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谈不上对等之二----世界的一大麻烦是中国以为能够超越美国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和世界秩序的制定者,靠的是什么?强军强权还是政治手腕或是所谓的霸权主义?在我看都不是, 从1830年开始,铁路,石油,钢铁在美国这块新大陆发展起来,同时伴生了强大的金融体系,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新产业创新大爆发,并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形成一种系统性、制度性支撑的创新体系,才是美国成为今日美国的根本核心,历数一下这个造物的过程,大家直观上就可有强烈的感受
铁路钢铁石油电力金融及相关配套产业
化工石化军工以及第一轮城镇化大基建带来的全产业繁荣
家用电器以及家居家用日化和初级现代商业零售体系
汽车以及相关的巨大产业链的发展
军工军火核武器以及国防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代医学相关的多产业迅猛发展
机械机电及各种重工轻工产业的持续迭代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超市,娱乐和体育产业
直至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信息技术产业,电脑互联网,云计算到今天刚兴起的人工智能产业。
所有这一切都是相互传承,彼此关联,系统性发展的,是个极复杂的体系,并且这个趋势仍在持续,没有丝毫减速的样子。
不断地从0到1,是美国最核心的竞争力,目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任何取代这个源力的国家出现,一个都没有。
中国可能向世界证明了,她能从1做到100,但是很遗憾,比起持续的从0到1的能力,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很脆弱,一旦没有了那个1,别说100,1000也会迅速崩塌。
一流的经济体在不断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兼顾就业率的稳定与提升,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上跃层发展,这样的经济体是立体的,三维的,空间无限。
1910年,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54.3%,1940年下降为43.5%,到了1983年,美国农业人口降至总人口的1.9%,这个不到2%的农业人口,不仅养活了全美国,还让美国成为全球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国,而且这个第一名,比第二名巴西高出近70%的份额,遥遥领先。工业化不断推进和创新,吸收消化了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类比于这样的情况,过去百年一直在发生,因为工业化也在不断提升效率,过去人头攒动的工厂现在或未来只需要当时10%甚至1%的人工就可以运转良好,而且产量更大,产能更高,不断地有劳动力因此空余出来,优秀的经济体就能不断地消化他们,让就业持续保持平稳,消费畅旺,不断跃层发展。
要做到这些,持续创新是最核心的因素,同时要尊重遵循市场原则,这非常重要,美国推进全球化,遵循市场原则,政治考量不是第一位的,所以一定是成功的。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消化过剩产能,附加政治考量,唯独市场原则靠边,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全球化,输出的是相对过时的技术,相对劳动密集型,这对于输出国,一为新产业新产能提供空间,二来可获得低成本收益,让相对过时的技术再度发光,对于输入国而言,相对过时的技术也是高精尖,同时大幅度带动就业,加快实现工业化,客观上输出者帮助输入者完成工业化转型和升级,是授人以渔的做法。对于这一点,最大的受益国体会最深!
一带一路,输出的是过剩产能和资本,以单点的项目为主线,援建的意涵更多,材料人工很多还是自己的,对输入国的帮助实在有限,也无法全面进入输入国的产业体系,许多项目建成很可能也不能达到基本的使用目的,因为你无法帮助输入国创造需求和提升就业,良性互动的经济建立不起来,那些高光靓丽的机场铁路大桥场馆因为使用量太低可能连基本维护也做不好,很快就黯然失色了。
这就好比当年的庚子赔款,美国说这钱我给你大清国援建一条铁路吧,什么钢铁啊,技术人员,熟练工啥的我出,也是善意,也算积极帮助,反正没给皇家修园林就好,可是这效果能和建立清华,协和医院,培养留学生比吗?
不管是庚子赔款,还是后来的马歇尔计划,再到后期的全球化,走的都是授人以渔的路子,把对方培养成能够在一个思维层面对话的另一方,这是高手的做法,就算结果培养了一个对手,那也是高阶的,侠与盗的区别,高阶的竞争,会有更好的结果,高质量的推进,真的强者,是乐见其成的。近代的殖民主义的血腥,只是一部分,更大部分是输出文明,推进文明。
有了经济实力之后,中国想成为世界舞台的活跃一员,成为影响世界的积极因素,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认识不能够提升,这种积极不仅无效,甚至是危险的。超过美国,靠GDP总量吗?美国究竟强在哪里,是否认识到了?来证明一下,能在基础理论方面霸榜诺贝尔奖,能在科技产业化方面做出一流的,系统化的创新,引领世界,造福全人类,而且,只一下子不够,要持续几十上百年!
中国的能力就是有了1以后,他能很快把它做到10,甚至100,而且因为没有真正的市场化体制约束,这个能力很可能被再度放大,回到最原始的资本主义,本质就是经济危机,产能过剩,牛奶就倒在水沟里呗!
基建狂魔不正好印证了这个情况和过程么,用不了多久,光鲜亮丽的漂亮场馆会连基本的运营管理与维护费用都出不起,这个疯狂建设的背后,是更疯狂的债务。
只有XY轴的扁平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以后,必定会走到危机上去的,100多年前的美国也这样,然后逐渐的走出了立体的XYZ的架构,这个Z轴,主要是靠创新打造的,维度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过剩以后,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一带一路,走非市场化的路线,效益是正是负还两说,关键是可持续性没有保障,合作国如果经济运行不畅,这些项目可能连维护都是问题,而合作国大多是政治不稳定,经济无保障的国家和地区。
建成全产业链大国不易,保持更难,解决不了产能拉力(消化)的问题,这个优势很快就不保了。其实现在全产业链大国的牌子已经在斑驳之中了。
所以事实上中国已经证明了他无法做到既能持续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同时又能不断消化和转移过剩出来的劳动力,其实不仅中国做不到,多数国家都不行,不仅不行,还需要外力打动,美国为什么强,核心就在这里!
如果有外部力量的拉动,XY化的扁平经济模式还能有个Z给提升一下空间,可惜这个拉力,战狼们给撕咬掉了,这个拉力主要是美国提供的,前一段连熊猫都给要回去了,现在感受到失速的可怕了,又把熊猫送回来,可惜产业链转移已经是事实,墨西哥今年已经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趋势已定,熊猫再可爱,也无法改变这个即成的事态了。
国家和个人一样,真是强的,首先是认识力强,见识不凡,剑指准芯,才有居上的可能,连一个国家为什么强,强在哪里都没搞清楚,拿一些表面虚浮的东西做文章,不出错才是见鬼了, 循着这个错路走,不仅自己出大问题,世界也会跟着麻烦,因为现有的秩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退一万步讲,就算给了你那个第一的位置,可你已经无数次证明,离开了那个1,你便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