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去年十月回乡
18年本来按计划是不会回国的,所以,花了大部分的假期去了英伦游。后来,知道十月里,姨妈九十大寿,我便决定用所剩不多的几天年、加上生日假、周末,匆匆自己回去了一趟。这次回去,唯一的目的就是陪老妈 —— 陪她回长见老同学、陪她去老家给姨妈祝九十大寿。
定的是国航直飞北京的,4:10pm起飞,5:50pm到北京,然后转9:00pm的机,去广州。下午提起下班,直接从公司去了机场。结果,4点我们的下班时候、飞机的起飞时间,我们完全没动静。然后,看到起飞时间推迟半小时、推迟一小时、一直推了又推。从候机室的窗子看出去,见一侧机翼的起落架下车来人往的忙碌,估计是有故障正在抢修。
两小时后,才终于可以开始登机。如此一来,这班机上众多要转机的乘客,就有麻烦了。飞机快到北京的时候,广播里一直更新各路接驳航班的时间、登机口。根据紧急程度,把需要转机的乘客让人换位置,便于飞机一着陆,可以更快的下机。我属于要接驳、但是时间还相对有的。所以,除了坐到前面、快一点下机之外,下面的快速通道,都只给前面几班更紧急的,把我挡在了外面。我只得到处都一路小跑,过边检的时候,还给挡住,得先跑到一边的机器上打手印。急赶慢赶,终于及时坐上了下班机。
1)
到了广州机场,才发现人虽然赶上了接驳飞机,行李没赶上。
等到行李带空了,两件行李才拿到一件。好在,正在四处张望行李咨询台的时候,有工作人员主动过来通知了:因为飞北京的那班机晚点,有部分行李没赶上这班机;明天会随第一班寄过来。去行李厅的一头的工作台,查了一下行李签,果真纪录是滞留在了北京。登机了一下地址。他们承诺第一天上午,机场快递便会把行李送上门的。
老弟半夜一点接到我。午夜的广州,居然有一段高速还车流不断。不过,还好,并没塞车,二点多终于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正常时间起来,时差便悄无声息的倒了过来。
2)
去长沙是坐卧铺去的。妈这么决定,是觉得我时间紧,这么睡一晚就到了,省了白天的时间出来啦。不然,高铁虽快,两边去高铁站的路远,也得花不少时间。一折腾,大半个白天就没了。
晚上去广州火车站的的士上,妈晕车、忍了好久,还是要吐。我手忙脚乱地、把包里装吃的封口塑料袋腾出来了给她。黑黑的车内,把放包里最上面的一件薄外套给带出来了,都没有察觉。直到在火车箱,想拿出来穿的时候才发现。
好多年没去过广州火车站了。比起以前的胆颤心惊,现在的火车站布置和人流,让人觉得放心了不少。因为老弟在网上定好的票,要在火车站的小件行李处取票。我去到那里,看到一排的取票机,就以为是在那取了。一通操作下来,说没有我们的票。赶紧翻出老弟的微信看,原来是要找行李处人工拿的。
广场上就有闸口,要扫了票才能进。进去以后,妈还记得一楼左侧有个老幼孕残的候车室。我们就去到了那里,不必到处去找候车室在哪里,也不必上上下下楼梯去指定的候车室了。不久轮到我们车次,进了去月台的通道,我还在跟妈说,等会儿到上月台楼梯的时候怎么把行李拎上去。等到了,居然看到有自动扶梯,意外的方便。
第二天早上从长沙火车站出了站,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先去售票厅买好了回程的高铁票,然后,去打车的地方。谁知道,在凄风冷雨中等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呀,才打到一辆车。车上问司机怎么会这样。原来,的士司机因火车站规矩多,都不愿往火车站去,尤其是这种下雨天,路上的生意都做不过来呢。这是因为上一个客是来火车站的,他才过来接客人。
3)
妈这次特意在长沙市里停留,是为了和几个老同学聚聚。
妈的小学同学,安排我们在她家附近住,在她家吃。她的儿子每天过来给大家做中饭、做晚饭。家常菜,他做得好好吃,真的很对口味。
妈工校的同学,最后有时间见上面,只有这两个老友。都是八十几的老太太,瞧瞧,气色都多么的精神、笑得多么开朗呀!
4)
到长沙的第三天,表哥、也就是姨妈的小儿子,回乡之时,过来接上我们,一起往老家而去了。
离市中心几十华里的老家,小时候要放寒暑假才能专门去一趟,曾经觉得好遥远的。还记得,搭顺风拖拉机,从乡里去黄花镇的那种、五脏六腑都给震挪位的颠簸。现在,几乎是一路高速,就是到了“村”里,也是可以车开到门前的。所以,才发现,原来是那么近。
5)
6)
去到小舅家,吃完中饭,表哥就带我们去原来的“春华乡”看看。
我完全不认得了。记忆中周围无边的田野没了;那条印象深刻的河,也远没有记忆中的大,而且都没有河的那种流动感了。
看起来,这就是一个估计随处可以见的小镇吧。我们边走,边不时进到街边的某个店,小舅给妈介绍,这是是谁谁谁家的谁谁谁了。远远近近的亲戚、或者曾经的熟人,虽然我都不认识、或者不记得了,我也饶有兴趣地、看他们热络地拉着家常。暖暖的感觉。
7)
8)
妈说,她小时候去上学的路上,每天都要过照片里的这条小涧,只靠跨搭在上的木板。每回雨落、水急的时候,走在上面都非常的害怕。
而现在,不仅有了坚固的石桥,桥边都围上了铁网。真真正正的今非昔比。
9)
然后,就去了姨妈那边。
这大寿正日子的两天前,楼牌、客蓬都已经搭起来了。请了人,装好了电视、卡拉OK机,已经一直有人在开唱了。
从这天开始,中饭、晚餐就已经开始设宴招待亲戚、乡里了。当天晚饭在这边吃了。第二天晚餐,大家还是叫我们过去吃,我和妈就希望就在小舅家自己随便吃点,所以就没过去了。
我馋院子地上放着的凉薯。拿了一个,切了一块生吃;其他的,我切片炒了。一直都蛮喜欢吃凉薯,可惜,这边的华人超市虽然有卖,却从来没吃到过以前的味道。这次,终于又吃到,满足了。
10)
我妈和她的哥哥、姐姐,都是八、九十岁高龄了。
11)
12)
大寿正日子的时候,就更热闹了。
院子里大灶是搭了几天、工作了几天的了。这先宰猪杀羊的,还是第一回。
屋子里的大厨房里,搭着有几十个炉头的煤气灶,每个炉头上是一个煲,是一道要现煲、现上的羊肉还是啥煲。那阵势甚为壮观,可惜那里非常昏暗,拍不出来。
13)
因为人多嘈杂、卡拉OK又太热闹,喜欢清静的我妈和我,就去周围的转转。
小舅那边,我只看到菜园、果园、葡萄园了,已经没了稻田。姨妈这边,终于看到还有大片的稻田。在田陞上走着,有点小时候的感觉了。
14)
15)
妈从饱满的谷穗上摘了一颗,放嘴里咬咬,试试谷子的成色。
16)
17)
18)
19)
稻田边,不时有几垅菜地。大家猜猜上面这三张照片里的,都是什么菜?
20)
21)
逛完回来,那么快,猪就已经被解好了,鸡也正在被烫毛拔毛之中。
现杀、现做、现上桌的肉,这才是真正的新鲜。
21)
两姊妹
22)
老同乡、同学
妈的这个老友,多年一直长住美国。正巧当时有回国来探亲,难得地在老家一聚。
23)
客人们寒暄
24)
祝寿大席之间的喜庆舞蹈。
村里的大婶、大妈们组织起来的舞蹈队,表演好几个舞蹈,服装都换了几套的。
现在,村里的逍遥,除了打麻将、牌,还有了唱歌、跳舞 —— 是不是可以叫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了? :)
25)
26)
二、三十桌大席,菜丰盛得超过我想象,连鲍鱼都有。我胃口小,每样尝尝味,都已经吃撑着了。
27)
来点西式的 —— 曾孙女买的生日蛋糕。
28)
寿星和蛋糕。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转眼,便是百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