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巴郎
《清明时节》巴郎
一一一一一一一
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初,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大地回春,万象繁荣,民俗为合家外出踏青赏春,扫墓祭拜以寄哀思。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风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时节,似乎上天也为人们的孝心哀伤所感动,总是斜风细雨不断,给人一种淒清悲悯的境地。
旧时农耕社会,农家的祖宗先人都定居在一个地方,生于斯长于斯,由于交通不便,加之自给自足,一个人从生到死,足迹不出四乡,最多也不过去过县城府城。一个姓氏居住一处,形成宗族,有祠堂主事,规范同姓族人的祭祀庆典各项活动。一个家族居住一处,也通常会有生老病死红白喜事诸般事务。由于孝悌是道德传统的首要大事,家族讲究生时尊老爱幼,死后家人葬在一处,长幼有序,尊卑井然,如此,祖先冥冥在天之灵,就会垂顾佑护后人,福禄寿禧,百代千秋,嗣祚永延。
一一一一
每逢清明,合家老少,就会全体出动,吃斋沐浴,去祖坟祭奠。平时若有家人重病缠身,或身中邪祟,也会去祖坟祭祀。中国人普遍相信,“阴宅”的风水,会影响家运和健康。清明扫墓,祭奠祖先,是对先人的尊崇,慎终追远,不忘祖先的伟大贡献,同时也祈愿祖先荫庇,祖坟冒出青烟,让后人得沾一点福气,生活上快乐幸福,心想事成。
扫墓结束时,通常要放鞭炮,以告知天地神鬼知闻,以起慈悲之心,帮忙尽心照看墓园,防止不速之客随意践踏,耗竭祖坟福荫。
现代社会,土葬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了,人去世后,经火葬收集骨灰,再安放在墓地,或存放骨灰的纳骨塔等处。因此,现时扫墓,寄托哀思的成分,明显地多于祈福的成分,其仪式也明显地简略了许多。
清明节的存在,逐渐地演变成家族聚会,家人们一年一度,相聚于先人坟瑩,齐心协力,完成祭祀,由此来表达同一血脉血浓于水、感戴先人传承香火的华夏道统。
通常祭祀结束,家人们还会聚在一起,进行野歺。因为清明前后正当传统的“寒食节”,所以,聚歺一般都不动火,只能吃冷食。冷食以素为主,如糕饼、饭团、面食、卤制酱菜、或时鲜小菜等。也时兴吃青葱、小蒜、韭菜、茭白、芫荽五辛者,内含“吐故纳新”之意,吃了仲春新长的菜疏,可调理身体五脏,积蕴生命能量以迎夏天来临。
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郎 记于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