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智慧能力
知识与智慧、能力, 是容易引起混淆的几个概念。人们通常以为,有知识就有智慧,也有能力。其实不尽然。
我们不妨以比喻开始。知识相当于武士院子里摆设的各式兵器;当你看到这许多兵器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院主武功高强而且英勇善战。事实呢?以人的学习时间和悟性,绝大多数人能够精通其中一、两种兵器即为大家。古云所谓“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是绝无可能的。没有兵器无法打仗,有了兵器善用兵器是为能力,有武艺且能战而胜之方为有智者。
知识也相当于厨师柜中之米面肉蛋包括各式调料、厨具。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有料还需好手艺,而后才有美味娱人口腹。
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直接实践经验,加上所读之书,也即那些间接经验。至于是照搬书本还是融会贯通, 全看个人悟性。有人可以把历史陈述上下三千年, 如数家珍。沿着书籍作者的思维脉络,似乎弄清了已经过去的政治,社会和宗教,—— 也就是“历史”的别称。 然而当观察现实政治、社会和宗教问题时,即刻全然陷入困顿。这是有知识而缺乏智慧和能力的表现;相当于厨师把烧焦的河豚鱼上桌待客;也好比那些日进斗食却没有转变为力量,反而大腹便便,气喘吁吁者。又恰似屋前满有兵器, 但使用者拿起一把三截棍, 三招两次击中自个脑袋者。花式武功难胜敌,别样招法击己晕。
知识虽然重要,但有一定量就足够,毋需过多,毕竟学海无涯。几件兵器就可以作战, 足够食材即可自给或待客。如果悟性不足, 或者说消化知识之能力欠佳, 知识太多不仅无益,反成累赘,影响智慧和能力之发挥。
武库中再多的斧钺钩叉经不起直接、间接过招较量。武人胜负眼见为实,甚至难免性命攸关绝非儿戏。 故武人之间, 客观标准摆在那,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因为人类对历史、政治、社会和宗教的观察认识, 不容易很快看到直接输赢。且,属上帝的和属世界的人, 其三观不同, 标准迥异。文史政治话题抽象而不直观,难以象武人那样直接较量得出胜负,唯一的真理唯有心灵方可体察。故文人、劳心者自古多不服而相轻。武之胜负结局决定有限生死;文之输赢影响国族命运。
竞力对决,须臾便分胜负;苦心帷幄,百年或得端倪。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向往知识, 但应当知晓智慧高于知识。子又曰:唯上智下愚不移。我们得到能力,但须保持天性底线,追求终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