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之殇背后
1927年秋,46岁的鲁迅足不出户、埋头苦干,花费整整一个月时间,在广州寓所里完成了他的名著《唐宋传奇集》的校勘。然后,他在《序例》中写道:
“嗟夫!此亦岂所以善吾生?”
在这里,鲁迅提出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善生”问题,虽然他本人的答卷是不及格。
联想到鲁迅先生只活了55岁,他难道不是“善生乏术”而死?
也有博友谈到作家陈杰,自16岁起曾是济南市邮政局的押运员,后来下海经商实现经济自由,转而立志写作。2002年仅用一个月就以爷爷的故事为蓝本,写下了一本叫《乱世奇商》的小说,后改成电视剧《大染坊》,获得巨大成功。2005年又完成40万字的《旱码头》。但旋即查出贲门癌,次年离世,年仅50岁。
陕西作家路遥,好像也是写完《平凡的世界》就死于癌症。有回忆文章说他在医院曾对前往探望的贾平凹说,“你看我现在这熊样,你可得悠著点啊!”
由上述作家之早逝可见,在“天妒英才”背后,还有一个忽略鲁迅先生提出来的“善生”问题。
北大陈平原博士曾谈到,有人问他的导师、中山大学教授夏承涛作为词学大师的成功秘诀,他的回答竟是四个字:“早睡晚起”。
这看似玩笑的回答,却别有深意在其中。
记得在北大读研时,在未名湖北岸时常见到季镇淮先生。如果天气好,几乎每天下午4点左右,他都会坐在一张木椅上,眼望著湖面,似乎在欣赏那湖光水色。问他每天做什么,他说在研究一些课题,每天做一点。
不知为什么,看到他我总是想到夏教授的话。
夏承涛和季镇淮先生不仅是成功的大学者,也“善生”有道啊!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牟山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