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见闻9 巴林印象(上)
中东见闻9 巴林印象(上)
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昨晚,游轮披星戴月沿波斯湾北行。今晨太阳出来时,忙了一夜的游船在波斯湾中部巴林岛东北部一港口停歇下来。此行途径几个国家和城市港口,巴林港最有仪式感,一群穿红红绿绿服装的当地演员,咿咿呀呀兴高采烈地表演欢迎歌舞。
早餐后按约定去戏院集合,等候旅游团领队。参加巴林首都麦纳麦(Manama)城市游的游客,大多年纪较大。年轻人喜欢带点刺激的野外活动,他们大多参加沙漠冲沙和骑骆驼等激烈运动。
领座叫Danny,一个与任何人都自来熟的老汉。Danny 热情又健谈,他告诉我,上星期他坐迪拜始发,一路游轮到多哈。他发现若再坐一次,价格特别优惠。结束上个行程后,他不下船了,同样行程再来一遍。单身汉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与其孤独寂寞呆在家里,不如享受物美价廉的游轮更热闹开心。
Danny说,我们选择这个旅游团是明智之举。游轮码头到麦纳麦岛没有直达公交车。要先自驾或坐出租车,才能接上城市的公共汽车。几经周折,浪费时间不说,钱也不少花。旅游大巴一步到位来得多划算啊!
此行导游名为马丹,土生土长的巴林女人,一个独自在社会中打拼的阿拉伯女性。女性能步入社会工作,感觉巴林这个阿拉伯国家蛮开放的。
一上车,马丹滔滔不绝给大家讲述巴林的奇闻逸事。
巴林王国(The Kingdom of Bahrain),阿拉伯语意为“两个海”。巴林海域有一部分水源来自幼发拉底河的淡水,形成咸涩海水包围下的一片淡水区域。海水淡水包围中的一座座群岛构成巴林王国特有的地貌。巴林有50座天然岛和33座人工岛。首都麦纳麦是其中最大一座岛屿。
很难定义巴林文化传统。有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巴林是腓尼基人的后裔。腓尼基的音节文字影响了古希腊语言,并对整个欧洲语言产生深远影响。年代太久了,无法说清道明巴林和欧洲究竟谁影响了谁。
中世纪初,巴林是中东地区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国家。大航海时代巴林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历经80多年葡萄牙文化渗透。后又被转手波斯人和英国人,直到1783年才真正成为阿拉伯人为主导的独立国家。无论前世今生欧亚文化与阿拉伯习俗在巴林一直是混杂并存互为渗透,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作为中东富裕国家之一,巴林被世界银行定为高收入经济体。巴林经济不完全依赖石油,金融业和制造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首都麦纳麦是巴林最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她也是波斯湾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巴林货币叫第纳尔(BHD)。 1美元相当于0.376 第纳尔,大商场都接收外国信用卡。
巴林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国家的福利制度。老百姓的医疗保险由国家承担。居民买房租房由国家补贴。家庭收入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政府予以补足。政府鼓励国民接受教育。小学至高中属基础教育,全部免费。低收入家庭大学教育由国家补贴,故巴林人接受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生存大事政府面面俱到来买单。巴林百姓何其幸福。
在巴林想找到理想工作必须有大学文凭。当年轻人接受现代文明洗礼后,传统观念也随之改变。巴林家庭仍以男人为主导,挣钱养家是男人天责。女人出去工作,是为了自我价值的肯定。“男人挣的钱属于家中女主人,而女人赚的钱属于自己。你的钱是我的,我的钱也是我的。”
闻听此言,游人们哈哈大笑,没曾想巴林的阿拉伯女性还享有如此特权。
说笑中,我们到达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林堡(Bahrain Fort)。
海边的白色建筑是巴林堡展览馆,馆里介绍巴林堡的起源和历史变迁。巴林堡位于巴林北部的一个海湾港口。历史上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地带。从古时阿拉伯人至15-16世纪葡萄牙人,及后来的波斯人,都相继在周边建造堡垒。
脚下,一大片残壁断垣年代悠久的古建筑遗迹。这片台形土墩始建于公元前2300年,离海港最近。古人慧眼识珠,选中这块风水宝地。据文字记载,约公元前三世纪,阿拉伯东部古老的东闪米特文明在此起源。这片土墩是当时迪尔蒙(Dilmun)首都的遗址。
与大海比邻的古老堡垒,经数千年海风海浪洗礼,只留下残存的石头地基。
沙漠里哪来石头?有人问。看看脚下的海湾吧。大块大块的岩石突兀于海面。大海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采石场啊。
葡萄牙人垒建的城堡在离海湾不远的小山坡上。断壁残垣中仍能辨识出昔日的辉煌和繁华。我们在废墟中走街串巷,看昔日的住宅和商业街,教堂和墓穴,还有卫兵守望城市的堡塔。
堡塔高高耸立,俯视脚下那片富饶的土地,她就是如今的首都麦纳麦。
大巴离开巴林堡向市中心行进。窗外高楼林立时尚摩登。若不是亲眼所见,无法想象一个海岛能拥有如此奢华的城市风景。
“看,她就是巴林世界贸易中心”,导游马丹说。
宏伟壮观的双子塔建筑物俨然于眼前。两座风帆形巨塔,高240米。其设计灵感来自古老的阿拉伯商船,寓意帆船在大海中顶风破浪勇往直前。
风帆形巨塔具有特殊的节能功效。设计师将风力发动机组与大楼椭圆锥形建筑连为一体。巧妙地将自然风引上两塔间的天桥,以自然风力驱动巨型涡轮机。来自三座涡轮机的自然风,能满足整个建筑物约11% 到 15% 的能源需求。巴林人为摩天大楼利用自然能源探索了新路。
时间关系,无法进楼细细欣赏,只能打卡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