,令人吃惊。
欣赏完费新我的左书,同学们又观看了绿野、叔华、星阶、君然几位画家现场表演的画作。大家今天算大开眼界。苏州不愧为文人荟萃的地方,历朝历代不乏诗人、画家、书法家、刺绣家、歌唱家,真乃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姑苏秀气满苍穹,一揽人才天下空。
绿野叔华皆善画,星阶君然丹青工。
志鹃小说清潭碧,新我左书特色浓。
更有众多织绣女,神州绣出太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