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储大白菜
大白菜曾经是京城百姓过冬的主要菜种。一到这个季节,大街小巷,胡同旮旯儿,到处都是成堆的大白菜;上面盖着旧蓝布缝制的棉被或是干草帘子,免得夜里突然降温冻坏白菜。白菜按照单棵的大小,菜心儿的硬实程度分为三级,最贵的好像只有几分钱一斤。每家按人口多少,分购一定数量的冬储白菜;少说几百斤,多的上千斤,各个级别混搭,谁也别想只要好的,那个时候有钱也没用。
好像这个时候,上班的上学的都可以请假回家搬白菜;京城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码放得比人还高的菜堆,一个挨着一个;运菜的大卡车,呼呼隆隆地按着喇叭。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出动,相互见面乐呵呵地打着招呼,说着京城几百年不变的车轱辘话。孩子们这时也显得格外兴奋,跟着送菜的三轮车跑来跑去,不惜力气地帮这家那家搬白菜,趁人不注意,掏一把菜心儿,紧忙塞进嘴里,又凉又甜。
菜堆旁边放一个铁的地秤,秤盘上再放一个大木头拍子,白菜一层层堆在上面。看秤的是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蓝围裙,蓝套袖;脸上总是笑嘻嘻的,熟的,不熟的,都会热情地打着招呼;只是看她打秤,不知道她在看哪儿,两只眼睛的焦距总不在一个地方,面向着你说话,旁边的人总觉着像在瞪他。
站在菜堆上的人把白菜一颗颗从人们头顶上扔到秤边的人手里,嘴里大呼小叫地吓唬人,一不小心自己踩空,跌坐在菜堆上,半天站不起来,逗得排队等交钱的人们哄堂大笑。
冬储白菜是京城那个年代的一景,热情,互助,幽默,开心,满城飞奔的三轮车转得即轻快又欢快。
白菜送到各家各户,先要晾晒一下,过过风才能存放,否则太湿菜会烂。楼上楼下,阳台走廊,绿莹莹的菜头,白生生的帮,一排排,一溜溜,到处都是排开的大白菜,满院飘着甜甜的菜香。一些上年纪的人会不时地翻动一下白菜,劈下多余的老叶,不管己家邻家,只看需要。孩子们也会跑来跑去,看看是否能够抓到一条青虫。抓到了,兴高采烈,会用一个干树枝把青虫放上去,看着它在枝干上爬来爬去。
懒懒的太阳,不时飘落的黄叶,偶然一阵旋风带得墙根下的碎屑团团乱转……
白菜看似皮实,储存过冬并不容易。冷了会冻,热了烧心,太湿的地方会烂,太干的地方失水。能在春节吃上依然脆生生的白菜馅饺子,真的不是件容易事。
母亲用旧布头儿拼接的一个小棉被是储藏白菜的秘密武器,怎么盖,怎么掖,母亲自有一套,谁也不让去碰。隔一段时间,所有白菜会打开过一下风,上下捣腾一下,直到外面的叶子干透缩紧。
那时的白菜,叶子没有去得这样净,外面肥厚青绿的菜帮一片足有小半斤。这样的菜帮,母亲从来是舍不得扔的。叶面大的菜帮,会用细绳串起来挂在厅廊上,风干后再收拢,一窝窝挂在外墙的钉子上。冬日缺菜,吃上一顿干菜包子或团子,别提多美了。叶面小的菜帮,会用来腌制咸菜。家里有一个尺来高的坛子,怎样来的说不清楚,只知道从来就是有这样一个坛子。夏天无用时,坛子放在廊角,没人理没人问,这个时候它可是一冬美味儿的寄托。
洗净的白菜帮,沥一会儿水,略微干爽后,开始在坛子里铺叶子,铺一层、洒点儿粗盐,叶子可以少洒,主要在菜帮上洒盐。那时候,不知道东北的积酸菜,也没听说过四川的甜辣泡菜,唯一能做的就是粗盐白菜。
这种简单原味儿的腌白菜,吃起来咯吱咯吱的脆响。无论就着喝粥,还是吃窝头馒头,总有一种春天吃鲜菜的快感。特别是烤干的窝头片儿,涂一点儿臭豆腐酱豆腐,捏上几丝腌白菜,两片一夹,嘿,吃起来没有嗓子眼儿,味道那叫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