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三杰
同 里 三 杰
从苏州走高速不到一小时就可到同里古镇。
同里、周庄、乌镇、朱家角是沪苏一带有名的古镇。除了同里,其他几个镇我都已去过了,有的甚至还去过多次。就是同里古镇我还没去过。
从云南的几个古镇游玩回来,你说,所谓古镇,对我还有什么吸引力?
可是,家人一对我建议去同里游玩,我马上积极响应。这是不是有点言不由衷呢?而且积极的态度好似已经等待了很久,恨不得马上成行,岂不做作的利害?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我的要去同里古镇,不是为了观景游玩,而是为了那地方的人物。每个地方除了风景吸引人,总是会有当地的名人作为名产来突显人杰地灵风华物宝的特色。在腾冲这样偏僻的地方也能挖掘出来一个有名的人物来衬托美景,就是艾思奇——一个哲学家,可是我对他这样的哲学家并没有兴趣。
那么,听起来好像同里古镇的什么有名人物吸引我了,以致于我兴匆匆迫不及待要成行了?
其实美景是无需人物来陪衬的。
这个时代,名人的信誉和商品一样都在降价,有的甚至名不副实。所以所谓名人在我心里没有地位。我说的同里古镇的人物,只是普通的人,他们出自同一个家庭,一个故乡——同里;他们不是名人,但是是杰出的人士。他们的人品和处世态度以及对社会的回馈都担当得住杰出这两个字。
因为他们的杰出,我便对同里有了兴趣,要看看地灵是怎样产生人杰的。
他们是三兄弟。
三兄弟的祖上在太平天国闹事时从无锡迁徙到同里避难,几代下来已成为同里望族。到了父辈难逃富不过三代的轮回,开始败家。及至49年后划为地主成分,家道败落生计无着,沦为二等公民,母亲只能帮佣养家。
三兄弟之老大,投笔从戎曾经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但因出身问题断绝了在军界发展的可能,后来在教育界任职并有所建树,任大学教授,编辑出版了一本流传广泛颇有影响的专业书籍,帮助了无数学子和有心人士。提起这本书,这个作者名字,在业界虽不是如雷贯耳,也是有几分响亮度的。
老二毕业于北京理工学院,因成分不好,分配到青海工作。做过中学校长,县委领导。因办事干练作风正派,被提拔为州一级党政领导干部。就在走马上任之际发生了“六-四”事件,因拒绝传达中央文件而自绝官路,一怒之下索性辞官,回到苏州过引退生活,研究佛教颇有心得。他公正好义,具有生活智慧和技艺,眼下是自学成才的农艺师和土兽医,种植蔬果养鸡养鸭养鸽,钓鱼看书,含饴弄孙,不亦乐乎。
老三最小,虽是亲兄弟但并不同姓。说起来也是一段人生辛酸事。
老三出生时正是家业最艰难时光,母亲为了养家做人奶妈,奶水富足却不能哺育自己的儿子,不得已将他送人。领养的父母是城市贫民,却是憨厚本分人家,养母生了一个女儿之后不能再生育,望子迫切便领养了这个儿子。
小弟送人时老二七岁,已记得事了。他依稀记得线索,暑假时便摸索着找到了领养人家去看弟弟,结果遭到养母呵斥。但是养父及其善良宽厚,反而设饭招待这个寻亲而来的小小不速之客。回家后老二兴匆匆告诉母亲弟弟的情况,不过却并没有得到母亲的鼓励。
自此哥哥就再也没有去找过弟弟,手足失联,真正天各一方。
老三天资聪颖,既有大户人家先天基因,又有贫民小户的后天抚养,调养得当,逐养成敏于行而呐于言,善良厚道负责认真的品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离奇身世便可作为人生注释。
知青文革下乡,老三在江苏农场药厂务工。他拉得一手好二胡,是厂文艺宣传队二胡手。该厂的文艺宣传队在当地小有名气,许多队员后来都成为专业演奏家。那时已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话说当年领队招收学员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广播学院教授张韶受命来江苏收学生,走了一大圈还未完成名额,走累了就在当地歇脚,听说此地有个文艺小分队,颇有几把二胡手,于是决意就在这儿完成招收指标。
真是时来运转,人有命运照看。老三当时的演奏技艺和其他二人不分上下,资历却不及二位。可是拉得最好的那位正巧回家探亲,不在厂子里;选中的那位又偏偏一只耳朵有听力问题,于是张韶只有选老三了。就这样,老三成为中央广播学院民乐系的学员,张韶的得意门生。
试想:假如他背着坏家庭成分的黑锅,纵然有演奏天分,在那个年代怎么可能中选,进入大学?
一切原来在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四年苦练,老三以品学兼优的学业毕业,分配到中央广播民乐团任二胡演奏员。八十年代初入中央团校学习一年,然后作为中央巡讲团成员下到外省农村一年作基层锻炼,回来后升任副团长,团长是著名的民乐演奏和指挥家彭修文。
当时所谓的第二、三之类梯队,就包括了团校培训的这批人。同期的学员里有人高升至国务院、中央团委,有的任中国军乐团、爱乐乐团领导,有几个和老三至今是铁哥们。
八年官场生涯,老三备受挫折,看穿了官场作为,他打消了攀荣附贵的意念,萌生去意。这其中有内行老手的打压因素,也是他淡定潇洒、耿直正义的本性在起作用。中国人都明白官场是怎么一回事。
老子不陪你玩了。老三决定提前退休。
他算了一笔帐。中央广播民乐团虽然是中央级单位,素有皇家乐团之称,经常为国宴伴奏,每年基本有两次国外演出机会。但是这些都是属于驴粪蛋外面光的活儿,风光但不挣钱。而且民乐和京剧一样正在走颓势。虽然团员不坐班,但是每月一次团内汇演考核,时不时地外地演出,和逐渐失去吸引力的国外演出,都得费神应付。而这时正有一个新的商机正在成型。
考名牌大学有特殊才能加分的政策出笼。于是学童学琴练体育各种花招蓬勃兴起。老三在培养自己女儿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他拉二胡之前玩过小提琴,以后一直没有放弃;学院里又学会弹钢琴,真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他教女儿学小提琴,两年后女儿得到了北京市小提琴比赛少年组冠军,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并进入清华交响乐团任提琴手。
老三善于实干不擅长演讲,责任心强,这在官场不利,与教学恰是相适。他提前退休一心教学,二胡小提琴双琴齐下,教出不少人才,也提高了收入。他教的学生每年都有一二人得到市级专业比赛名次,他也因此每年都得到市教育局颁发的优秀园丁奖。
按常规,以他的实力和名气背景,应该是大展手脚,把饼做大,干脆开办学校。10个人里头一定有九个半人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这年头谁不为了钱拼命?连家人朋友都曾这么劝过他。可是老三有自己的盘面。他认为做大有做大的麻烦,自己目前挣的钱已经几倍于原来工资,在当年可是不多见的,和自己心里认定的付出和收入正合心理价位。做大了,收入可能翻倍或更多,但劳心劳力人会浮躁,甚至折寿。自己手里的活属于细水长流青山常在的手艺,只要能动,八十岁还能教;仔细算算,人生一笔总帐大致相差不大,但生活质量却因而会截然不同。况且自己喜欢琴艺和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而一旦完全商业化,就决无乐趣可言了。
所以他的学生数目一直保持在原来的数量上,不滥数,不滥教,和学生家长都成为朋友,生活充实而富足,平淡低调。
老三夫妇都是南方人,很早就在做回老家养老的打算。为了这一计划,老三开始强化小提琴训练。他的好友是苏州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建议他到苏州后教小提琴,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他。沪苏一带比较洋派,学二胡的不如北方普及。等到在苏州置好家业老三告别了学生,把五个学小提琴的学生转交给女儿继续教,就回到家乡苏州。以他的扎实功底和专业背景很快打开局面,马上被邀请担任苏州市民乐评级委员会特邀评委。不过他不张扬,保持一贯低调,招收学员限制在一定数量,所赚的钱够负担所有开销就行。夫妇俩的退休工资一分不动。
他很满足了。
老三的要求不高,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起点却非常之高。他单纯不势力,从来没有曲里八怪的念头;又很有人情味,经常帮朋友的子女疏通进入顶级乐团渠道,却从不收取一分报酬。他也爱憎分明,内心一直不能忘记母亲将自己送人的事实,虽然现在90多岁的老母亲住在他们家里,他做得到一切礼仪和伦理上应该做的,却不曾开口叫妈。而对养父母一直负担到送终。
想想那些被党整的家破人亡的人,能够再叫一声党“妈”,那境界真是高了大去了啊!凡人一般做不到,只有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人才能做到。
好了,别跑题了。还是回正题。
一门三杰,含冤而死的父亲在九泉之下应该瞑目了。兄弟三个人都没有做出什么轰动的业绩,但是都交出了优异的人生成绩单。他们杰出,是因为优秀,优秀的人品,优秀的品格,优秀的生活态度,其实这几者是相辅相成的。基因不优秀,基础不优秀,有才也是歪才,有财也只是暴富,顶多是个富豪而已。
也许有人奇怪了,同里三杰,听下来,有点那个意思。可是,这和您挥手有什么关系呢?难不成挥手是杰出人士搜寻委员会委员?
人生讲的是缘分。老三碰巧是我姐夫,我呢,是他舅子,呵呵。他可是我敬重的男人之一。
所以,当家人一提起去同里古镇,我马上踊跃赞成。于是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由老二带队,姐夫驾车,四个人前往同里古镇游玩,兄弟们是旧地重游,探访故里;而我,则是去看风光宝地,看那块曾经孕育无数杰出人士的土地。(照片)
后记:一,姐夫一门三杰,女流亦不让须眉。三杰的姑妈,是同里镇中学校长,修女,素孚人望。抗战期间姑妈遭日寇强暴,不甘受辱以死抗争。结果引起民众声援抗议,酿成该镇抗日风暴。此事载入同里镇志,并为姑妈立有塑像。姑妈是真正的贞节烈女。
二,老二下面有个妹妹,年轻时在同里乡下吃足苦头,后来返城,嫁了夫婿。此夫婿亦非等闲之辈。是中学数学老师,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委员会评委,特级教师,数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等等头衔。真正是桃李满天下。我有幸和他见过一面,他中等偏瘦个子,谦逊朴实,一副老法派头,一点不势利不张狂,走在路上就像一个小职员模样,真谦谦君子也!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门不出显赫人物,出的是杰出人士优秀人才啊!
你说,同里该不该去一趟?
不去,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呀。
扬善抑恶,社会正气得以伸张。我说三杰故事不是为了夸耀(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而是觉得淡定的心态和朴实的人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比权利和财富更难得,更值得推扬。其实,这样的杰出人士不少,只是都默默无闻的潜伏在人世吧——那是真正的潜伏。
所以,说三杰,其实是说所有的类似杰出人士,并借此文向杰出人士们致敬。
可怜的店小二,很累。包子还冒着热气,人睡了。
此地租一小屋,比住在水泥众林里如何?
鱼鹰等着表演。
同里镇一角。
河边小餐馆,吃客边吃边观风景。
同里镇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