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哈佛之路(ZT)
开口便笑:女儿的哈佛之路 离下班还两个小时,接到女儿从手机打来的电话。我有些奇怪,她这时打电话来干什么?听筒里是女儿激动的声音:“Daddy,Guess what,我被哈佛录取了。”她知道今天是哈佛大学发提前录取EMAIL的日子,放学后来不及回家,就在学校图书馆看EMAIL。果然收到录取通知,急忙通知我。女儿问我为何不显得特别激动。我说我是很高兴,但我并不意外。 女儿申请的都是长青藤名校和其它排在前十名的大学。我对女儿的被录取很有信心。截止期的前一天,我最后一次检查浏览了女儿的申请材料。看后我信心十足。材料寄出后,我用EMAIL告诉正回国探亲的太太:我的把握是百分之八十。实际上我的把握还要高,留了一些余地。 女儿早慧,一岁识字,一岁半开始看带字的书。她很喜欢读书。那时她住在姥姥家,我和太太都在读研,住校。每到周末去看她,一见面就问有没有给她买新书。如果有新书,就特别高兴,立刻就坐在小板凳上,埋头读了起来。别人叫她也听不见。快两岁的时候带她去动物园,抱着她看动物。她边看动物,边念牌子上动物的说明,令周围游客惊讶。五岁时她只身来美,带了一本厚厚的小说《人猿泰山》在飞机上看。充满了第一次坐飞机飘洋过海的兴奋,她没有意识到已经身居它乡。直到踏入我们的学生公寓,她才意识到远离了她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姥爷姥姥,不禁放声大哭。哭累了,她在被子里沉沉睡去。我注视着她甜蜜的睡容,心里想,不知道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美国等待着她?当时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她很快上了学前班。这是她的第一次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周围都是金发碧眼的小洋娃娃,讲着她听不懂的鸟语。整整两个月,她在班上几乎没有说过话。这想必也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成为她现在申请大学作文的一个备用题目。 美国的小学很轻松,边玩边学地上课。我们没有给她压力。除了继续巩固她的中文和做一点课外数学题外,主要是培养她的求知欲和对阅读的兴趣。另外是强调做事要认真。作业出错,可以因为不懂,但不可以因为马虎。虽然不很用功,但她的成绩很好。被老师提名去参加智商考试,通过后上天才班。小学毕业时,她得到了有克林顿签名的总统奖。 上十年级时,就开始为上大学作准备了。学校寄来计划表,何时考SAT,何时寄申请,一目了然。家长们也开始交换真假不知的情报。什么哈佛只收排名第一的学生;什么领导能力很重要啊,要让孩子竞选学生会的干部;什么社区服务也很重要,要让孩子到老人院去服务;什么要有一个带薪的工作;什么要参加学校的体育队;什么要有一项音乐才能等等。女儿虽然成绩优秀,兴趣广泛,但她性格内向,不想勉强自己去竞选干部,又只想做她感兴趣的社区服务,又没找过带薪的工作,又无体育天赋。唯有喜欢小提琴,从六年级起参加了学校的乐队,但很难继续提高。名校之路似乎障碍重重。 十二年级刚开始,上大学到了冲刺阶段。我们开始收集和申请大学有关的信息。参加高中的“大学之夜”;和高中的辅导员(counselor)面谈;听去年被名校录取的学生介绍经验;浏览大学的网站;从图书馆借来有关书籍等等。我们还参加了长青藤名校的招生介绍会。这些会都是由Admission officer主持。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但仍值得一听。因为他们不时有一两句话,令我们有豁然开朗之感。这些直接信息的积累,使我们较准确地了解了名校的录取标准和录取过程。没有被道听途说误导。女儿申请了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early action,都收到了提前录取。成功率百分之百。我们对女儿申请大学的体会可分为学校成绩,作文,标准考试,推荐信,课外活动,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等几个方面。 学校成绩 美国名校注重综合素质,但是学生毕竟是以学为主,所以学校成绩还是最重要的。 从九年级起,学校开始算GPA,并且根据GPA排名次。GPA是从九年级直到十二年级累积计算。九年级上完,女儿在八百多学生中排名第十四。我们开始为她的将来担心,因为听说只有排在第一第二才能上第一流的大学。于是开始训女,进行三讲教育。第一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第二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三讲:大学教育对她一生之重要。并告诉她或者进前十名大学,或者进家门口的普通大学。而后者是女儿不屑进的。她开始用功,十年级排名上升到第九。但是再往上升,就很困难了。因为排名并不单单取决于学习好坏,很重要的是选课策略。从九年级开始,课程分为普通课和荣誉课,前者满分4.0,后者满分4.5。如果普通课选得多,尽管学习好,GPA也不会高。女儿把必修的普通课都在九年级修完了。由于想在十年级空出课时去选她喜爱的艺术课(荣誉课),她还在暑假时去上必修的体育课。不料暑假的体育课比平时更严格,平时的体育课只考笔试,她以往都能得满分。暑假的体育课,也许考虑到这些学生愿意花钱而且牺牲假期来上课,一定是对体育真有兴趣。老师教得非常认真。每天都把女儿放在夏季的烈日下烤。考试时更是既考排球,又考篮球,既考跑步,又考游泳。花了牛劲,女儿只得了3.6分。没想到,开学后她的艺术课又与其它必修课在时间上冲突,只好放弃。空出的时间只好再选一门普通课。这样她就比别人多上了一门普通课,GPA就被拉下来了。后来我们听说这些必修的普通课可以函授(即使是体育课),不用计入GPA。岂有此理的是,这个规定没有列在选课规定上。知道这个秘密的学生或者是有高人指点或者有哥哥姐姐先行。当女儿发现这些秘密时,她已经把所有必修的普通课修完了。而其他很多GPA很高的学生,都知道这些窍门,比她少修两到三门普通课。尽管如此,在十一年级时女儿的排名已上升到在一千多名学生中的第五名。十一,十二年级时,学校开了AP(Advanced Placement)课。AP课相当于大学课程,满分5.0。多选AP课也是提高GPA的一个方法。但是AP课都有先修课。如果没学先修课,就不能修AP课。如果想提高GPA,最好从九年级就规划好直到十二年级的选课。 一开始我们建议女儿申请哈佛,她还有些犹豫,听说哈佛只录取高中的第一名。其实名校更看重学生学过的课程。高中给大学寄成绩时,会同时寄去这个高中所开的所有课程。所以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可以了解学生选课的倾向:是迎难而上还是避重就轻。他们认为AP课选得多并且成绩好,说明一个学生能胜任有挑战性的课程。一个GPA略低但是AP课多的学生胜于一个GPA高但是AP课少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他们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也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显著不同的一个方面。女儿在高中最后两年都选得是AP课。她在AP统一考试中,门门都考了最高分(五分)。另外多选AP课好处是,AP课的学分还被大部分大学承认,上大学后可以免修相关课程。 标准考试成绩 主要的考试是SAT和PSAT。名校还要求两到三门SATII,一般是英语写作,数学,和外语。很多华人家长让孩子从七,八年级就开始上SAT补习班,但提高有限。女儿没有参加过任何SAT补习班。我们认为好的SAT成绩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英文靠广泛阅读;数学靠理解力和认真。SAT的数学对华人学生都不难。他们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没有看懂题或者太马虎。我在美国大学作TA时,改学生的考卷,发现最普遍的错误就是没看懂题。所以每次考试发考卷前,总是反复强调:要看懂题,每道题至少要看两遍。这句话我也反复向女儿强调,希望培养她的习惯。每次发现她的马虎错误,都要严厉批评。不让马虎成为习惯。现在她的审题错误和马虎错误已经绝少。临考前再作几套模拟题。和她一起分析错误。从偶然找出必然,从特殊找出一般,再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模拟考试同时作为热身练习,让她在考试时进入最佳状态。十一年级时,女儿SAT考了1590分,英文满分,数学790分。她还考了SATII的数学,英文写作,生物,历史,文学史和外语。都只考了一次,几乎都是满分。 考试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不要刻意去追求高分和满分。在名校的录取标准上,SAT的作用有限,而且要和其它方面互相印证。如果一个学生SAT得了满分,但其它方面平平,反而会给Admission Officer留下负面印象:该生只知追求考试成绩。特别是那些反复考SAT的学生。事实上,SAT高分但名校落榜的学生比比皆是。 另外一个重要考试是PSAT。PSAT就是预备(Preliminary)SAT.虽说是预备,它的重要性一点不比SAT差。因为它是全美优异奖学金(NMS,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的评选标准。只有通过一定的分数线,才能进入半决赛。然后半决赛者交申请和一个作文。选出8,000名进入最后决赛。NMS每年从最后决赛者中,选2500名,授予2,500美元的奖学金。女儿最终也得到了这个奖学金。PSAT的分数线,每年每州都不尽相同。虽然大学不以PSAT的成绩录取学生,但如果进入了NMS的决赛,会增加录取的机会。还有些大学,为吸引优秀学生,专设有给NMS的决赛者的奖学金,最高的能够包括四年的所有费用。女儿就曾接到了很多大学来信,许诺这些奖学金。另外,许多大学每年向ETS买PSAT优异成绩者的名单。向这些人发邀请信,寄材料。PSAT考得好,肯定会引起很多好学校的注意。PSAT由学校组织统一在十一年级上半学期考。有些学校还在十年级考一次非正式的PSAT摸底考试,虽然是非正式的,但考得好的学生会提前被好学校注意,成为网罗的对象。 作文 美国大学录取一般要求学生交一,两篇作文和回答一些问题(相当于短篇作文)。在大学录取标准中,作文占很重要的地位。记得一个Admission Officer说过:作文相当于一个学生的脸,它能使死板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从一篇作文中,Admission Officer想了解两件事。一个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个是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女儿在选题和写作上,都考虑到了这两点。我们还要求她写作时,要有创造性,避免落入俗套。耶鲁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在招生会上说:他每次申请期间要看一千多篇作文。这句话给我们很大触动。如果想从一千多篇作文中脱颖而出,给Admission Officer留下难忘的印象,作文不仅要好,更重要的是独特(unique)。从图书馆和网络上,可以找到不少过去被名校录取的学生的作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什么是Admission Officer认可的好作文。女儿对作文很重视。她写了很多题目,反复和我们讨论,修改,经常写到深夜。直到快到截止期,才最后定稿。完成之日,我们和女儿都松了一口气。但也信心很足。因为我们感觉女儿的文章很有特色,一点不比那些范文差。果然,后来芝加哥大学的Admission Officer给女儿寄来圣诞卡,特别称赞她的作文写得好。 除了命题作文,美国大学一般鼓励申请学生交几篇额外的文章(不是多多益善)。女儿把她在地区比赛得奖的三篇作文也随申请信寄去,从多角度说明她的写作能力。 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不喜欢死读书的学生。优异的课外活动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录取标准。不过课外活动不等于在履历表上罗列各种各样的课余兴趣和俱乐部活动,但每项既成绩平平,又无具体内容。Admission Officer看重的是成绩而不是罗列流水帐。很多华人家长都让孩子课外去学一两门音乐才能,例如小提琴钢琴之类。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休养,当然是正确的。如果目的是为了上名校,应该知道,美国学生中,音乐才能是很普遍的。如果不能取得州一级比赛的名次,好大学是很少考虑的。 女儿参加了学校的学科比赛队。这是一项全国性的比赛。每年都要进行地区,全州和全美三级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英文写作,数学,科学,文学,经济,艺术,音乐知识,讲演,面试和智力竞赛。这个活动占用很多课外时间,会对功课有些冲击。但总体上看,得大于失,非常有益。首先是通过这些比赛和训练,女儿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面试能力。这次哈佛大学的校友面试,经管由于路上事故堵车,迟到了半小时,她仍然很有信心,发挥出色。其次,这项竞赛活动培养了她的竞争意识,追求第一的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些能力不仅会令她一生受益无穷,而且还被大学极为看重。另外,通过竞赛,她获得了很多奖章。地区比赛发奖时,十项比赛她九次上台领奖,脖子上挂满沉甸甸的奖章。她还得到了地区总分的第一名和全州比赛的单项的第一名。这些奖章和她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奖状,突显了她的课外活动的质量。最主要的是女儿从这项活动中得到乐趣,使她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领导能力 美国大学强调学生的领导能力。参加团体的课外活动并担任干部,可以提高领导能力的得分。但职位多并不说明领导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作出成绩。女儿在学校没有很多职位。但她是学校的法语竞赛队的队长。她带领这个队在每年一度的全州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成绩本身就是对她的领导能力最有力的说明,胜过成绩平平的学生会干部。在申请时要突出成绩而不是突出职位。 推荐信 推荐信很重要,但也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因为中国学生一般虽然成绩好,但不太活跃,难以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老师每学期平均要教几百名学生。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也很有限。老师固然会对好学生有印象,但如果在推荐信上只是泛泛地说好,这封推荐信恐怕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言之有物才是好的推荐信。女儿的推荐信是找她的学科竞赛队的教练写的。教练也同时是她的任课老师。队里每星期都有两次训练,还经常在周末参加比赛。这些接触和女儿在比赛中获得的许多名次,加上女儿在功课上的成绩,都给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女儿获得地区和全州的奖牌后,教练还用EMAIL把这消息发给所有的老师,这样其他老师和年级辅导员也对女儿有了印象。美国高中的年级辅导员要为所有的学生向大学写评语。他们一人要管三四百人,和学生接触不多,其评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材料和成绩,很容易流于空泛。由于女儿课内课外的出色表现,她的年级辅导员对她了解较多。其评语应该很有内容。不会只是泛泛地称赞。 推荐信是学生的申请信和履历的旁证。如果一个学生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推荐信很一般。这个学生的诚信就要受到怀疑。 社区服务 美国大学要求申请学生做一定的社区服务工作。大学对社区服务的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要避免为上大学而做社区工作单纯积累时间。社区服务工作要有重点,有中心,有连贯性。质胜于量。女儿所做的社区工作在量上并不突出,但都围绕一个主题:美中文化交流。 在美国,大学教育普及。上大学比在中国容易;但在美国上最好的大学要比在中国难得多。在中国只看高考一锤子买卖。美国好大学看的是全部最后四年的成绩和以上的各个方面。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收到拒绝信。 |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偶行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