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空洞的内宇宙转向自然和真实
“从相对空洞的内宇宙转向自然和真实,从抒写主观的'我’转向精细地观察和刻画大千世界。”
说到精细地观察和刻画大千世界,文字不如摄影来得快来得准,所有文字都夹杂了人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事物和事件的本来面目与成文后的样子必定有出入,有人极力还原有人极力掩饰。期间必定要过两道关卡,眼睛和心灵。
眼睛是第一道关卡,有人能发觉不易察觉的美,有人则比较迟钝。你觉得美的,他不一定觉得美,各花入各眼就是这个意思。有人对不喜欢的事物敏感,有人对喜欢的事物敏感。同样一件事和物,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还可以任意放大一种喜欢或不喜欢。总之人的千差万别让文字变得复杂。绘画和文字差不多,参杂了太多创作者的情感。只有摄影可以,没有PS和后期的那种。
人的内心,值得探究。只是因为自然界相对简单,简单的东西都疗愈、都于身心有益。返璞归真,天性让人投奔自然。人类需要自然,自然未必需要人类,自然无为而治。人的天性和社会属性,让人喜欢掌控,不喜欢失控。相比人心的世界,自然界的事物更能给人安全感,容易掌控,少有失控。
“精细地观察和刻画大千世界”,然后呢?观察了,心领神会了,就应该满足了,要文字干什么呢?记录吗?人只要提笔,就意味着打破事物的本来面目。事物的本来面目重要,但重要不过人心的感受。不同的人感受有差异,但那差异具体到各人时还重要吗?就像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你是否会怀疑它们的真实呢?
感受是生命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它的不完全和扭曲成为人生存乃至生命的障碍。但没必要因此嫌弃和回避,因为它即使再不堪也是你的,并将陪伴你终身。
08.30.2021 黎舒苇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whitelily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