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苏联“死亡”
30年前苏联“死亡”
1991年12月25日,正是圣诞佳节,然而莫斯科的红场上是冷寂一片,克里姆林宫第四号办公室里更是气氛凝重。这间办公室的内部陈设完全按照国家领导人真正的办公室仿造,只是相比之下空间更大,更加适合录制电视讲话。
晚上7点,国家电视台将画面切换到这间办公室,墙面上贴着绿色的锦缎,一张毫无装饰的办公桌后,坐着时年60岁的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个国家领导人。他是一个改革者,同时也被变革的大潮所淹没。
“亲爱的同胞们”,戈尔巴乔夫开始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次讲话,“造化弄人,当我接任国家掌舵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境况已经非常惨淡。”面对摄像机,面对全国和全世界,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事实上,这个过渡性职务也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戈尔巴乔夫也是历史上唯一的苏联总统。当时《时代周刊》(Time)把他称作“没有国家的领导人”(leader without a country)。
“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土地、石油和天然气,上帝也赐予了我们聪明才智。然而我们的生活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每况愈下,差距越拉越大。原因很明显,整个社会被官僚主义的指挥体系所束缚”,戈尔巴乔夫在讲话中说,“我深知,在这样一个国家,要想大胆进行改革,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我们的社会获得了自由。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尽管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地区实现它。但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自由。”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涵盖东欧大部分区域,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1945年以后达到最大疆域,面积超过2240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时区。尽管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实行联邦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性质不显著,原因是苏联中央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奉行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的国家。不过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少有的“三票”主权国家。
1917年2月,俄罗斯帝国(沙俄)爆发民主革命,迫使沙皇退位,使沙俄帝国政府垮台,国内出现了由资产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无产阶级代表的苏维埃(俄语意为“代表大会”)并存的局面;同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后改组为俄国共产党)领导底层工农和革命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仅执政不到八个月的临时政府,建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忠于沙皇的武装势力联合富农、地主等资产阶级组成白军,与俄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展开内战争夺政权,最终红军击败了各路白军势力和干涉此战的多国军队,于1922年10月取得内战的胜利,共产党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同年12月30日,苏俄和其曾经下辖的三个自治共和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一同签署《苏联成立条约》,苏联由此诞生,并后续纳入更多加盟国,版图不断扩张。1924年苏联首任领导人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从一连串政治斗争中胜出,获得苏联的主导权。经济上,斯大林以计划经济作保障,在欧美经济危机期间推行惊人的大规模重工业化,政治上发起多次大清洗,致使逾百万人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整肃或被杀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伙同其仆从国于1941年6月入侵苏联,打响了历时四年的苏联卫国战争,在这场规模空前庞大、战况格外激烈、死伤极其惨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红军反守为攻,于1945年4月击败德国,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终结。战后,苏联控制了曾被德国占领的一众东欧国家,并与美、英、法三国共同瓜分德国和奥地利,凭借土地、人口等资源的庞大体量以及雄厚的军事实力,跻身为美国之后的世界上又一个超级大国,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暨常任理事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中掌握了话语权。出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外加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在1955年结成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开启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形成两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两国分别代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通过代理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系列政治较量,并大力发展核工业与航太技术,进行核军备竞赛与太空竞赛,曾一度引发核战争危机,同时也将人类科技文明推向了巅峰。冷战期间,苏联与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南斯拉夫等国也曾产生尖锐的矛盾。
1980年代初期,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因国际油价下跌而缩水,加之长年的军备、太空竞赛以及为改善民生而大力施行的福利政策对国库造成严重损耗,最终导致苏联的经济发展被拖垮,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力愈发落后于美国。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民族矛盾的爆发及东欧剧变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冲击,苏联的红色联邦体系开始瓦解,同时根据宪法各加盟国纷纷退出苏联恢复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次日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就此解体。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国,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经济、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但在人口损失近半的情况下,旧时的强盛局面已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其大部分加盟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在各自拥有独立主权的前提下继续合作。原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国家则由于意识形态因素和经济发展需要,陆续加入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