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小记
回京小记
我在国外太久了,而且也不经常回去,我回国看什么什么新鲜。虽然北京得味道已经变了,但是感觉上还是有旧时痕迹。
我回北京也去南锣鼓,觉得很好玩的,回到童年的感受,看什么都新鲜,有一些传统玩艺例如吹糖人之类的,还有新式的。尤其是我带着两个娃,去了一趟有个冰激凌店,叫乌云冰激凌,很有创意,可爱的冰激凌点,适合小娃。感觉还是很奇特的。中国一转眼就变成这么前卫了。我感觉自己就是完全OUT了。有一个带小娃的妈妈,悄悄得好奇地关注着我的俩娃。我想跟那小孩儿和她妈说几句话,但是又不好意思跟人家搭话。
当时看了很多新鲜玩艺,心想,这是胡同吗?你别说,虽然面目全非,还是觉得很有感觉的。还有路上的人还是很热情,对我老公和孩子很热情。大姐上得大姐大婶太热情了,包括一些游客一个劲的给我建议,说你一定得这俩孩子说中文。还有一位北京阿姨,听口音是北京内城人,用英文跟我老公聊天儿。她给我学么我老公跟她得对话。说,你得儿子很漂亮,我老公说和他妈妈一样,这位阿姨悄悄说你老公真会说话,嘴真甜。还有大街上的人,尤其是少有的胡同里的居民,和原来一样,热情,但是也不跟您特别客气,很随意,大方。有各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推着个三四岁的小北京妞,和我姑娘差不多大,那小妞胖乎乎的,睁着大眼睛楞楞实实的,一看就是个北京娃,特好玩儿。她妈一见面,就说哎,看见小朋友了,跟小朋友一块儿玩吧。就好像是过去的胡同街坊碰面了,丝毫不见外,大方自然又亲切。
回国很大目的是探亲,让姑爷和孙辈见见家里的老人他们都是首次去中国,也是开始了解中国。除了这些,就是和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串门了。每天都有亲戚要见面,家里有几十口子人要会面。特别是一些年龄很大的亲戚,必须要看看。思念啊,多年不见。虽然有现代的沟通工具,但是和真正在一起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家里人很多,特别热情,所以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带我们去玩。国内人就是过得很踏实,特别多的亲戚,很热闹,高兴。我刚一下飞机家里一串亲戚都过来了,来接我们的得有七八口子,都是我得表哥堂姐之类的,还有一些长辈也来看我们。正好孩子的生日也是这个时候,家里给他庆祝,被安排去了一个PIZZA店,特别好玩的PIZZA店,国内这类东西特别多,跟国外没两样,时尚,好玩儿,年轻人喜欢。这个家庭PARTY很特别,因为时俩娃和家里亲戚过的。他一看见国内家里这么大的家庭都懵了。还时不时的就问:“咱们家亲戚呢?”,初次见面就和亲戚亲的不行。还有那时候时刚刚进入夏季,天气特别好,万里晴空,气候也很好。照相和出去游玩都很适宜。北京现在的现代设施特别全,很适合带孩子出去。而且很多场地和美国一样,甚至更宽敞更漂亮,设计的更精致。有不少那种带有娱乐玩具外加咖啡厅的场地,很适合带孩子。
说说出去玩。只要一提起去北京旅游,我马上就想起周围一些熟悉的景点。其中比较经常去的就是天坛公园。因为祖母以前曾在附近,这次我也是去看我奶奶。我幼年经常去天坛玩,走着就到。我喜欢天坛,很清静,没什么人,祈年殿,回音壁都是些有些特别的建筑,还有很多几百年的老树,以及又长又宽的甬道,别有一番感觉。如今带着俩娃回去百感交集。走在祈年殿得前面,有个十来岁的小伙子。他一看见我带着我女儿就说,阿姨,我能给她照相吗?我实在太喜欢她了。很多的青少年,小孩们,也是超级喜欢我女儿。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我多年前去天坛的记忆还是总是回到自己是小孩的时代,蹒珊学步的阶段。临走前,看了看天坛的中间的大门,突然非常惆怅。觉得自己就要和这扇国门说再见了,不知道何年再会见面。到了这里,有种强大的气场,同时气氛非常的太平,另人就会看到天人合一,宇宙造化,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还有故宫,说实话,作为北京的人,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过故宫。后来两次,我都是陪伴外国朋友回国旅游才去得。但是去过边上景山一类的小公园遛哒。因为去哪都得给我先生翻译成英语,我跟导游没两样,我要介绍给我先生中国的文化。好在到处都是英文解说。有山的景色我比较喜欢的时景山。爬上山坐在小亭子里看着远处的满山松树别有一番体验。想到自己在五岁的时候曾经去过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它还是有个塞上江南的美称的世外小仙境,很典型的清代色彩。那个是幼年的记忆。另外幼年出游得地方有香山,还有附近待有一些大莲叶的公园,忘了叫什么了,反正是一个奇观,小孩可以坐在莲叶上浮在水面上的大叶子。
另外我去了国子监,以前没有什么关注,但现在回去带着我老公去看看。是我自己对这种千年得科考制度非常有兴趣,因为我们什么都是书里看到了。他还是对中国文化包括科举制度有些了解的。我跟他说这里都是元明清的举子,他也了解。还有一蹲孔子肖像,上面挂满了学子门的愿望。我小孩们充满天真的看着这蹲挂满红色寄语的肖像前,看到了重重的人生中年轻人对自己未来的寄托与期许。前面的殿宇上有康熙皇帝书写的“万世师表”的匾额。还真的是令人产生一份敬意的。心想,有多少人这辈子毕生经历放在儒家思想和齐家平天下的理念上。这都是历史了,但是仿佛总是有那么中曾经相识的感觉。那就是过去的全国最高学府,筛选封建官僚制度的机关。现在中国人,包括海外的很多人,对教育的这种思维和过去本质上没多大差异,普世核心价值观相似,平等竞争通过教育改善人生。
国子监出来之后,再外面小胡同走走感觉很好,都是大树遮挡,特别凉快。有很多年轻人开的小店,各种手工作坊卖点挺别致的工艺品什么的。现在国内的东西越做越精致,你明显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很有文化自信,很会同时去探索传统和前卫。这些小青年让人的心情特别愉快。现在的年轻人和上一代完全是两个路子,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八零九零后的这一代特别前卫,见识也很广。你别说,因为信息时代,他们喜欢研究历史,正视自己的文化。我看着他们还是感觉很接轨的,感觉没有隔阂,好像他们在引领潮流。,但是同时历史也在延续。另外我感觉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因为都是双职工,很多人是由祖辈带大的,反而有些老文化传承,被老辈儿带大的有点旧的文化传承。传统工艺品什么的还是要去那些老店,剩下不多的老店,例如琉璃厂那条街道,精致的东西都在那里,绘画工具以及书籍。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古董店,我就没有时间逛了,有时间多住应该抽出时间走一走。国内的三联书局也是很不错的,东西很全,各类通俗和学术读物应有尽有。那里也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看着经营模式和美国的BORDERS以及BARNES AND NOBLE相似,提供很多看书的地方。我自己背了几本古典诗词研究的书,几本季羡林的散文还有一个台湾的散文家的散文集,以及一些传统绘画和美学得书籍。这些画册都是回国才能仔细去挑的。
也去了颐和园,看了长廊,走了一大圈子,看了石舫,还上到了万寿山。虽然爬不了几步,也是意思意思。还有各种介绍历史得图片展览以及园林的历史史实等等。曾经带一个老外朋友逛北京,这些古典园林里面的介绍经常介绍历史,例如英法联军等等。外国朋友也没会回避,反而直视这段历史,每到一处便会很仔细地读这些介绍。但是现在我们也没有指责,那都是历史了。现在的中国推翻了积弱的中国建立新的社会,也让很多外国人到了国内难以置信眼前所见。再加上国内得亲友无比的热情,生活的也很好,外国的朋友们也体会到了另一个完整的社会,想了解一个社会还是的亲自去到那个地方体验。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西方和美国。这些外国朋友,当他们回到美国经常是没完没了的叙说中国的事情。老外朋友这种心态让我有一种很强烈的体验,他们没有想到中国是这么的有意思,而历史与文化又是如此之丰厚。因为中国对自身文化的公众传播不够,所以外面的人对中国的比较深层的事物缺乏接触,没有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不够美。所以导致外面的人对中国总是以一种不大客观的角度去审视。
说点轻松的,去了北海公园,和亲戚一起带着孩子们划了那种游艇。我在水岸边上等船的时候,感受真的跟我小时候没两样。这也是差不多二十来年没坐过了。小孩再船上很激动,看哪哪新鲜。身边的先生和小孩虽然也觉得有趣,但是和我内心百感交集的感受没法比。这活生生的就是以前在国外每逢翻阅旅游画册的那种思乡心境跃入眼前。我小时候经常去北海划船,爬上去看白塔。上去爬山。冬天北海公园结冰,几个孩子还一起在冰上出溜几下。吃糖葫芦是小孩一出去玩就吃的。还有庙会,如果有机会回国过年,一定要带孩子们体验体验,多年前,他们卖很多民间的小玩具,记得那种彩色带小旗子的风车儿,还有很长的糖葫芦,糖山药等等。这些鲜明得记忆都给我留下了童年的色彩。
家人带我们去了长城。我曾经去过三段长城,八达岭,幕田裕,以及人很稀少的金山岭。孩子们也算大开眼界,确实壮观。这一段明代长城保留完好,没有多少毁坏。同时风景优美。孩子对长城的认识来自于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现在来到了真的实物面前也算把小孩给惊住了。这应该是小孩最记忆尤深的一个景点了。缆车将人们带到山顶,群山峻岭之间的游龙的险峻与陡峭也经常使得成年人的我们也迈不开步伐。但是还有不少人在上面作小生意以及从事摄影活动。很高兴他们能放开眼界展望一个泱泱大国的壮美,而某种自豪感在幼小的心灵中油然而生。