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讲座日
美国高中讲座日
楼兰
我任教的美国公立高中,每年春季都有一天是“讲座日”(Seminar Day),全天不上正规课程,而是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讲座和活动,有文有武,有严肃有轻松,有的由本校师生或校友主持,更多的则请外来专家讲授。
2010年的讲座日,第一节课全校在礼堂大会,听一位加拿大歌星兼歌曲创作人讲“流行文化作为改变社会的手段”,既有娱乐性,有结合社会话题。接下来的第二到第五节课,都在不同教室和场地分别安排了小班讲座,学生们已经提前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就来跟着镜头看看都有些啥讲座活动吧。
体育馆里的瑜伽课,在教练指导下,修身养性。
对击剑感兴趣的学生还真不少。
学学中国功夫,虎年练虎拳。
厨艺教室里,穆斯林家长示范学生们做黎巴嫩菜肴。
走廊中练交际舞,学会这两下子,毕业舞会时用得着。
礼堂里展示影片制作,“哈里·波特”是怎么拍成的?如今的学生伴随着高科技长大,看电影电视不满足观看故事内容,更感兴趣技术含量及银幕背后的秘密。很多孩子喜欢艺术,但是不确定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将来能否成为职业?有啥实际用途和就业前景?因此也请了职业设计师来示范他们在建筑、装潢、室内外设计等领域的成果。有个本校毕业生上了美术专科大学,没毕业已经参加了NASA的登月舱设计,他也被请来办两节讲座,与学弟妹们分享心得。
讲座可不光是好玩的,更多的是学术的、实用的、和严肃的话题,从诗词创作、大学申请、如何成为专业用动员,到社会问题解答、世界大战、国际局势,还有各国多元文化。原来这“讲座日”的目的,不仅让学生们扩展知识面、接触不同领域的精英,还旨在鼓励新一代“胸怀美国,放眼世界”,培养和国际主义精神并增长社会经验。
下面这讲座是关于“少年约会暴力”的,听众真不少,主讲人来自一个专门保护少儿妇女权益的非营利机构。如今的社会,少年少女谈恋爱一点儿不稀奇,家长和学校已不可能去阻止,那么,就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恋爱约会中可能潜藏的危险,懂得如何应对和寻求保护支援,如果出了意外,怎样争取法律帮助。
图书馆内,二战退伍老兵讲述重返诺曼底的经历。还有几位近年去过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人士现身说法,展示照片,让孩子们客观地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有讲员特别提到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关注战场,已是美国主流风气。战争、战场,看起来里我们很远,但实际上无时不刻影响着全美国男女老少的生活。
瞧,这展示的是巴以地区局势地图,讲员多次亲身前往该地,列举很多实事说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端。这主讲人刚讲完,一位也是另外讲座主讲人的以色列妇女就开始争论,她身边她的女儿是以色列军人,昨晚刚来到此地。因此母女俩对当地事实非常了解。她说讲员虽然说的确是真像事实,但却回避了另外一些实事,也许是故意隐瞒以免对自己想要说明的事实不利。俩人当着师生们的面就辩论起来了。赫赫,民主美国的典型表现哈。这倒让孩子们从小就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讲员最后总结说,并非要证明对错,只是从学术的角度让大家了解那边的情况,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并做出各自的分析。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向来重视从小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学校很注意将世界各国文化艺术融会到课程之中。这次讲座日更不利外。我的一个学生父亲是巴基斯坦裔,母亲是美国人,她和另一个伙伴共同主持印度和巴基斯坦舞蹈讲座。这学生在我鼓动下,明年打算去中国交流呢。
下图的讲座,是本校一名西语老师的女儿带着舞蹈队的同伴们,来展示中南美多米尼加等地的舞蹈和多元文化。
本老师也主持了一节“中国书法艺术”,给没选修中文课的学生们一点汉字演变和毛笔书法概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已经觉得以前看似那么复杂的汉字其实并不算难写了。
看看这些从来没学过中文,头一次拿毛笔的孩子写的书法,怎么样?要是我的中文班的学生,会比这写得更好。
第六节也就是最后一节课,全校又聚集在大礼堂,听一位“儿童兵”忆苦思甜。这位黑人女性生长在非洲乌干达,15岁时被绑架送到苏丹当兵。她回忆儿童兵们的痛苦经历和残酷遭遇,她的故事已经成书出版,也有影视剧反映。有学生提问:“你们那时不想上学吗?”令我想起“没饭吃为啥不吃肉”。主讲人的回答无需复述,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她,耐心向不乏幼稚的“挺爱搅”们解释他们从来想不到的状况。这一天,以一个沉重的话题结束,给在蜜罐中长大的美国高中学生们留下更多的思考。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美女人创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