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晨露“、”为乐当及时”
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潮,“人生短促”、“生命无常” 的观念起于汉末,而集中出现在汉魏时期的诗歌中。名句如下列: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処一世,去若朝露晞。”
“人生若晨露, 天道邈悠悠。”
不容忽视的是,与之紧密相连的主题是“珍视生命”、“及时行乐”的思潮: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这种思潮当然不是凿空而来。以往学人有各种诠释,而以李泽厚“人的觉醒”说最为著名。
但其最直接的诱因,恐怕还是现实中战乱与瘟疫引起的死亡。请看下面诗句: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据历史记载,汉末及曹魏时期,瘟疫连绵。有统计,公元157年,全国人口有5600余万,到了公元257年,只剩1600余万。
根据曹植的《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瘟疫在宫廷及文士中造成的影响,魏文帝曹丕说得最清楚不过: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与吴质书》)
著名的“建安七子”中,大半死于瘟疫。当诗集编就,人多已成鬼。
瘟疫对思潮的影响由上可见一斑。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牟山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