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再次相遇
我不得不承认,人类做一些事情确实是需要天赋的,比如我觉得自己就很没有跳舞的天赋。
最近几年,除了芭蕾我还没有尝试外,我几乎把我们社区开设的所有针对成年人健身类的跳舞课程都试过了。什么桑巴、有氧操、甚至肚皮舞。可是到目前为止,每一样我都没有坚持下去。
其实这么热衷于参加健身课程的目的,除了健身,排解寂寞也有一定的因素吧?
没来美国以前我总认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民族之间都是大团结的。事实并非如此,黑人大部分都聚集在大城市的downtown;早年来的中国人住在自己一手建造的中国城;意大利人有意大利人的聚集地;西裔自然也有西裔喜欢的地方;而大部分的中产白人则都散居在郊外治安好的各种小镇上。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中国人的Party,所到之人大部分均为中国人;土耳其人的小孩过生日,清一色的土耳其朋友;非洲,穆斯林国家的人无不如此。即便是自己上学的时候,那种想象中的一大堆同学玩在一起的情况其实也是少之又少的,即使是上班工作的同事之间,除了工作上的事之外,私底下的交往其实也是很少的。
成年以后接交新朋友本来就不容易。
我发现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地方,是刚来美国时大家一到上语言课时的地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同学们,初来美国时对一切都充满着新奇和热情,因此很容易就能玩在了一起,只不过一些时日之后,各自都有自己新的生活,也就只好各奔东西了,有一些曾经的好友,估计今生也难再相见。
美国白人表面上看起来大多数都礼貌客气,但其实很多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邻居女人跟你在图书馆碰上了,神聊了一通孩子们在学校及课外的活动后,最后来句,改天我们俩真应该约着喝杯咖啡,其实不过是一句客套的话而已,千万别把它当真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愿意跟外国人交朋友的美国人,我儿子在Los Alamos上幼儿园时的一个家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也是外乡人的缘故,她是从美国东边过去的,她对我们非常热情,经常主动约我和另一个德国女人一道散步和在Los Alamos小小的town上瞎逛,甚至邀请我们去她家玩。但随着大家相继搬离原来的地方,关系自然也就淡了。
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是个相当保守的地方。据说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个小镇几乎就还没有什么中国人。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白人,邻居之间,顶多也就是车道上打声招呼,招招手而已,孩子的同学的家长之间,也没有特别深入的交往。学校里家长出席的活动或是孩子的生日聚会上遇上了,无外乎也就是今天天气如何一类不冷不热的寒暄罢了。
各种健身课上的成人之间,熟悉的自然熟悉,原来不认识的也就那样,见面时打声招呼,问声“How are you?”而以。
两年前,我第一次去参加跳有氧操的时候,经常站我旁边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美国妇人。我一来她就主动地跟我打招呼,而且也很愿意跟我多交流,说起来,我俩还是校友,她也是我念硕士的那个学校毕业的。以前在科达工作,跟我跳操的时候正在downtown的一个什么地方在学画油画。
我们俩还互相留了对方的电话和地址,有一天她甚至还主动提出来要邀请我去她家跟她一道吃午饭。
我当时爽快地答应了,可过后想想还有点紧张,觉得她这么热情,不会是对我另有所图吧?私底下跟丈夫嘀咕,她不会是个女同性恋吧!临去的那天早晨,我还让丈夫记下了她家的电话和地址。
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小镇上,离得其实并不远,开车也就七、八分钟的路程。她有个长得相当英俊的丈夫,我进门的时候不知道正在楼上忙些什么?我进屋后,下楼来跟我打个招呼,说叫我跟他妻子好好地玩,便上楼去了。我们俩一起聊天,一起准备我们俩人的午餐,她告诉我她跟丈夫没有孩子,她的妈妈是巴西人,爸爸是美国人,她丈夫则从小都是在我们这个小镇长大的。我们俩聊得挺愉快的,她还告诉我她平时也喜欢捣腾她家的花园,饭后还带着我到处参观她的花园。
我曾经闪过要邀请她来我家玩的念头,但我最终竟然没有做。
我后来又参加过其它的健身课,但再也没有遇到过象她这样对我友好的人。
今年春天,我又重新报了有氧操课,教练还是哪个教练,我去的第一天,她就认出了我,但那个曾经站我旁边邀请我去她家跟她一道午饭的她,已经没有出现了。我想再次跟她联络,愦憾的是,我再也找不到了她曾经给我留下的那张纸片,我丢失了她的信息,我甚至记不得她叫什么名字了。
这次,一个叫简的美国女人经常主动跟我打招呼,她告诉我她已经跟这个教练练十二年了。她看上去对我也相当友好,看到简让我总是想起那个被我忘了名字的曾经邀我一起共进午餐过的女人。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遇,我一定会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