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诗,蜜蜂与苍蝇
如果古诗人是蜜蜂,现代诗人就是苍蝇
现代日本人养苍蝇对草莓和甜瓜生产以授粉可以弥补蜜蜂的缺陷而增加产量。蜜蜂的行为方式有规律性,也正因为如此却墨守成规囿于经验。而苍蝇没有规律性随意性强。
有学者作了个实验。将几只蜜蜂和苍蝇放在一只瓶子里,平放倒摆,让瓶底朝窗口光亮处。而打开瓶盖看谁先逃出瓶子。实验的结果蜜蜂朝着光亮的瓶底拼命飞,几经冲撞却无法逃出,逐渐疲惫而不动弹了。而苍蝇则不用2分钟就从暗处的瓶口逃出。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设计管理的真谛。当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腺体释放出的一种微量化学信息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气或个体间的接触进行传播,对同种个体间来说传播的是一种“语言”,接受的个体能理解这种“语言”的含义,作用于行为或生理反映。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圆舞和摆尾舞。舞者是采集蜂中的侦察蜂,舞台是巢内与地面垂直的巢脾。侦察蜂跳什么舞根据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与距离不同而选定。如果侦察蜂在离蜂巢100米之内的地方发现了蜜源则跳圆舞,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当侦察蜂带着在那里采集的花蜜回到巢内后,先是在巢脾上安静地呆一会儿,然后把花蜜慢慢地吐出来,挂在嘴边,由周围的同伴用喙把其吸走。接着侦察蜂便跳起圆舞,一会儿向左转圈,一会儿向右转圈,但轨迹总是圆的。对于蜜源的质量,是通过跳舞的激情来表示的,即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劲。
苍蝇的寿命虽然只有1个月左右,但其繁殖力很强。苍蝇的食性非常复杂,属于杂食性蝇类,可以取食各种物质。
苍蝇的食性很杂,香、甜、酸、臭均喜欢,它取食时要吐出嗉囊液来溶解食物,其习惯是边吃、边吐、边拉。有人作过观察,在食物较丰富的情况下,苍蝇每分钟要排便4~5 次。苍蝇经常会飞着飞着,然后停下来,开始搓手。苍蝇还喜欢到处飞,苍蝇繁殖力旺盛。使苍蝇既可在平面上行走,也可以在摇摆的物体上和光滑的窗玻璃上随意行走,甚至在天花板上倒吊着爬行,不会因地心引力而掉下来。
新詩,現代詩如苍蝇的食性很杂。一会儿骑马,一会儿乗舟,天上人間腾云驾雾,翻筋斗云,没有紧箍咒,没有任何拘束。
兰亭酒后,纵马直上岳阳楼。千帆过,钟神秀,明月酣然入我舟。我自狂挥三百首,不识人间有风流。市侩有营苟,云衢多烦忧,居身穹天观五洲,听罢庸人争休。莫道白发老叟,怎堪夜冷心惆。残阳暮鼓风雨幽,海棠花晚人易瘦,谁人冷媚一眼,何故凌乱了、几度春秋。现代诗人,《枕边集》为其代表作, “笔”、“玫瑰”、“月亮”、“云曦”、“海棠花”等常见而又浪漫的意象,来抒发作者平淡却又深情的思念。
你要写月,就不能只写月。要写明灭、写圆缺,写世人看不出来的沧桑与诡谲。要写夜雨梨花打湿阶、孤影独孑。写别枝惊鹊,写关山难越,写一盏酒的氐惆与凄切。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如夏天稍晚的风、如山林忽早的雨。我眼中的你、热烈、艳丽、远离贫瘠
你是人间日色偏西。万端飘带中最鲜艳的一缕。你是今夜月光如洗。湖水寂静 却因你涟漪通碧。你素锦单衣、误入一场晚唐微茫的烟雨里。任他堆砌文笔、层叠排比、你却是旁人推敲不来的诗句、那些想说给TA的心里话,诗集里都有,比如:
问我为什么喜欢她
我从来不去想喜欢的理由
明白了喜欢的理由
便会找到讨厌的地方
没有理由,只是专心喜欢她
我要只相信这件事活下去——北野武|《理由》
是不是坐在雕塑后面晒太阳的老人偷走了我的青春。是不是我的背影注定和这黑夜分不出彼此。如果蓝色,就是忧郁。在海边,我就要把你死死抱住
直到天明——MLLN|《给郁结的诗》
有些事我始终学不会,像是微笑着说再见。——银色KS《学不会》
一、
如夏天稍晚的风,如山林忽早的雨
我眼中的你,热烈、艳丽,远离贫瘠。
你是人间日色偏西,
万端飘带中最鲜妍的一缕。
你是今夜月光如洗,
湖水沉寂,却因你潋滟通碧。
你素颈单衣,误入一场晚唐微茫的烟雨里,
任他堆砌文笔、层叠排比,
你却是旁人推敲不来的诗句。
人间贫瘠,万物是本体,你是喻体。
图片
二、
你要写月,就不能只写月。
要写明灭、写圆缺,
写世人看不出来的沧桑与诡谲。
要写夜雨梨花打湿阶、孤影独孑。
写别枝惊鹊,写关山难越,
写一盏酒的氐惆与凄切。
写昨日西楼锦书叠,佳人惊鸿一瞥,
直至最后,才徒然折笔,
把你写进词的下半阙,独独不道离别。
三、
偷偷把你写进诗里,
就说是一支笔的临时起意。
玫瑰花香在月圆时凌乱了风息,
夏天的余晖是我藏匿的惊喜。
我们的爱,平淡、拘谨,甚至没有大雨。
你背对着缄默不语,我在看云、也在等你。
喜欢是暖天气、爱情无所谓花期。
我趁清早的最后一抹云曦,
寄出属于秋天的书信。
我没有说想你,
只道昨夜几片海棠花,
又悄悄落进院子里......
毛泽东诗词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精雕细刻
杜甫《解闷十二首》诗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清代诗人袁枚《遣兴》写道:“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既当真,又较真,总是本着对艺术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毛泽东诗词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仔细比较不难发现,其绝大多数作品都历经多次修改,从作品标题、个别措辞、整个诗句,到篇章结构,乃至标点符号,他都一再推敲。这才使得毛泽东诗词用词精准、对仗工整、韵味十足,意境高远,成为千古绝唱。
用心打磨:艺海无涯乐作舟
1958年3月,毛泽东视察三峡,随行的梅白写了一首《夜登重庆枇杷山》。毛泽东帮他修改之后,说:“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个时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这就是所谓‘推敲’的好处。”1963年11月24日,他在会见外宾时说:“有些诗不能用,要经过修改,写文章和写诗,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
1956年底,中国作家协会筹办《诗刊》杂志,编辑部搜集到社会上流传的毛泽东的8首诗词,主编臧克家致信毛泽东:“因为它们没有公开发表过,群众相互抄诵,以致文句上颇有出入。有的同志建议我们:要让这些诗流传,莫如请求作者允许,发表一个定稿。”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对作品逐一进行校正,还另外提供了10首作品。1957年1月12日,毛泽东回信说:“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37首,文物出版社则以集宋版书字体出版了线装本,两个版本内容相同。毛泽东对这本诗集十分审慎,他给发表过的27首作品署明了写作日期;补上了一些词的题目,如将《浣溪沙》改成《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改动了少数题目,如将《游仙〈赠李淑一〉》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对部分诗词正文和附注作了订正;为一些和词附上了原作。“六三年版”是毛泽东亲自参与审订、编辑的毛泽东诗词版本。
据曾担任毛泽东保健护士长的吴旭君回忆:从1963年3月至1973年冬,毛泽东对全部诗稿反复看过数次,对有些诗词作过多次修改。修改都由吴旭君作记录,等到推敲好的句子定下来之后,毛泽东再亲笔写到手稿上,然后叫她把修改记录烧掉。1973年冬天,他又叫吴旭君把全部诗词抄写一遍。毛泽东又作核对。如此反复,足见毛泽东对修改作品的严谨程度。
随意而为:无心插柳柳成荫
随着毛泽东诗词的陆续发表,毛泽东诗词手迹也不断公之于世。《念奴娇·昆仑》有5件手迹,《沁园春·长沙》有6件手迹,《沁园春·雪》有10件手迹。这些手迹蕴含着作品修改和流传过程的重要信息。毛泽东写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将手稿扔进纸篓,是田家英将其捡回并留存的。1956年12月4日,在致黄炎培的信中,毛泽东抄录了《水调歌头·游泳》,“以答先生历次赠诗的雅意”。1961年毛泽东将《虞美人·枕上》书赠给卫士张仙朋时说:“这个由你保存。”1962年2月,毛泽东把《卜算子·咏梅》抄赠刘思齐作为新婚贺礼。
毛泽东的诗词手迹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心境状态下书写的。他并不是对照诗集一字一句照录,往往是凭记忆,凭印象,加上他书写时已时过境迁,文字感觉和内心情感都可能发生了微妙改变。毛泽东诗词作品字词句篇的丰富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呈现在手迹当中,未必都是刻意修改。
《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写成“层峦尽染”,“到中流击水”写成“向中流击水”;《七律·长征》中,“万水千山只等闲”写成“万水千山似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写成“最喜岷山千里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牢骚太盛防肠断”写成“牢愁太多防肠断”;等等。这些字词比较接近,诗句含义没有实质性变化。有的时候,诗句的变化比较大。《贺新郎·别友》“人有病,天知否”一句,有的写成“曾不记:倚楼处”,有的写成“重感慨,泪如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一句,就有“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挥长戟”两种写法。
专家润色:采得百花酿成蜜
毛泽东的诗词成就举世公认,但他却很低调,与诗友平等交流,切磋诗艺。柳亚子、黄炎培等人每有新作,都会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则以诗回赠,而回信中常有“录呈审正”这样的谦辞。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信中写道:“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1959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写了《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9月7日他致信胡乔木:“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郭沫若于9日、10日致信胡乔木,反馈自己的意见建议。9月13日,毛泽东再次写信给胡乔木:“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七律·登庐山》“跃上葱茏四百旋”一句,原先是“欲上逶迤四百旋”,郭沫若认为“‘欲上逶迤’四字,读起来似有踯躅不进之感,拟易为‘坦道蜿蜒’”。而“热风吹雨洒江天”一句,原先是“热风吹雨洒南天”。郭沫若“觉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观世界’不大协谐。如改为‘热情挥雨洒山川’,似较鲜明”。后来的定稿,显然是参考了郭沫若的意见。
1962年《人民文学》发表《词六首》之前,毛泽东将其寄给臧克家等人征求意见,1962年4月24日,毛泽东致信臧克家:“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改得好,我完全同意。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请费心斟酌,赐教为盼。”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出版之前,毛泽东委托田家英邀请朱德、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郭沫若、臧克家等诗人,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臧克家提了23条意见,毛泽东采纳了其中13条意见。
读者建议:听取溪流动地声
毛泽东不仅虚心听取名师大家的修改建议,对陌生读者的合理意见也非常重视。1952年元旦,东北大学教授罗元贞看到新中国的可喜变化,给毛泽东写信表达感激之情,信中还建议将《七律·长征》“金沙浪拍云崖暖”中的“浪”改为“水”。1月9日,毛泽东给他回信说:“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1957年《诗刊》创刊号发表《菩萨蛮·黄鹤楼》时,“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的是“酎”字。这显然是笔误,“酎”是名词,指经过两次或多次酿制的酒;“酹”是动词,指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和起誓,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樽还酹江月”中的“酹”字即为此意。复旦大学一名学生、江苏省泰县一个小学校长、福建省南平县的读者陈治等人,分别致信毛泽东,指出“酎”应改为“酹”。毛泽东看完后,让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他们回信,告诉他们所提意见是对的。普通读者发现毛泽东诗词存在瑕疵,能提出修改意见,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错别字,需要有学识,更需要有勇气。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为民情怀。1957年3月12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他这样说,更这样做。正是这种态度使毛泽东能够从谏如流,认真听取读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