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语听力课教学

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语听力课教学

博客

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语听力课教学

最近,听说原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系的副教授余玛丽逝世,享年 100岁。 让我想起该院英语系的听力教学。 

1960年代-1980年代

在国内外语学院中,开设独立听力课程的,洛阳外语学院可能是唯一的。这也和该院的培养目标有关。

采用原汁原味的外国广播节目和外国专家来华演讲录音。后来引进了国外教材。

当时洛外是国内唯一拥有专业听力教学团队、拥有自己的音频素材库的机构。听力教研室的创建人(之一?)是出生在美国,跟随丈夫在五十年代归国的余玛丽。她和丈夫退休后,利用退休金和后来丈夫去世后领的抚恤金进行教育扶贫,向洛阳的春蕾计划捐款,被洛阳市政府表彰为“春蕾奶奶”。

余玛丽没有什么理论建树 (至少我在的时候是如此)),而是一心扑在具体的教学上,退休前最高的职称是副教授。她对听力资料室的建立、整理有不可磨灭之功。那个时候每天都要用军用的短波收讯机收录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的英语节目,以保证学生能够听到最新的真实新闻听力材料。美国之音新闻广播是听力课的重点材料。 为了配合学生们练习听力,听力室还从新华社搞来英语新闻稿供学生借阅。每到期中和期末考试,这种新闻稿都洛阳纸贵,大家争相传看,因为考试的内容可能就在其中。当然,新华社的新闻稿不可能和美国之音的播音稿一致, 但是只要报道的新闻是一样的,词汇方面都是差不离的。

那个时候,洛外不可能聘请欧美老师。从海外归来的华侨就成了香饽饽。余玛丽因为出生长大在美国,所以是地道的美国人。相比起来,她的中文比她的英文略逊一筹。 所以她是不折不扣的外教。她上课和跟学生交流,用英文的时候占绝大多数。这也正好符合了外语教学全浸入的理念。

2. 20 世纪 80 年代 – 90 年代中期是洛外听力教学技术大发展的阶段。技术手段上上了一个台阶。老的军用通讯机还是在用的,只不过电子管的换了晶体管的。学院里弄来了两个大锅天线,可以收看国外的电视节目了。过去纯粹的听力课,现在变成了试听课。在院内建立了闭路电视。教授们的家里可以直接收看国外电视。学校成立了音像出版社,可以自己创收。这一阶段是鸟枪换炮的阶段。 更新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国外音像的真实语料。

 

3.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借助网络技术,更上一层楼,教学方法上,应用最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学习者互动,将口语融入听力。发展出了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被国家评委精品课程。 这个项目,由英语系的年轻一辈挑大梁。是英语专业学习提高阶段教学的主干课程,在三年级到四年级前半(后半应该写论文了)。该课程重视语言实践,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4045.html

2008年,洛外政委郑 Yuwen一行参观了美国国防语言学院,直观感受了美军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回国后,学院领导在深入研究了洛外的网络环境和教学需求后,提出建设无盘终端网络教学系统。

https://tv.cctv.com/2011/01/17/VIDESG6Bc86TD6PHdSBqK8lb110112.shtml

这是一种学院的内联网,称为“自学听力天堂”,是一个可供学生随时访问的虚拟听力材料数据库。它是一套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基于无盘终端,整合了互联网自学平台、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等功能。

在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下理解这一点,我们应该说这是令人惊奇的。 YouTube 在中国无法访问。这所学校有幸以教学需要为由,放开手脚,为师生带来最新的音视频资料。

洛外训练方式的独特之处

洛外的教学li年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训练重点,同时也让学生接受政治、人文、社会科学、军事基础教育,了解目标国家政治、军事情况。毕业出来的学生外语基础扎实,知识结构为复合式,即外语+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外院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直接为军队实战需要服务。 
1. 传统无线电监测中的听力练习
新闻抄写作业练习贯穿整个节目,从500字新闻到700字新闻每项作业。
高度重视准确的转录。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转录声音,并能够从字典中找到正确的单词(由于拼写不规则,对于英语来说并不容易)。

2. 扎实的目标语言形式基础

高水平的听力理解需要彻底掌握语法和词汇。自下而上的能力就是建立在这种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之上的。
3、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文化意识。
关于不同地区的英语的讲座,既适用于情报工作,也适用于跨文化交流。
学生要学习各种主要的英语地狱变体,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南部亚洲、南非。
4. 避免“为了形式而形式”。利用听力材料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训练高阶思维:归纳、演绎、总结要点、逻辑思维、连贯表达思想。
6.教材使用不那么碎片化
采用商业教材和学院自己编写的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最多三个同时使用。
7. 技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相反
技术用于学习材料传输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学习和教学活动适应技术的可用性。

 

参考资料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29/202401/4980.html https://www.js7tv.cn/news/201708_107114.html http://v.ku6.com/show/Q2XHSWIVkXHKviGy.html?st=Q2XHSWIVkXHKviGy_4_1

http://v.ku6.com/show/32PDdeCuGrSGQnAI.html

https://slideplayer.com/slide/5143393/ 

http://service.cgw.cn/lywy/Upfiles/2007118094764068.jpg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anghuzha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