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说到感恩,那的确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讲的就是这种为人的境界。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会心怀虔诚地感谢他从别人那里所得到的帮助或恩惠;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所以说,感恩是人们友善往来的促进剂也并不为过。
然而,如果将这种“感恩”的情怀带入职场,在很多情况下,就不是那么合适,有时甚至会使当事人陷入心理上的尴尬境地。
我的好友菡就是一位非常懂得知遇之恩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她来美国先是读书求学,拿到学位后,开始找工作。怎奈那时经济不景气,她迟迟找不到工作。最终还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开恩”,接受了菡,使她得以在美国合法地呆了下去,公司还为她办了绿卡,她对这位小老板的感恩之情可想而知。象许多中国人一样,菡把这种感恩之情融入到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当中。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事,她都毫无保留拼命地抢着干,这自然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但是赏识归赏识,这位老板从来没有什么实质性行动,比如大幅加薪,或是提拔她个经理什么的。可这位老板做人也是相当精明的,他每年圣诞节都不会忘记请菡和其他几位业务骨干去饭店吃饭,饭店选择得都十分讲究,给了菡足够的面子。席间,他也不失时机地高度夸赞菡一番,那些真诚的话语说得菡心里热乎乎的。此时的菡,即使有半点心猿意马,也于顷刻间化为乌有。老板呢,则是花小钱办了大事。
这样过去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菡和老板一起出去喝咖啡,聊起了来美国的零零总总,菡充满感激地说:“当时幸亏有你帮助,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老板听罢,却不以为然地说:“其实,你也帮了我呀,要是没有象你这么投入的人为我工作,即使有生意我也是无计可施啊!”菡听了老板的一席话,心里为之一震。正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她以前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是啊,老板不是一直在利用自己吗?生意场上本来就不该存有“感恩”的心态,正如美国人常说的那句话:“business is business, nothing else.”菡终于翻然醒悟,她很快离开了这位老板,找到了一份薪水更高更适于自己发展的职位。
朋友菡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生意场上当然不应该害人,可是也不必怀揣感恩。因为毕竟利益是所有生意人包括公司追逐的最高尺码。它雇佣你,那是因为你可以为它创造利润和有用的价值,而不是别的;你为它付出,也是因为你拿到了应得的报酬,而不是别的。当你认为二者是彼此匹配的,就努力干下去;一旦你认为所得远不抵所劳,就要想想自己的出路。感恩和任何情感的因素都只会使问题复杂化,而变得素手无策。
我们中国人一向有知恩图报和礼尚往来的传统观念,但是切莫乱施情感于职场,尤其是在处理和上司的关系上。个人感情是一回事,工作关系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常听老中抱怨说,某某老板太不够意思,明明我和他关系不错,可是,年终评级打分他一点都不照顾面子。这就是美国人,他可能昨天才叫你帮了个大忙,今天就在你的鉴定上画个大大的“B”。这叫一码是一码,人家也没什么错,错的是你自己,误把“感恩”情绪泛滥,以为情感表达可以作为权衡工作表现的筹码。
在美国职场上的这种情形,使我不免联想起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较量,中国人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刚刚盛情款待了美国某某高级代表团或某某高官议员,以为万事大吉。哪知道,人才走,茶还没凉呢,美方那边已经又通过了制裁中国的什么什么决议了。
嗨,这才叫有美国特色呢!
写于2010 年7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