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工程其实算不上是烂尾楼
量子通信工程其实算不上是烂尾楼
作者:徐令予
从2017年起,中国建设了“京沪量子通信干线”、“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一期”工程、“武合量子通信干线”,这些都是国家级量子通信工程,通信网络的总长度超过一万公里。这些工程项目长年来没有付费客户、没有经济收益,没有社会效益,成了极为罕见的三无工程。
量子通信工程中的错误性质和危害程度都远比烂尾楼严重得多!这种三无工程是没有资格称为烂尾楼的,把量子通信工程归于烂尾楼,烂尾楼们都不会答应的。
什么是烂尾楼工程?可能也找不到统一的标准和定义。这些年来,“烂尾工程何其多,千姿百态各不同。”下面这张图片汇集了近年来的各种烂尾楼工程,还把它们拼凑成了一个奖杯,真不知要把这个奖杯献给谁。
先看“退林还耕”,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一种工程项目,它只是国家推行的农林发展规划。退林还耕的出发点也无大错,本身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各地政府在执行时可能措施简单生硬,在某些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从长远和总体来看,“退林还耕”的得失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这和量子通信工程完全不能比,量子通信是确定的工程项目,成败得失是有明确的工程指标的,目前全国各地的量子通信工程毫无疑问全部失败,无一例外。
再看“区块链”,这与量子通信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有对新技术盲目跟风和炒作之嫌。但是“区块链”与量子通信不一样,它没有像后者那样忽悠中央政府投资建设国家级工程项目,区块链项目都是一些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影响面极其有限。从事区块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缺少了像中科大那几个大师级人物,谢天谢地,没有那些人兴风作浪至少避免了灭顶之灾。
“港珠澳大桥”项目与量子通信之间也许最具可比性,它们都是国家级的正规工程建设项目,完工日期都在2018年前后,而且那时均受到政府媒体的大力追捧。耗资千亿的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却寥寥可数。大桥的使用年限也就120年,按照目前流量靠过桥费最多只能收回几十亿元左右,毫无疑问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但即便如此,港珠澳大桥比量子通信项目还是好太多,大桥上每天至少还是有几千辆汽车通行,车主都是自愿付费的,大桥建成后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无疑会带来间接的社会效益。反观量子通信干线上没有客户,也没有一毛钱的进帐,更没有丝毫间接的社会效益,量子通信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工程项目。
量子通信工程不只是结果的失败,而是工程全过程的违规和失败:
- 未经认真合法的工程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违反规定擅自开工;
- 未依法组织招投标过程;
- 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合同未经公证和公开;
- 项目完工后没有及时依法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 未履行“项目后评价手续”,没有提供项目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等一系列文件和报告。
一般来说,造成烂尾楼的原因大多是对工程难度估计不足,或者是开工后发生了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而不是故意造假;烂尾楼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并非一无是处。这类工程项目的典型代表有“港珠澳大桥”、“十万亿芯片工程”、西部地区高铁项目等等。但是量子通信从工程启动、施工过程和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严重违背工程建设的各项法规条例。量子通信工程推动者明知“可信中继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仍强行启动工程;“京沪量子干线”完工后没有客户没有收益失败已成定局,但他们仍不收手,继续推动后续数条跨省量子通信干线项目,这就更不是判断失误可以解释的了。因此量子通信工程根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烂尾楼!
量子通信工程失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并不算太高,但是它对国家的网络安全、金融市场稳定和公众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量子通信工程的危害性罄竹难书!
- 量子通信工程被宣传为国之重器,宣称量子通信可以提供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以应对量子计算机对公钥密码的威胁,其实完全是谎言连篇,严重干扰了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部署;
- 通过他们操控的“国盾量子”公司包揽了国家量子通信工程的设备制造,获取垄断性利益。然后又泡制虚假信息,强推他们的国盾量子上市,在股市上非法套现,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 量子通信工程又被吹捧为高科技领域压倒和超越西方的标志,用虚假信息蛊惑和绑架公众情绪,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虽然烂尾楼工程这些年并不少见,但是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像量子通信这样严重造假、多处违规、毫无收益、彻底失败的例子实属罕见!它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烂尾楼的范畴。量子通信工程没被纪录于烂尾楼的奖杯上有其道理,多数烂尾楼工程是不屑与量子通信为伍的。如果说,绝大多数烂尾楼工程尚属民事纠纷,量子通信工程已经越过红线靠近刑事案件了,历史最终会对此作出公正判决。不信抬头看,苍天又曾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