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 《无依之地》观后感
这周看了电影Nomadland. 我通常看了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会滔滔不绝地很呱噪地想评论很多,然而看完了这部却一下说不出什么,只有内心被击中的感觉。周末又看了一遍。对于一部很多人看二十分钟就会打瞌睡的电影,我居然会看两遍,还看得泪流满面。
NY Times 说这部电影展现了美国的灵魂,我觉得不仅仅如此,它有不分种族,政治和地域的属于全人类的共情。我不是很喜欢中文片名《无依之地》。美国文化的根在路上,总有那些Unsettled Americans 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流浪的生活。如果开始时我感受到女主角Fern和其他在全球化冲击下的普通美国人生活无依的困顿窘迫和她失去丈夫后感情无所依托的巨大空洞,渐渐地我不再觉得她是无依的。Fern 说, I am not homeless. I am just houseless. 何以为家? 天大地大,吾心安处是吾家。
这是一部散文诗一般的电影,故事情节简单, 然而在极简的表达中带给我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她在群山中大声呼唤自己的名字,好象呼唤拥抱自己的灵魂,大约只有在这样的孤独里,这样贴近自然,人才能如此贴近自己的灵魂;她赤裸着躺在山里清澈的溪水里,自在随心舒展;她走在海边,一步一步,被风吹得鼓鼓的外套里包裹着一个敏感的灵魂,白色的海浪拍打着礁石,我能清楚感受到她内心的波澜起伏,也随着她一起心潮澎湃;还有熟悉的美国西部公路,粗旷,荒凉,孤独而自由,路边她安坐在Swankie送给她的绿色藤椅上织毛线,宛如在自家的后院,自在,细腻,安适……
那个海边据说是在San Francisco 附近。2016年年底的圣诞节去Lake Tahoe 滑雪,开车在San Francisco 经过了几个海滩,浮光掠影,不记得了,拖家带口的旅行其实是匆匆忙忙的观光,只记得和加州的大学好友短暂和快乐的相聚时光。下次再去,物是人非,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影片中的那个真人扮演的配角75岁的老太太Swankie 也给人印象深刻。她肺癌晚期,医生说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了。她仍然选择在路上,她说她不要把更多的时光花在indoors, in a hospital, 她要再回阿拉斯加,because of some good memories. And just do what I have to. 她不是说”do what I want to” , 而是”have to”, 必须回应的生命的呼召。她用那样平实简洁的语句描述她所见过的语言无法描述的奇妙美景。她的平凡而衰老的脸上闪着光,悬崖上成千上百的燕子在飞舞,I am flying too.I think I've lived a pretty life. My life was complete. If I died right then, it'd perfectly fine.
以前听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我觉得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阻挡对自由的向往了,亲情,责任,健康,金钱..... 看了Swankie, 真的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我不是说,要向她们那样一直在路上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得真正内心的自由,到了人生的终点时,坦然面对,安详平和, 也能对自己说,I think I've lived a pretty life. My life was complete.
影片的最后,Bob 说,”One of the things I love most about this life is that there's no final goodbye. You know, I've met hundreds of people out here, and I don't ever say a final goodbye. I always just say,“I’ll see you down the road. ” And I do. " Fern 再次上路。我们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